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本質要素

     日常人們都會思考許多問題,策劃要做的各種事情,更要爲生活美好而對自己行動做抉擇。有些事情必須經嚴謹推理方可認知,而極大多數事情則憑直覺就可以處理。還有一些事情長期積鬱心中,百思不解,突然某天萌發靈感,一下子豁然開朗。人類的這些思考、策劃、抉擇心理稱思維運動,研究思維運動機理和規律的學問稱思維科學,這是科學家正在探索的領域。

     根據人在思維時的思想意識形態,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院士將思維分爲三種模式:一種是理性的邏輯思維,也稱抽象思維;這是指依靠抽象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關係進行演繹推理的思維模式。第二種是直覺思維,也稱形象思維;這是指依靠感性、知性概念和經驗對事物的是非進行判斷的思維模式。第三種是頓悟思維,也稱靈感思維;這是指由意識內溝通與內交叉萌生的某個念頭。這是從人們日常思維活動表象形態所作的分類,下面我們從思維的三種表象形態入手,論述思維與邏輯的關係。

信息的概念和秩序

     宇宙和世界的運行有其獨特規律,看上去很複雜,其實歸納起來只有兩樣共同的東西:一是信息的概念;二是信息的秩序人們在對事物思維時,首先須將事物傳遞的各種信息形成概念,然後根據概念與概念之間相互關係判斷事物運動的因果關係。信息就是概念,秩序就是邏輯。因此,概念和邏輯是維繫人類思想活動(思維)的本質要素。

     任何一個正常人,無論以何種模式思維,都需要依靠概念和邏輯,沒有這兩樣東西支持,就無法思維。根據事物類別不同,客觀存在的信息和秩序有三種形態:一是從事物本體直接傳遞出來,可被視、聽、觸、味、嗅覺(五官)和心覺(第六感)直接感受到的的信息和秩序,這是一種不受知性、理性干擾的感性意識,根據生物個性不同,感性意識的範疇和層次也不同。二是生物對本體信息和秩序的映射,不同個體對映射信息和秩序有不同意識,這種映射意識稱知性意識,生物可將自己的知性意識作爲生存活動依據刻錄下來,並傳授給下一代。三是人文形態的信息和秩序,這是人對映射意識的思想,各人的經驗和知識取向不同,思想意識也有差異,這種有差異的思想意識稱理性意識,人可以將自己的理性意識紀錄、加工,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這三種形態又各有兩種運動方式:一是位置移動,二是結構變動。

動體的守恆秩序

    事物在移動位置時傳遞的信息稱“動體”信息,包括本體信息、意識信息、人文信息三種。三種信息在移動位置時所遵循的秩序是:本體信息在移動時,表現爲事物在慣性或外力作用下,屬性必須守恆或等價轉移。意識信息在移動時,表現爲生物在記憶、遺傳、教唆時儘量做到不遺漏。人文信息在移動時,表現爲人們在記錄、複製、傳播、交流時儘量不丟失、不添加。

     可見,移動信息在傳遞時,所遵循的秩序是總屬性守恆,這種秩序稱量變邏輯,現代人已將其高度抽象,發明了形式邏輯和數學,用於對移動信息的理性思維,近代科學用守恆秩序創建了各類“動體”力學理論。

變體的平衡秩序

     事物在結構變動時傳遞的信息稱“變體”信息,也包括本體信息、意識信息、人文信息三種,這三種信息所遵循的秩序是:本體信息變動時,表現爲事物內部結構解體、重組;內部結構革新時,必定會選擇新的平衡。意識信息變動時,表現爲生物接納更有利於自穩定、自組織的信息,其本質是選擇更安全、更美好的平衡。

     人文信息變動時,表現爲人類社會的觀念革新、理論創新、科學革命、社會革命等思想意識形態變動。觀念革新時追求社會和諧、生活幸福;理論創新時追求理論自洽,知識與實驗一致;科學革命時追求對更廣闊領域、更深層次事物演化規律的認知;社會革命時追求生存環境公平正義。所有這些思想意識變動的本質,是追求更加美好的平衡。

     可見,變動信息傳遞時所遵循的秩序是追求平衡,這種秩序稱質變邏輯,東方古代聖人已將其高度抽象,發明了先驗邏輯易學,用於對變體信息的理性思維,中國古人用這種理性創建了各類變體力學理論。這是在演繹宇宙誕生和演化時第一重要的思維模式,在閱讀正文之前必須掌握其要領。

