費曼技巧在學習中的應用

1 費曼技巧介紹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 費曼技巧的步驟

1)學習一個概念; 用思維導圖法
2)寫文章或者向小白解釋(使用簡化和類比的方法);
3)卡殼回頭學習這部分並再次解釋。

1.2 費曼技巧學編程

1)學習一個概念; 用思維導圖法、優質視頻、書
2)寫文章或者向小白解釋(使用簡化和類比的方法); 文章加實踐做項目
3)卡殼回頭學習這部分並再次解釋。 Google github stackoverflow baidu 大佬前輩同學

1.3 學編程提高動力,減少阻力

1.制定一個感覺比較初級的目標,一個真正的小目標(不是賺一個億那種)。
2.每天比較一下和目標之間的差距縮小了多少。
3.別人如果說:這個功能也太弱了。不要在意,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
4.把情緒舒緩下來,享受學習的過程。
5.找到能夠鼓勵你的人,如果缺少這樣的人,就自己鼓勵自己:比如回顧一下已經學了多少東西,完成了多少小目標。

以上步驟最關鍵的,就是定下儘可能小的目標,然後摒棄攀比的心態,享受學習的過程。比方說死磕《C primer plus》,可能忽視了基礎題目比如指針的實踐練習。指針掌握好了,鏈表不是難事。一定要多寫代碼。

1.4 編程學習思想

1.寫技術文章而不是單純記筆記。
運用費曼學習法,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東西,技術博客可以提高你的技術影響力,還會給你的簡歷加分很多
2.以做出XX爲目標而不是以學會XX爲目標
開發者學Python,他第一步不是去書店買教材,而是先去了解,Python適合做什麼,然後他了解到,Python適合做爬蟲,數據分析,AI,還能很輕鬆地搭建Web後端,之後他逛了一下午Github,看了看那些Python高星項目都是做啥的,於是他給自己定下了這個目標:半年時間內,我要用Python和Python周邊的庫搭建出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服務端運用爬蟲技術爬取一些數據,可以提供知乎粉絲性別比例分析功能。
3.接受不確定性而不是厭惡不確定性
生活總是不確定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步步達到目標。
4.遞歸學習而不是線性學習
學而時習之,遞歸學習就是爲了搞懂A,而去學B,爲了學會B,而去學C。爲了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去了解關聯的一串知識。
5.拿技術項目作者定義自己
簡歷裏應該寫"用c語言實現了一個XX引擎, github鏈接http://github.com/xxxxxx"而不是"精通c"。衡量一個人的成就, 從來都是"他做了什麼", 而不是"他學會了什麼",每個程序員都應該爲開源世界做貢獻

2 費曼技巧舉例

2.1 農民父親使用費曼技巧培養了一對清北

在一列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有一位農民父親,他的女兒三年前上考上了清華,兒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有人就好奇的問他:“你把兩個孩子都拉扯進了象牙塔,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啊,說出來我們聽聽唄。”農民父親說:“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只是覺得孩子上學花了那麼多錢,不能白花了,就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把老師在學校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問老師。這樣一來,花一份的錢,教了兩個人。奇怪的是,孩子學習的勁頭特別強,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也不爲所動,就這樣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清華北大……”其實這位父親所用的,就是費曼學習法,只是他沒意識到而已。我們來看看這位農民父親是如何使用費曼技巧的。
費曼技巧的步驟爲:
1)選擇一個概念;
2)向小白講述(使用簡化和類比的方法);
3)卡殼回頭學習。
第一步,父親讓孩子講白天所學,選擇了一個概念;
第二步,這位農民父親文化水平不高,符合小白的定義,向小白講述。而爲了讓小白理解,就要降低問題難度,可以使用簡化和類比的方法;
第三步,當自己不懂時就問孩子,孩子也不懂時,就第二天回學校問老師,這相當於卡殼回頭學習。通過父親的提問找到孩子所學和學會之間的差距,然後再通過問老師來彌補這個差距,使得孩子所學和學會之間沒有差距,完成閉環控制。

費曼技巧是驗證學習成果的有效方法,而在驗證之前,你是需要學習的。比如你選擇一個概念,然後向別人講述,如果自己對這個概念都一無所知,如何向別人講述呢。學習時可以採用你之前的任何方法,或者使用西蒙學習法、思維導圖、番茄工作法或者跨界學習法等。

2.2 爸爸給小費曼講霸王龍的故事

費曼的爸爸非常善於用簡單的語言把概念講清楚。費曼的爸爸是一個軍服推銷員,工作之餘,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把孩子抱在大腿上,讀百科全書裏的內容。可是,書裏很多描述和概念對一個還不識字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幸運的是,費曼的爸爸非常擅長把抽象具象化。有一次,他們講到霸王龍的故事。書裏寫着:“霸王龍有25英尺高,頭有6英尺寬。”雖然描述很精準,但孩子明顯對20英尺、6英尺這些數字沒有概念。爸爸停下來解釋:“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如果霸王龍站在我們家前院,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蹭着我們家二層樓的窗戶,但卻伸不進去,因爲它的頭太寬了,擠不進窗戶裏。”這麼一番解釋下來,小孩子立即就明白了。當時的小費曼就想原來恐龍有這麼高大。

對於當時的小費曼來說,25英尺高和6英尺寬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但是他父親引導小費曼去類比自己家的樓房和窗戶,讓小孩子在想象中瞭解恐龍有多大。從這個時刻開始,費曼就學會了不管對任何東西都會去琢磨它究竟在講什麼,它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比如,恐龍那麼高和那麼寬,對於自己的想象力來說,它到底有多高有多寬呢?費曼的爸爸使用了類比的方法,去和自己熟悉的事做類比,將霸王龍的身高和二層樓高度類比,將霸王龍的大腦袋和窗戶的大小進行類比,雖然小費曼對於25英尺和6英尺寬沒有概念,但是對於二層樓高和窗戶的寬有概念,這樣就使用舊知識來幫助理解新知識,使得對霸王龍的大小有了形象的理解

2.3 費曼反用費曼技巧挑戰數學系博士

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期間,有一天和那些經常故作高深的數學系博士開玩笑說:“我跟你們打賭,隨便你提出一個定理,只要你用我聽得懂的方式告訴我,它的假設是什麼,定理內容是什麼等等,我立刻可以告訴你,它是對的還是錯的!”當那些數學系博士嘗試把自己正在研究的高深複雜的理論或定理用直白的語言說出來,並讓一個外行能聽懂,他們發現非常非常困難。凡是能用大白話說出來的解釋,費曼都能給出準確的判斷,他還總有辦法從他們的敘述中找出他們定理的漏洞。

這個故事中費曼反用費曼技巧,從講授者變成了聽講的那個小白。費曼不是把一個概念講述給一個小白聽,而是自己作爲被教的那個小白,他要求講授者以費曼技巧的方式來給自己講述一個理論,講述過程中使用簡單直白的語言,也就是要求簡化,然後費曼以自己的外行知識來判斷這個理論是對是錯,不僅幫助講述者驗證了他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個理論,還因爲講述者降低理論的理解難度,而使得這個理論更容易被別人理解,從而判斷對錯。費曼能找到數學博士的定理漏洞,我猜想他使用的是物理學思維,因爲他是一個物理學家,使用跨界的思維來分析數學。而使用物理學思維分析世界,也是我的方法論。對於經濟學、管理學和軍事學的任意一個理論,如果你能用簡單的話表述出來,我也能判斷出它的對錯,甚至於它的本質和漏洞是什麼,我使用的方法是物理學的思維方式,包括廣義動量定理和系統思考兩種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