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01繆刺論篇(第1段)

卷十八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第1段)

學習時間: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學習筆記內容主要來源:

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時間:2012-02-21


【原文1】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

滑則病狐疝風;澀則病少腹積氣。


少陰有餘,病皮痹隱軫[zhěn] ;不足,病肺痹;

滑則病肺風疝;澀則病積,溲[sōu] 血。


太陰有餘,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

滑則病脾風疝;澀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

滑則病心風疝;澀則病積,時善驚。


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

滑則病腎風疝;澀則病積,善時巔疾。


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不足,病肝痹;

滑則病肝風疝;澀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

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


帝曰:餘願聞其故?


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

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


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


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


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臟。


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爲度,

然必從其經氣,闢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


【譯文1】


厥陰之氣過盛,就會發生陰痹;不足則發生熱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狐疝風;氣血運行澀滯則形成少腹中有積氣。


少陰之氣有餘,可以發生皮痹和隱疹;不足則發生肺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肺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尿血。


太陰之氣有餘,可以發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則發生脾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脾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心腹脹滿。


陽明之氣有餘,可以發生脈痹,身體有時發熱;不足則發生心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心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不時驚恐。


太陽之氣有餘,可以發生骨痹、身體沉重;不足則發生腎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腎風疝;

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且不時發生巔頂部疾病。


少陽之氣有餘,可以發生筋痹和脅肋滿悶;不足則發身肝痹;

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肝風疝;

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有時發生筋脈拘急和眼目疼痛等。


所以春天人的氣血在經脈,夏天人的氣血在孫絡,

長夏人的氣血在肌肉,秋天人的氣血在皮膚,冬天人的氣血在骨髓中。


黃帝說: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春季,天之陽氣開始啓動,地之陰氣也開始發泄,

冬天的冰凍逐漸融化解釋,水道通行,

所以人的氣血也集中在經脈中流行。


夏季,經脈中氣血充滿而流溢於孫絡,

孫絡接受了氣血,皮膚也變得充實了。


長夏,經脈和絡脈中的氣血都很旺盛,

所以能充分地灌溉潤澤於肌肉之中。


秋季,天氣開始收斂,腠理隨之而閉塞,皮膚也收縮緊密起來了。


冬季主閉藏,人身的氣血收藏在內,聚集於骨髓,並內通於五臟。


所以邪氣也往往隨着四時氣血的變化而侵入人體相應的部位,

若待其發生了變化,那就難以預測了;

但必須順應四時經氣的變化及早進行調治,驅除侵入的邪氣,

那麼氣血就不致變化逆亂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