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軍事變革大勢與未來戰爭形態

  我軍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這場改革是在世界軍事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背景下展開的,是我軍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要深刻理解和自覺推進這場改革,有必要對世界軍事變革的大勢和未來戰爭形態作點分析。

  何謂美軍眼中“成熟的軍事變革”

  1993年,五角大樓藉助克林頓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首次出臺《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報告重新設計美軍未來任務,規劃軍力建設。與此同時,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躊躇滿志地提出實施新軍事變革,創造新的軍事優勢。隨後,世界主要大國相繼響應。到今天,這場變革已經進行20多年了。

  如果我們把20多年來新軍事變革的過程作個分段,可以概括爲前十年,即1993—2003年,爲思想激盪的十年,輿論準備和理論準備的十年。2003—2012年、2013年,是思想沉寂的十年,是着眼軍隊轉型、加快技術創新和戰略調整的十年。2012年、2013年之後,我們感到另一個新的變革潮頭開始興起。主要標誌是:美重返亞洲,推進“亞洲再平衡”,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在此戰略指導下,開始尋求可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

  2011年,美淨評估辦公室給國防部提交一份重要研究報告,名曰《日益成熟的新軍事變革》。這份重要報告是被譽爲“五角大樓的導師”安德魯·馬歇爾主持撰寫的。這位處於耄耋之年的超級智囊,曾在1993年與時任美國防部長的佩裏、前參聯會主席歐文斯,率先倡導以信息化浪潮爲標誌的新軍事變革。爲什麼在新軍事變革已經展開將近20年時,馬歇爾和他的淨評估辦公室提出“日益成熟的新軍事變革”?難道之前的新軍事變革是不成熟的?對此,筆者認爲,之前的變革是着眼於共性,基於能力的變革。美《2020聯合構想》繪製的藍圖,是着眼創造美軍絕對優勢的軍事能力,造成與其他軍事強國的時代差。這個藍圖繪製時,誰是主要對手還沒有搞清楚。直到2006年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他們還把中國、俄羅斯、印度,統稱爲“十字路口”的國家。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實行“亞洲再平衡”戰略,主要競爭對手纔算確定下來。美軍之所謂“成熟的軍事變革”,是對手明確,目的性、針對性、指向性非常清楚的軍事變革。

  2012年,美國防部快速反應技術辦公室啓動旨在改變“遊戲規則”的“下一代技術”項目,2013年9月,美國一家知名智庫給國防部一份重要建言報告,叫《改變遊戲規則:顛覆性技術與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美國防部應當把“下一代技術”創新的重心,放在顛覆性技術上,即“以快速打破與對手間軍力平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技術或技術羣”。

  《日益成熟的新軍事變革》把過去近20年的主要變革成果,概括爲“信息技術主導下的精確戰能力”,認爲這個成果已經擴散到其他國家,成了所有軍事大國共用的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也成爲中國“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的手段。美軍“成熟的軍事變革”,就是要顛覆“信息技術主導下的精確戰能力”,改變“非接觸精確戰”的“遊戲規則”。這實際上是吹響了新一輪軍事變革的號角。

  什麼技術最具有“顛覆性意義”

  人類已經進入到一個創造神話的時代,新技術,更確切地說是新技術羣正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向前發展。持續發生的技術革命必然持續推動軍事領域裏的革命。面對洶湧澎湃的新一輪變革浪潮,各個科技領域裏的專家都從各自的角度預見未來,分析、判斷軍事變革走勢。

