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原理

 人類的發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構成:

    1.肺(動力)

     2.聲帶(發音體)

     3.口腔、鼻腔、咽腔(共鳴腔)


 

•“懸雍垂”是哪個發音器官的學名?   小舌

   我們發音時一般是從肺部向外呼氣,稱爲呼氣音。  吸氣音比較少見。例如:漢語普通話中的咂嘴聲的詞嘖嘖 我國有些地方呼喚家養動物(雞、狗等)時,也用吸氣音。 但是,這些音都是自然聲音,就象咳嗽一樣,沒有進入普通話的語音系統。人類語音的發音體聲帶在 喉頭裏面,喉頭對聲帶起支撐、保護和調節作用。 聲帶有兩片,兩片聲帶之間的空隙叫聲門。發不同的音,聲帶處於開合的不同位置。 任何物體都具有一定的振動頻率,一個處於靜止狀態的物體,如果遇到同它的振動頻率相同或相似的頻率,就會產生共振或共鳴。一隊士兵在過橋時,要由齊步走變成便步走,是爲了…… 避免引起橋的共振。。人的共鳴腔(由口腔、咽腔和鼻腔構成)也有振動頻率。 發音時,與共鳴腔振動頻率相同或相近的那些音就會得到加強,形成共振(共鳴)。 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鳴腔,口腔中的不同發音器官和發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夠發出語言當中的一般元音和多數輔音。  會厭軟骨平常呼吸或說話的時候,它處於自然的狀態,空氣可以自由地從氣管出入; 而在吞嚥東西的時候,它就向下蓋住氣管,讓食物等進入食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