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銷自己的論文(水貨級)--西米的blog

如何推銷自己的論文(水貨級)

By:西米
2006年11月

高手都不願意出馬介紹經驗了,對此其實我頗感悲哀。現在湊了較多水貨論文,加之被期刊、會議據過數十次,積累了一點慘痛的教訓在此供大家借鑑,注意下面的問題,不要重複我的經歷。希望能爲缺少篇數的xdjm有點作用。
對於我們博士生來說,論文是我們畢業的唯一資本,真正能踏實把學術做到能領先國內國際的屈指可數了,能夠在一些小的方面有改進,有創新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做到這一點的博士,老師,研究員是很多的,爲了競爭有限的期刊,我們不得不“推銷”我們的論文。
這裏我們不談導師的水平和教導,原因是達到導師的水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有的同學也可能不能及時得到導師的指導。其實看過很多如何寫論文的長短篇和現實的網上經驗介紹,那些《一年發10篇sci》《如何進軍頂級刊物》……對我們也不太實際。真正起作用的我感覺只有兩個:一個是實驗室裏面師兄,同學的提議;另一個是我今天要介紹的《如何避免審稿人的大斧》(Stephen D. Senturia)。

一、文章的寫法
有兩個這方面的說法:
(1) 好的科學家能在10分鐘內把自己的問題對一個陌生人談清楚,不論對象是誰。很多高檔雜誌都是這樣要求的,比如《中國科學》。大家可以想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法,就是坐在美女旁邊半小時如半分鐘,坐在火爐上,半分鐘如半小時。
(2) 盧院長說的:如果一篇文章中沒有兩個彎彎讓我想不清楚,我肯定不會要。
這兩個說法是矛盾的,但是也可以說是對立統一的。把問題說清楚和把問題的解決說清楚是兩回事情,就如愛因斯坦沒有向你說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師兄,同學的建議,看了一些自己覺得很“舒服”的文章,總結一篇論文應該寫成這個樣子:
摘要得像寓言,精煉,可以有跳躍,但問題和結論要突出;
前言應該像小小說,簡單,完整,重點突出,問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人思考;
分析(在此我一般是對別人方案的攻擊)要透徹,很容易讓任何人看到問題和缺陷的所在,甚至他會想到: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沒有人發現?這樣的結果是讓一個不那麼熟悉的專家都在“對領域的熟悉程度”一欄填上至少“熟悉”;
新方案提出或改進方法要詳盡且重難點突出,審稿人可以看不懂,但他必須知道你做了什麼,而且做得很好,也就是盧院長說的要繞兩個彎彎,必要的時候就繞兩個彎彎吧;
細節要異常注意。審稿人是幹什麼的,你大可以想作是據搞的,千萬不要認爲他是認真找你的優點的。顯然,據搞比錄用要簡單多了,找個小問題,就可以據了。你平常去買東西嗎?你肯定會買一個包裝沒有損壞的吧,除非你非常想得到那個東西。然而,就我們的水平來說,還很難做出這樣令很多人需求的產品。因此,一篇文章最好4~5改再投,絕對不多的。

二、我們所應該注意的
(1) 創新性
可能你投過會議或者看過高檔雜誌(如電子學報)的審稿單,毫無疑問的是“創新性”都排在相當高的位置。但是正如Stephen說的“地球人都知道現在天底下已經沒有什麼新東西了……也許偶爾還會有幾個真正獨特和令人驚異的結果發表以外,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的。”
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任何新東西,那是很難錄取的。當然你也可能看到一篇平淡無奇甚至錯誤的文章發表,除了後面掛了很牛的作者之外,也可能他編造了一些新東西欺騙了審稿人。我們這裏當然不能說靠新東西去欺騙審稿人,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力挖掘所有的創新,有時候真的要將一個很小的點都挖出來,並儘量顯眼的擺在主題位置,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
(2) 論文的可信度
你已經提出了一個有創新的觀點,那麼顯然你需要說明他是正確的。在密碼學裏面常見到一個短短的方案,只改了一點小數據,加上大篇幅的證明,出現在高檔雜誌和會議上。也有很多高檔論文中出現大量的仿真,試驗……大家也知道,沒有數據的文章是不用投《小微》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數據就無法說明你的正確性。
是不是都正好有數據呢,不然。但是你總可以描述正確性吧,你可以搞比較分析吧(當然只分析自己方案的強項),你還可以比較數量級吧……很多工作可以說明你的正確性和優越性的。最好在這個地方採用比較高深的理論,讓別人覺得你的工作很有難度,當然,也許只是假象。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要使用投機性詞彙,這會大力降低論文的可信度。推薦的方法就是在論文書寫完畢後,利用word的查詢功能找一下,看有沒有“顯然”,“可能”,“假如”……等等。什麼叫顯然?a>b,b>c得出a>c可以用顯然,其它的還是算了。我曾有exp這個符號需要說明的審稿意見,還有什麼是顯然?
(3) 注意寫作方法
首先,一篇論文應該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
反覆修改你的摘要,前言,迅速的讓別人知道你說的什麼問題,而且問題說得越淺顯越好,就如我們有的時候喜歡讀外文文章,因爲他的來龍去脈都很清楚。
其次,不要把結構安排得很複雜。
科技論文就是推陳出新,簡單的開頭,分析,改進,證明(分析新方案),結論。這樣的格式就足夠了,你要是繞來繞去,人家連你幹了什麼都不知道,當然不會要你的文章。
第三,注意措辭。
千萬不能讓審稿人覺得你的文章很難讀,否則用可讀性差(讀者可能的歡迎程度,readability)就據掉了,不要報什麼幻想。
中國人是很講究的,所以在論文中不能出現的詞一定不要出現,除了上述的投機詞彙之外,還有諸如“我們”,“錯誤”,“彌補”……不如改爲“本文”,“不足”,“改進”……