  大數據技術的開發應用,將成爲獲得軍事優勢的新的制高點,是繼雲計算之後又一次頗具“顛覆性”意義的技術革命,對爭得戰場情報與決策優勢具有重大意義,堪稱未來軍隊的“虛擬作戰參謀部”。新材料技術的創新發展,將引起發展模式的重大變革,從而引發武器裝備發展模式的轉變。太赫茲技術的重大突破,一旦用於軍事,將對戰場態勢感知、信息傳輸、導彈防禦等,產生重大影響。腦機接口技術迅猛發展,將可能引發出“意識戰”“大腦思維戰”。高功率微波技術顯示出實戰能力。一種釜底抽薪的信息戰新樣式已經產生。納米技術的發展,可能引發“微型戰爭”。生物技術的發展,可能催生出“生物戰”。無人機的快速發展使無人化戰爭正姍姍走來,等等。總之,伴隨着各類新技術、新技術羣紛紛登場亮相,軍事理論專家與科學技術專家,對軍事革命的新趨勢各有不同的判斷,對未來戰爭新變化各有自己的預測。

  究竟誰最具有“顛覆性意義”,能成爲新一輪變革浪潮的引領者?面對衆說紛紜的專家意見,我們需要認真分析評估。

  美軍在選擇“下一代技術”發展重點時,國防部組織力量,向60多名不同類型的專家進行調研,其中有未來學家、社會倫理學家、國防政策專家、實驗室主管、科學家和風險投資家,並經過一系列兵棋推演,確定以下5種技術的顛覆性潛力最爲突出:一是自主系統,或叫智能軍事系統,包括機器人特種兵等無人作戰系統。當今,自主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人工智能、軟件和無線網絡等技術,在市場的牽動下迅猛發展,爲研發體型小巧、造價低廉的自主系統開闢了廣闊技術空間,受到許多國家,特別是軍事大國高度重視,並把它作爲爭得未來優勢的重要砝碼。二是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是通過毫米波、高功率微波、激光或電磁脈衝產生特殊作戰效果。特別是激光武器,作爲一種可隱身、“零用時”的高精度武器,可打擊多個目標、擁有無限量“彈藥”,還可以大大提高部隊和設施的防護能力,尤其用於對抗精確制導武器,具有特殊的功效。美智庫向軍方建議:美軍應當多發展定向能武器,特別是激光武器,以應對中國的“導彈飽和式攻擊”作戰,維持美國的地區優勢。三是網絡能力。網絡能力的快速發展,把有關網絡空間的戰略制定、法規和組織建設擺上各國日程。隨着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日益密不可分,網絡安全的概念正在被網際安全的概念所取代。對網絡空間的戰略管理以及網絡國防建設,正在顛覆我們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念。四是3D打印技術。這一技術將顯著改變裝備製造流程,提高裝備的戰術適應性,從而爲軍事後勤保障帶來巨大變革,從根本上影響國防工業基礎。五是人體機能改良技術。人體機能包括體能、認知和社會情感功能。人體機能改良技術,是指通過生物科學和遺傳基因技術等,提高或降低人的機能。

  從哲學高度講,整個軍事機體仍可分爲“認知域”和“行動域”兩個方面,20世紀前期及其以往的軍事變革,都是新技術在“行動域”(機動力、打擊力、防護力等)的突破引發的;20世紀後期興起的新軍事變革,是新技術在“認知域”的突破引發的。現在,這兩個領域裏的技術突破,越來越走向協調與平衡創新發展的階段,智能化自主系統與定向能武器系統(光電技術在兩個系統中都起着支撐作用),在今後一二十年內,將成爲軍事變革新浪潮的主潮流。

  戰略思想選擇“顛覆性技術”

  新技術在引發軍事領域變革時,並不是自發的過程,而是戰略思想選擇新技術,使之成爲一定時期核心軍事能力並創新“遊戲規則”的過程。歷史上的軍事變革,都是在戰略需求牽引下,多種能力同時發展中核心軍事能力發生轉移。

  美對我實行的競爭戰略,有兩個重要內涵:一個是“抵消戰略”,另一個是“成本戰略”。所謂“抵消戰略”,就是以能夠顛覆現有“遊戲規則”的戰略性技術創新,打造新的“非對稱軍事優勢”,造成對手新的“時代差”。所謂“成本戰略”,就是以自己的節約化技術創新,在軍備比賽中,從經濟上拖垮對方。美在“空海一體戰”中就明確提出,要對中國實行“成本戰略”,“誘使或鼓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資那些價格昂貴但對美軍行動威脅小的對抗手段”。