     事物變動每一個人都會遇得到,一般都能處理得很好。仔細觀察人們對事物變動運動的處理方法和動機,我們可以看到,追求美好平衡是普適規律,也是生物世界和人類的生存邏輯。平衡就是舒適穩定,就是先定的和諧;對於人來說,美好的平衡就是幸福。因此,人們在處理變動事件時,總是選擇使事態向最有利於安全、最有利於人類幸福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種對更高級、更美好平衡的追求心理,也是康德哲學中“自由意志”的原動力。

思維背後的邏輯

     透過思維表象模式,人們會發現,無論你用何種模式思維,都離不開支配思維的邏輯。思維背後的邏輯只有兩大類,一是平衡,二是守恆,人們按照這兩大類秩序進行思想活動。

     平衡與守恆,是宇宙和世界的固有秩序。經驗和實驗證明,只要動體內部結構不解體或重組,它的屬性總量永遠守恆,既不會喪失,也不會增加。倘若某項屬性出現不守恆(量變),則必定會在其他等價屬性中找到喪失或增加的原因,這是數學處理動體力學之精髓。

     對於變體運動,雖然在各個領域中人們一直在思維並進行處理,但主流科學尚未將其納入公理體系,由於沒有納入公理體系,現代人將這種思維認爲是沒有邏輯的“直覺”和“頓悟”。其實,直覺和頓悟是人們對變體思維的一種表達方式,表面看只依靠概念,不需要邏輯,那是很大的誤解

     變體運動受平衡律支配,易學中的平衡是互補對稱平衡,不是絕對的鏡面對稱平衡。平衡是變體內部要素之間或變體與變體之間的結構秩序,不同類型的要素集合後,有不同的集合態勢,這種集合態勢的秩序只能感受,不可測量。於是,人們就用直覺感受或頓悟開竅的方法來處理。直覺感受與頓悟開竅雖然都是非理性的,但其背後的邏輯,依然是對平衡秩序的把握。

     把握變體運動不像把握動體運動那樣容易,在把握動體運動時,人作爲主體,和客體是分離的,只要站在客體外面觀察測量,拿到數據後,列出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就可以。而在把握變體運動時,人作爲主體,思維時始終要深入到變體內部來觀察客體的平衡狀態,然後根據觀察到的平衡狀態做出邏輯判斷。因此,這是一種主體與客體合一的自我反饋過程。

     在沒有形成公理之前,直覺者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對變體進行邏輯判斷,所把握的平衡是主觀意識認定的秩序,或人文環境的約定秩序。主觀意識秩序因人而異,人文環境的約定秩序也因時、因地而異。人、地、時不同,邏輯也不同。不同不等於沒有邏輯,如果直覺者沒有對秩序的感受,絕對不可能有任何思維發生。

     人類主觀意識的積累並集合,形成人文秩序。人文秩序往往被強者主觀意志強姦,不一定符合公理。譬如,托勒密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之爭,在經院哲學和神學邏輯統治時期,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曾因捍衛日心說而被教廷判處火刑,成爲捍衛真理的殉道者。人文世界的邏輯五花八門,需要用自然和人文公理來統一。

      用公理統一後的邏輯,思想者(主體)就可根據邏輯模型對客體進行演繹推理。此時,作爲主體的人,就可以站在模型外面來把握客體的結構變動和演化規律。這就是八卦模型用於演繹事物結構的優勢所在

     對於不能站在宇宙之外觀察宇宙演化的宇宙學家,對於不能站在大腦之外觀察大腦思維的思維科學家,這種邏輯知識特別有用,它能將研究者從需要進行自我反饋的客體中分離出來,站在宇宙和大腦外面,認知宇宙的自組織過程和大腦的思維過程。

     公理是人類公認的宇宙絕對秩序,超越一切,不受主觀意志干擾。自然界和與人文社會的公理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美好平衡和總屬性守恆兩大類,只是概念的名稱不同而已。

      目前最需要的是將平衡公理納入科學思維體系,主流科學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需要易學界同仁和對東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共同推進。

