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校園招聘記錄

        
        本週,跟隨人事部同事,參加了公司在武漢的校園招聘會。
       
        這是公司第3次在武漢進行校園招聘,吸取了前兩次的經驗,本次校招安排在國慶前進行,在時間上搶先其它公司,採用了“宣講、直接做題、篩選、技術面試、人事面試”方式。整個過程持續2.5天:第1天,上午華中科大宣講、做題,下午武大宣講、做題,晚上篩選。第2天技術面試。第3天上午人事面試。以下是一些經歷記錄。
       
        1. 筆試、篩選流程有待改進
        宣講後,直接筆試,然後筆試和簡歷一起提交,晚上根據試題和簡歷初步篩選,整個過程出現幾個較大問題:
        *   沒有地方做題。宣講時不知道確切人數,很多同學都是站着,之後做題找不到地方,有的同學直接就在膝蓋上完成了。在武大更是嚴重,人數較多,臨時找做題的會議室,導致很多同學延遲半小時纔開始答題,非常影響學生的答題心情。
        *   試卷不夠。同樣因爲宣講不知道確切人數,拍腦袋一個方向打印了幾十份試卷,結果有的無人問津,如DSP方向;有的則沒有試卷,如軟件工程師;一些同學發揮才智,直接寫答案在自帶的空白稿紙上。這也非常影響學生的答題心情。
        *   篩選時間不足。晚上要根據試題和簡歷篩選出面試人選,並通知到。只有3個小時時間,2百多簡歷,平均1份不到1分鐘,連逐題評分都沒有時間。篩選只能跑馬觀花,看看卷面、答題內容、學校等,個人覺得這種篩選方式非常草率,容易漏掉不善於書寫、或發揮不好的其他學校學生。面試中,就有2位同學認爲試題答得很好,要求面試。

        *   已將向人事部反應,推薦參考其他公司的,先投簡歷,初步篩選後,再確定筆試人數,然後再篩選,面試。雖然會多花1天時間,但做題、篩選會更有效率和質量。回覆本年度招聘流程就這樣了,後續再改進。
        
        2. 與企業職位要求符合度低
        與進入面試的學生交談,主要了解一下課題、自己做的內容,以及與公司職位相關的能力準備。交談中,發現很多同學對符合職位的特點不能有效突出,從課題項目,轉向企業工程化的要求也準備不足。以下是一些問題記錄:
        *   課題目的描述不清。一些同學對自己課題的背景、目的、意義描述不清楚,只知道是老師讓做的,就去做了。其實碩士期間純粹研究課題時間只有1年多(2年碩士更少),都要研究出實用東西不太可能,但至少要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一個系統認識。成人學習過程,只有知道“爲什麼”,才能學得明白。
        *   課題中自己負責的事情描述不具體。簡歷中描述的課題常規都很大,不大可能是一個人完成。那就有分模塊,模塊之間有接口、有通信協議什麼的。自己做的這一塊,起什麼作用,上下游都是幹啥的,等等。如果自圓其說都辦不到,後續工作任務也會存在問題。
        *   不能突出匹配企業職位的要求。以軟件工程師爲例,簡歷上寫熟悉面向對象、精通C++,只能說出多態、繼承幾個名詞,用過vector、string;學習C和C++除了譚老的書,就很少自己看其他的;想從事軟件工程師,連“新手聖經”代碼大全沒有聽說過。在面試的20多人中,沒有一個人拿着筆記本來演示他寫的程序,我們都是幹說。

        *  對比較適合的人,我都建議他們先看看代碼大全、設計模式,不管是否來我們公司。其實,一個真正對某件事情感興趣的同學,他會主動去找資源,深入理解,不會等到應聘的時候再抱佛腳,找藉口。
        
        3. 招聘是體力活
        外出前就有些感冒,招聘過程中,拿帶子斷掉的易拉寶宣傳盒子,提數斤重的簡歷試題,在酒店昏暗燈光中閱卷,坐在椅子中一天且不停地說話,做5小時高鐵。。。最後感覺都是機械式的動作,實在是體力活,感冒在武漢有加重傾向,回到深圳後,在草窩中睡了一天,第2天就好了一半。
       
        離開武漢5年多了,本次去武漢招聘,趁着晚上休息時刻,去拜訪老師和室友。好久不去,武漢修了環城路,打車都找不到地方,只能到附近的金三利酒店,再重溫上學的路。在老師家品嚐了招牌的紅燒武昌魚,木耳雞翅膀,見識老師幾十年的工作成果獎勵。去室友家,他家公子見到生人就不停的哭,呵呵。回到酒店想一想,時間不在了,記憶模糊了,唯有文字記錄之。      

         節後,我們還要繼續後續的校園招聘。(北京、哈爾濱校園招聘記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