  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是專門研究、捕捉、提出、推進具有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機構。2013年4月,美國防部長和該局局長,共同簽發《推進技術突襲:高級研究計劃局在變化世界中的使命》。這個戰略文件,對高級研究計劃局的使命和職能做出新規定,確定“高級研究計劃局直屬國防部,是國防部科研體系中的計劃管理機構,其職能包括:調動公司、大學、國防部和其他社會科研力量開展研究;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技術研發,對潛在新技術和能力做出關鍵的早期投資;鼓勵與衆不同的思想,挑戰現狀,超脫或超越主流觀點”。文件規定了該局未來三大戰略目標,其中第一大戰略目標就是:爲保障國家安全尋求突破性能力,通過支持研發可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技術,創造“下一代能力”,再次打破平衡,使對手來不及反應。文件同時規定,以創新方式控制成本;增加對手的成本,控制己方的成本,進而提升威懾力。這裏把研發顛覆性技術與成本戰略結合起來,把節約化、經濟可承受性提到戰略高度。美軍在一次激光武器攔擊導彈成功的試驗後評估,用精確制導武器攔擊對方襲來的導彈,成本高達幾十萬甚至數千萬美元,而用激光武器,成本不到一美元。美軍甚至提出,在未來戰爭中,軍隊對光打擊、光能源、光通信等光電技術的綜合運用,不僅可以真正做到“發現即摧毀”,而且不會再有“彈盡糧絕”的時候。

  從財富消耗角度講,人類歷史上的軍事對抗,大致經歷了“數量規模型”對抗,“質量效益型”對抗,“系統集成型”對抗,未來將是“節約創新型”對抗,而最大的節約是軍民融合,最小的成本是軍民融合,最高的效益是軍民融合,最長的後勁也是軍民融合。大國間的競爭,是耐力的比賽,不能不考慮經濟可承受力。所以,選擇那些可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必然要加進軍民融合的戰略標準。我們感到,光技術是最具軍民融合性的技術。

  如果認真研究美國防部和諸多智庫近年來的研究報告,可以清楚地發現:在衆多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技術中,自主系統和定向能武器的結合,必然被排在發展前列,作爲引領變革潮流,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技術,以形成新的核心軍事能力。由此筆者認爲:可以看到的未來戰爭,將是基於自主系統的光戰爭。我們推斷,美國未來的導彈防禦系統,很可能是激光武器對導彈的攔擊,不再是導彈對導彈的攔擊。

  戰爭邏輯演進的必然趨勢

  戰爭形態的演進,是社會產業革命在軍事領域裏的體現。“第二次浪潮”,即工業革命催生出機械化戰爭,“第三次浪潮”,即信息化革命,催生出信息化戰爭。當今,“第四次浪潮”已經興起,以新能源爲代表的綠色經濟,成爲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一輪軍事變革,一定會與這個趨勢相關聯。

  以信息化爲代表的軍事變革,主旨是向着作戰效能更高、作戰成本更低、作戰風險更小、戰爭更加可控的方向前進。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成長的煩惱,在信息化戰爭迅猛成長的同時,一系列的“成長之困”正逐漸顯現出來,並促使信息化戰爭向更高層次的戰爭形態邁進。

  一是信息化戰爭加快作戰節奏,顯著提高作戰效率,然而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生產使用成本不斷加大,戰爭成本反而更高了。如第二代戰鬥機的單價只有幾百萬美元,第三代戰鬥機直線上升到幾千萬美元,第四代又比第三代提高了大約3至5倍(美軍F-22戰鬥機的單價曾長期維持在2.2億美元)。在使用維護成本方面,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裝備通常比上一代提高一倍以上,致使信息化精確制導武器,在作戰持續性方面,難以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如何尋求一種效能更高、成本更低廉的可持續作戰武器,將成爲新一輪軍事變革普遍重視的問題。

