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州的劃分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爲九州,分別爲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也記載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營州,而沒有青州、梁州;《周禮·職方》中,有幽州、幷州,而沒有徐州、梁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中有幽州而無樑州。

        傳統上人們以爲,《尚書》記載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爾雅》記載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禮》記載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據《呂氏春秋》對九州的解釋,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人們的地域觀念。

        《呂氏春秋》中說:“豫州在河水和漢水之間,是周;冀州在兩河之間,是晉國;兗州在河水和濟水之間,是衛國;青州在東方,是齊國;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魯國;揚州在東南,是越國;荊州在南方,是楚國;雍州在西方,是秦國;幽州在北方,是燕國。”

        後來,戰國齊人陰陽家鄒衍又杜撰出了大九州的說法,聲稱《禹貢》九州是小九州,合越來只能算一州,稱爲“赤縣神州”;九個這樣的州構成了裨海(小海)環繞的中九州;這種九州也有九個,共同組成了大九州,其外爲大瀛海所環繞。根據這一說法,中國只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