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之PCB繪製 —— 第一步:如何製作自己的庫


先來理清思路

  • 我發現網上的前幾名博客或者網頁寫的都非常亂,辣雞排名就是個噱頭,根本不是技術排行,而是流量排行。幾句話也能稱爲原創博客,笑死人。

  • 言歸正傳,網上建庫都是先交你怎麼畫原理圖,封裝,bulabula。。。講技術的思維邏輯應該是“ 倒敘法 ”纔是正道, 從目的出發 ,而不是從小地方出發,不明白自己在幹嘛。而講技術的具體實現是應該走“ 順序法 ”的。思維遠比實現重要的多

  • 而事實上,我們最終目的是做出來 集成庫 (Altium Compiled Library (.IntLib) ),正如Complied所言,這個是 可以直接添加 的庫文件,但是 不能修改

  • 寫過程序的都知道,你寫完的很多代碼,變到可執行的程序還有好幾步。比如編譯,所以需要有個東西來供給 編譯 (Compiled),於是你需要一個 集成庫包 (Altium Integrated Library Package (.LibPkg))

  • 這個大包呢,有兩個部分:一是 原理圖庫 (Altium Schematic Library (.SchLib)),二是 封裝庫 (Altium PCB Library (.PcbLib))

  • 本文旨在說明大體流程(包括了原理圖的展開講解),詳細的部分將有其他博客做講解。

  • 那麼今天就請跟隨我的腳步,製作毛子產用一個少一個的IV-11熒光數碼管的封裝吧!


正文開始

一. 要有個原理圖庫

  • 建一個原理圖庫。(如果你有庫的話,直接在對應的那個庫裏畫就行)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 選擇左下角 SCH Library
  2. 雙擊修改名稱,在右邊,Properties 下文說
  3. 一個庫應該很多器件的吧,點那個鈕就可以加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先是對整個器件的描述(左)
  1. 元件名稱
  2. 元件號 (後面一定要加問號,以便以後編號使用)
  3. 註釋 ,一般是量化特徵,如1K,1μF等
  4. 描述 ,一般是數據手冊上比較直觀、全面的數據
  5. 鏈接 ,可以上服務器的(其實沒啥用)
  6. 封裝映射 ,這個是下一步我們要做的事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然後是對引腳的描述(右)
  1. 管腳編號
  2. 管腳名稱
  3. 電氣類型
  4. 描述
  5. 引腳長

- 效果圖

製作工具就是那個紅框框裏的


二. 還要有個封裝庫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封裝畫法包括三種

    1. 手工畫法(簡單或無規律的封裝)
    2. Component Wizard(Tools)(AD支持的標準封裝庫)
    3. IPC Compliant Footprint Wizard(Tools)(符合IPC標準的封裝)
    4. (附加)3D元件體添加(添加三維實體)
  • 本次的封裝比較簡單,用的是手工畫法,沒有添加3D實體。基本跟 原理圖庫 的配置方法基本一樣,注意 圖層圓心位置 等部分。雙擊改名字之類的操作就不再贅述了。以上三種方法以後會展開講。

  • 技巧在於使用了 特殊粘貼的方法。

- 效果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Attention:原理圖庫” 和 “封裝庫”都是可以 複製粘貼 的,即從別的庫裏選中想要的那個元件,Ctrl+C、Ctrl+V就能到你自己的庫裏,非常便捷,不必重複造輪子

三. 把封裝和原理圖聯繫起來

  • 回到“原理圖庫”,Editor → Add Footprint → 瀏覽 → 找到合適的封裝添加
  • Attention:
  1. 一個原理圖可以有多個封裝,如同電阻有直插和貼片的一樣, 符號和實物一對多的關係
  2. 兩庫 要在同一目錄下,才能直接檢測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四. 整合編譯

  • 建立集成庫工程 → 添加兩庫 → 保存(同目錄) → 工程 → 編譯(Complie)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在本目錄下,Project Outputs for XXX 內可見我們想要的 集成庫 文件。

至此,繪製PCB的第一步完成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