  二是信息系統的飛速發展,使得戰場各要素通過網絡連爲一體,指揮決策指令的傳送速度和目標信息的傳送速度達到“秒”級,但是承擔攻擊任務的火力發射速度仍侷限於音速和超音速,二者不匹配問題日益凸顯。面對以“光速傳播、以秒計時”的大量戰場目標信息,以“音速飛行、以分或小時”計時的精確火力的攻擊速度顯然跟不上信息的變化節奏。“大腦”和“軀幹”不合拍、不匹配,成了發展的新矛盾。另外,當今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武器裝備本身電子信息系統的升級頻率加快,效能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軟硬件不匹配問題也越發明顯,突出表現爲現有機械化武器平臺在結構和機動性能上沒有大的突破,機械裝置無法體現出先進信息系統的靈敏度要求。可見,要想讓“大腦”和“軀幹”更加有效地協調一致,使軟硬件相匹配,大力發展新概念武器是必然選擇。

  三是世紀之交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進攻性武器比防禦性武器的效費比高得多,信息化戰爭已呈現出攻守失衡的局面。首先,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和防區外製導武器的廣泛應用,往往超出傳統防禦性武器平臺的攔截範圍,使防禦作戰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其次,防禦性武器攔截概率不高。如對付一枚導彈的攻擊,通常需要3-6枚導彈進行集火攔擊,加之受戰場多種因素的影響,命中概率也不穩定。再次,隨着衝壓發動機技術的發展,高超音速(5-10馬赫)進攻性精確制導武器已開始步入戰場,進攻與防禦的速度差進一步加大,防禦一方有時會面臨追不上對方的尷尬,攻守兩端更加失衡。由此必然會催生出防禦功能更強的新型武器系統的產生。武器裝備的系統論告訴我們,有什麼樣的情報信息系統,就應該有什麼樣的火力攻擊系統,“實時”的信息唯有與“零時”的火力相配合,才能取得“發現即摧毀”的作戰效果。

  四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尤其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往那種大規模毀滅式的戰爭樣式愈來愈受到制約,然而信息化戰爭仍不能解決大國對抗的巨大風險。在信息化戰爭中,雖然作戰效率較以往大幅提高,附帶傷亡明顯減少,但傳統的火力毀傷仍不可避免,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大規模戰爭對誰都不利。尤其是在信息傳媒越來越發達,人們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漲的現代文明社會,大國迫切需要一種兼顧軟硬殺傷功能、毀傷效果高度可控的武器系統來執行“亞戰爭”任務,在傳統戰爭面前多設幾道門檻,爲毀滅性戰爭多上幾道保險,無疑是新一輪軍事革命要解決的問題。

  五是成熟的信息化戰爭是以網絡爲中心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然而信息化程度越發達,系統集成度愈高,有時也會變得越脆弱。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利用計算機系統把多維空間的戰場感知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武器系統,以及各作戰單元等集成爲一個統一高效的作戰體系,使各級各類作戰人員能夠利用該網絡平臺,共享戰場信息,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然而,作戰體系的信息化、網絡化在大幅提高作戰效率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極大的隱患和風險。隨着信息化戰爭的不斷髮展,電子信息裝備在武器裝備體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所面臨的電子攻擊和干擾也越發嚴重。特別是隨着微波武器的逐步實戰化,將會使信息化武器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嚴重影響其作戰效能的發揮。戰爭演進的邏輯告訴我們,武器裝備的高度信息化之後,可能會在某些易受攻擊環節減少或簡化對電子信息設備的使用和依賴,着力提高武器系統的自主作戰能力和可靠性。

  總之,戰爭演進也是一種矛盾運動,信息化戰爭在向更高階段發展中,要克服上述矛盾,必將產生對新殺傷機理武器系統的客觀需求,走向基於自主系統的光戰爭。(作者:李炳彥 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研究員

2016年01月27日 11:04:37來源:光明日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