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雲棲大會歸來有感

剛從杭州雲棲大會回來,今天在CSDN博客中跟小夥伴們分享下大會的內容和我自己的一些見解。

 

今年這是第十界雲棲大會了,命名爲APSARA,翻譯過來是“飛天”,從這個擡頭就可以看出阿里的野心,不過他們確實有“一飛沖天”的資本,因爲他們在大會上發佈了一些列的黑科技,後面會詳細介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25日上午主論壇演講中提出了“數智驅動”的戰略,用阿里雲+大數據爲基石,依靠核心算法和優秀芯片提升大數據的計算能力,實現雲端一體化,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

張勇先生把數據比喻成石油,算力比喻爲鑽井,在後互聯網時代從油田中源源不斷地開採資源。石油和鑽井的比喻也首尾呼應了“數智驅動”的概念,石油就是數,算力就是智。

 

含光800

以前對阿里的印象是個軟件實力很強的科技公司,但是他們卻“不務正業”的搞出了一個硬件NPU“含光800”,官宣算力是GPU8倍。我在《深度卷積網絡》(https://blog.csdn.net/yejingtao703/article/details/79391097)中曾經介紹過CPUGPU的區別,而NPU(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是採用數據驅動並行計算的架構,目前沒有涉獵過,後面要去補課。

 

量子計算機:

“我的量子計算啓蒙老師是薛其坤院士”,這可能會成爲雲棲大會後一句流行語,

什麼是量子力學?肉眼可見的量子現象有:超導體、超流體、純色激光

量子計算的基礎是量子的疊加性和糾結性,被稱爲波粒二象性。

 

量子隧穿效應:

 

當金屬片無限接近到1nm時,雖沒有接觸,但是可以通電!

量子計算的意義:

量子計算會帶來精度上的提升(時間、空間、各個維度)從而進行更多維更精準的數據處理。

 

神農芯片:

阿里雲ECS推出第六代機型,g6g5性能提升15%

他們的明星產品“神農”,虛擬技術性能優於物理機性能,刷新了我的三觀。

因爲他們開發的神農芯片,通過芯片來完成虛擬化的調度問題,當CPU利用率超過50%,神農上的容器雲性能將會開始優於物理機。

 

容器專場:

“用雲就用雲原生”,預測202275%的企業都會用容器雲,zookeeperredismysqlkafka也能夠上容器雲。

雲原生的4要素:DevOps,持續交付,微服務、容器化,這些已經技術棧是入門基礎。

雲原生落地面臨的問題:

1 安全合規

  安全的挑戰來自三個方面:高密度部署、快速迭代、不可信三方軟件

  阿里雲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安全沙箱容器

2 邊緣計算

  5G解鎖邊緣計算,助力物聯網。

3 無服務器化基礎設施

  Serverless Kubernetes 2.0,賦能下一代無服務器應用,可以做到極致彈性,擴展500pod只需要50秒。

4 開放雲原生生態

  搭建容器鏡像市場,就像AppStore一樣。

 

阿里和騰訊的對比:

今年5月參加了騰訊在昆明舉辦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9月份參加了阿里在杭州的雲棲大會,這兩個我國互聯網頂級大廠在風格和發展路線上能感到略有不同。騰訊是以客戶體驗爲第一位,搭建方便易用的中臺,將更多的企業連接進來;阿里是以科技爲第一位,追求技術和性能的極致,吸引更多的企業選擇他們的產品。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企業用戶是小轎車,個人用戶是步行的11路,騰訊專注研發豪華旅遊大巴讓更多的人上車,在車上餐飲娛樂應有盡有,方便快捷又舒適;阿里專注修路,追求雙向16車道的超級大馬路,管你是開車還是步行都可以來我的路上跑,只有你馬力夠足,插上翅膀就能飛。這裏的比喻不知道是否恰當,也沒有好壞之分,對於用戶來說只有適合和不適合,我個人覺得騰訊的路線可能更適合我們企業。

 

自己工作反思:

如果參加會議只是看看熱鬧不能應用於自己的實際工作那還不如在家睡大覺,所以在這裏反思下自己的工作。

做得好的地方:

很慶幸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跟隨着最先進的理念,我們在雲原生方面一直堅持投入,例如在做的k8sspinnaker多雲持續交付,甚至在某些領域我們是處於國內第一梯隊的。

 

做得不好的地方:

雲原生想要進一步發展,需要投入高額的研發費用。例如阿里雲上k8s集成了大量插件,可以直接調用到阿里雲API,這些是我們不具備的。而且我們在技術的推進上過於保守,雖然沒有犯什麼大的錯誤,但也錯失了很多機會。

 

未來的想法:

1 從去年開始我們企業就在推動應用交付效率的提升,到目前爲止收穫甚微,主要涉及到跨部門協作這道屏障。目前來看推不動微服務改造是否可以先推敏捷?因爲我們已經搭建好了多雲持續交付的平臺,讓產品線和研發團隊“誰開發、誰治理”。

2 我們在國內兩個地區有IDC,能否對其進行混合雲改造,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3 在雲棲C區我也觀看了一些企業的展廳,他們的產品並沒有多麼先進,只是概念能夠解決企業的痛點,例如有一個多雲管控平臺,只是把2-3個雲平臺通過API的方式在上層封了一個殼子就拿出來賣,沒有涉及持續部署、Paas、服務治理等領域。其實我們比他們做的更好,只是曝光度不夠,後續能否利用某些渠道多多推廣自己的產品,爲我國的互聯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能堅持看到最後的,給大家一點福利吧

2019雲棲大會精品近80份PDF開放下載,覆蓋開源、數據庫、數據分析、彈性計算、計算機視覺、敏捷創新、中間件、數字金融等專場。重磅資料不容錯過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1945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