     思維是人類最高級的思想意識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慣用的思維模式是根據信息概念和約定成俗的規矩(人文秩序),結合自己的性格(內稟秩序)進行。這種思維雖然也依靠概念和秩序(邏輯),但所用概念是個別信息的概念,所用秩序是特殊主體和環境的人文秩序,沒有普適性;思維的形態和結果也因人而異。此類日常的思想意識活動屬於非理性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規律在拙著《易學人格學》中已有較詳細論述,重點介紹了用理性的先驗邏輯把握非理性的心理活動方法,讀者可以參考閱讀。

      理性思維是人類通向真理之巔的思想武器,須有從複雜性中尋找簡單性,用簡單性把握世界複雜性的洞察力。人類的理性可將概念和秩序用一個簡明模型表達出來,只要一看模型,就知道事物演化的因果關係。用簡明模型來表達複雜世界的因果關係,必須將概念和秩序高度抽象,否則,無法實現這種能力。所以,理性思維所用的概念和秩序,都必須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和符號,這就是由人類思想意識創造的邏輯學。邏輯學有兩類存在形態,一類是遵循守恆秩序抽象而成的概念和符號系統,稱數學;另一類是遵循平恆秩序抽象而成的概念和符號系統,稱易學。

     思維科學當前的任務是儘快將“變體”運動秩序歸納成一門新興邏輯學,這對構建和諧社會和解除現代科學的困惑都有幫助。將這兩類邏輯學融合起來構建理論,也許就能克服目前科學和人文方面的諸多弊端。

兩類邏輯學

    邏輯就是秩序;既然客觀世界有“動體”和“變體”兩類秩序,那麼,人類認識世界的思維邏輯就有兩類。認識“動體”運動時,可用表述守恆秩序的數學邏輯;認識“變體”運動時,可用表述平衡秩序的易學邏輯。

A.形式邏輯和數學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著名邏輯學家喬治·布爾(GeorgeBoole)寫了一本書,叫《思維法則研究》(The Laws of Thought)。在這本書中,布爾試圖把人類思維簡化爲一些數學運算,他發明了一種語言,用於描寫和處理各種邏輯命題,並確定其真僞與否,這種語言稱爲布爾代數。

    布爾代數在表示邏輯運算的方程中以變量取代數字,變量代表“非真即假”的命題。從二值邏輯命題(非真即假)到更復雜的邏輯命題,人們試圖都通過布爾代數寫出,並加以證明或證僞。

     二十世紀中葉,美國著名應用科學家、信息論創始人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潛心於製造一種能模仿人類思維的機器,他按布爾代數邏輯變量值的真或假,與電子開關的閉合或斷開對應,香農提出了一種方法,可將任意布爾代數表達式轉化爲一系列開關的佈局。於是,出現了近代科學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論”這門二進制數學分支,奠定了當代計算科學的基礎。

      新興計算科學不僅繼承了傳統代數處理有形“動體”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將守恆秩序拓展到思維領域,以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爲指南,發明了一種能夠模仿人類(形式化)思維的機器——電腦。

     目前爲止,電腦除了對“變體”包括“辯證思維”傳遞的信息和秩序尚沒有處理能力外,已較完美地抽象了“動體”包括“形式思維”傳遞的信息和秩序,爲現代技術飛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數學邏輯中尚不包括對變體信息的處理法則,也不包括對直覺思維信息的識別、歸納、演繹,其理性是不完備的。目前最緊迫需要易學進入邏輯體系的學科,當屬心理學和物理學。

     這兩門科學是人類認知宇宙和世界的基礎,由於現代科學尚未觸及到“變體”的思維邏輯,故20世紀初那場科學革命所遺留的顛覆人們觀念的難題,至今仍無法解開,造成很大思想混亂。思維科學是基礎科學的基礎,它的滯後,已使現代科學在長夜中摸黑走了一個多世紀。

B.先驗邏輯易學

     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先秦聖人伏羲氏留下了太極圖和八卦圖,這一精美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一直是人們追索神祕易學八卦內核的靈魂。後來,中古周文王、周公演繹復卦,撰寫《周易》,成爲後人追尋神祕八卦符號構成原理唯一有文字記載的重要文獻。

     事實上,《周易》的內核是遠古聖人應用了一個普適全宇宙的“對當互補”公理,八卦圖、太極圖是此公理對變體運動秩序的抽象。通過用心理學解釋《周易》,它的思維模式也就很清晰地展示了出來。從《周易》卦爻辭中,完全可以提煉出一套較爲完整的邏輯定律。