總之,一篇好的論文應該是創新突出,結構清晰,結果正確,措辭講究的文章。沒有創新?找唄;沒有證明?繞唄;沒有數據?湊唄;寫法不好?改唄。無論真假,做到了上述的幾點,至少在場面上可以看得過去了,論文也就像一篇論文了。

三、論文的檔次
一篇論文寫好了,投到那裏是個關鍵問題。這裏我們的前提是沒有牛導師掛在你的後面,必須靠自己努力。當然,這個其實也就是商品間的比較,你要是做出好的商品,當然就可以上高檔櫃檯。再如拳擊,你打倒的對手級別越高,當然你的檔次越高。我們的目的就是打倒原有的方案,提出新方案,按打倒文章的檔次大致就決定了。不過有一點很重要,你看的最新文章,尤其是期刊上面的文章,都是1~2年前人家的水平了,即使你打倒了,可能還跟不上現在的檔次。我覺得大概可以這樣分:
(1) 改正並改進一個權威期刊上普通文章的大漏洞。大概發一般的核心或ei應該沒有問題了,當然也可以試試權威。
(2) 改正或改進一個著名刊物或權威刊物著名作者的最新方案。大致可以發到比較水的權威或scie的會議了。
(3) 改正或改進一個著名模型(多個同類方案)。應該可以發學報級的權威。
(4) 基於已有模型的應用。大致應該比找到的基礎類文章所在刊物底一個檔次。比如基於《計算機學報》某文的應用,投到科學,小微就差不多了。
(5) 建立新理論模型,並有完整的證明。大概想發哪兒就發哪兒了,我沒試過……
其中(1)(2)(3)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改進部分佔了多大比例,如果僅僅是小改動,當然檔次低一些;如果是基礎性的錯誤,檔次就高一些。當然,對於攻擊型的文章,一般都會發一份給原作者審啦,就看原作者人品啦。所以,能把重點放在改進或新方案,就儘量放在新方案上面,對原作者也是一種尊重吧。

四、原文引用(by Stephen)
作者們應如何考慮安排和撰寫這篇論文呢?我給出一個簡單的提綱列在下面,同時給出一些更爲深入的討論:
(1)(幾乎)沒有任何事情是新的
(2) 依賴與可信度指數
(3) 謹慎使用投機性詞彙
(4) 不要學朗費羅(西米注:不要用第三人稱方式陳述)
(5) 不要把兔子從帽子裏拿出來(西米注:不要設置懸念,結構要清晰)
(6) 徹底挖掘所有的金礦
(7) 記住:審稿人都是不善辭令的,作者(某種程度上)是偏執的

違背後面每一條提綱下面所解釋的原則都會導致審稿人生氣,一旦他們開始生氣,他們就會拿出大斧,並有目的地揮舞砍去。我從來不相信一篇論文已經寫到無法再提高的程度,也許一個正常的審稿人可能會認爲作者已經基本完成了一個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但是一個發怒的審稿人卻比這個正常的審稿人更能夠發現問題,不管是研究工作內容還是寫作方法。如果這樣使審稿人更加生氣,顯然是十分愚蠢的。每個作者的目標都是讓審稿人的大斧一直放在鞘裏。

希望大家下次能夠寫出更好的論文!
ximi,2006.11.23

本文轉自
http://blog.edu.cn/user2/ximi/archives/2006/1562323.s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