     變體運動遵循平衡秩序,是一種表達要素之間“勢平衡”的邏輯體系,它隨勢而動,因不平衡而重組,因平衡而形成定態事物。這種平衡不是數學中鏡面對稱絕對平衡,而是依然保留作用勢的互補對稱平衡,故稱“勢平衡”

     質量和數量相同的要素,由於各自所持有的“態勢”不同,集合時就會出現不同“勢平衡”下的集合態勢。規範這種集合態勢時,數學集合論無法描述,需要用易學的八卦符號來抽象。八卦就是事物結構要素“集合態勢”的抽象符號,儘管它不可計算,但這是一種很規範、準確率很高的定性思維工具。

      中國古人用對當互補公理爲我們構建了心理學知識體系,中醫學、養生學知識體系,還構建了治國安邦的社會學知識體系,其價值無可估量。

      易學是在平衡中尋找因果關係的邏輯,可輕易處理概念模糊(混序)命題、圖靈停機(抉擇)命題、羅素自集(自組織)命題,其科學價值雖然尚未被現代主流科學接納,但它的真理性是絕對的、永恆的。

直覺:觀象識性

    多數人認爲,直覺思維是沒有法則的形象思維(Imaginal thinking),不屬於科學理性範疇的知識體系。誠然,在沒有形成抽象概念和抽象秩序之前,直覺思維僅僅是對個別事件、個別環境下的信息和秩序的認知,尚不能達到抽象理性高度。

    在人類思維活動中,直覺思維出現頻率最高,應用範圍最廣,除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用這種模式思維外,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哲學家、科學家,所有從事創作、創新活動的人,都離不開直覺思維那麼,在直覺思維背後,是否有一種潛在的力量在支配着思想者的思維活動?答案是肯定的,有。這力量來自於宇宙固有的平衡秩序。

    日常的直覺思維,特別是抉擇思維,是人對思維對象屬性及其平衡狀態的直觀感受,這是一種在不知不覺中對平衡秩序的默認過程。在感受中,人的知性意識就會體悟到,只有相對平衡的事物纔是美好的、安全的,是可認同、可接納、可操作的,否則,會予以排除、否定或放棄。

創新活動的直覺,主要體現的是“想象思維”。在思維者的想象中,憑直覺選擇對象,思想者雖然超脫於現實,馳騁在感興趣的領域,但在潛意識中,依然離不開對“平衡”的追求;否則,將是空耗歲月,創作垃圾。

     人文世界的信息和秩序是人類主觀意識的積累,其中有珠寶,也有垃圾。隨着社會演進,在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科學家推動下,不斷清除垃圾,創新觀念,革新主觀意識,誘導人類逐步向真理靠近。可見,直覺思維所遵循的原則,是人們對主觀意識中平衡秩序的敬畏。

易學的生命力

     在前面發佈的《科學和神學》中,我們從量子論發現的虛體元素ih及其時空結構λ=ict出發,用易學演繹出了五種自然神。這些實在元素的性質,基本上能解釋現代物理學所遇到的主要前沿難題。又發佈了《周易趣談》和對物理學“老三論”的新闡述,以及用周易邏輯對幾個大家熟悉的公衆人物心理做了演繹分析。得到的結論和所用的方法,對現代科學走出困境,也許有一定啓迪作用。

     易學生命力的根基在於它的科學性。本文從《思維本質要素》入手,闡明易學是基於平衡公理的另一類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將它挖掘出來,獻給人類科學,這是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宇宙和世界的運行受平衡秩序支配,思維本身就是變體運動,也擺脫不了受這一秩序支配。引入平衡公理的抽象符號八卦後,對八卦觀象演繹,也是屬於有理性的思維模式。此時,直覺就不僅僅是形象思維,而是一種“觀物取類”、“觀象識性”的邏輯推理。

      在此基礎上,根據平衡公理,將進一步闡述“思維的起源”,這不僅是哲學問題,也是錢學森先生設想的“思維科學”問題。

      我們有信心預測,公理化的直覺思維抽象形態,就是易學的陰陽八卦。錢學森前輩生前特別關注把直覺思維公理化,中國的思維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做這件事情,深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易學很可能會像數學那樣,在不久將來,普及到百姓日常生活中,並當作常識來應用。到那時,一部像數學一樣人人皆知、家戶俞曉的新理性樂章,也許會在全球奏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