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有一些習慣和感悟,我感覺給我很大幫助,在此記下。

audio

第一次聽書是在懶人聽書app上聽《明朝那些事兒》,說書人的動人講述陪伴了我許多難眠的夜晚。後來,也用了喜馬拉雅FM、鳳凰音頻等app,聽《鏘鏘三人行》、《看理想-一千零一夜》、《鬼吹燈-粵語林勁版》、《吳曉波頻道》等節目和書籍。
昨夜,難眠,聽梁文道的音頻。他講到,我們很少會想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會死。我們常常談到人生意義,爲什麼會有人生意義,因爲人都有一個侷限,那就是人會死。對於吸血鬼、殭屍,是沒有人生意義這種說法的。我們所有人在人會死這個侷限下,又各自有各自的侷限。好比有的人七八十歲已經禿頭了,而有的人是一頭白髮,又有些人仍然是一頭黑髮,這就是人各自的侷限了。在各自不同的侷限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式、人生意義。
於是,我在想,我現在的努力和勤奮不就爲了畢業後能有好的工作、輕鬆的生活?萬一我還在一直努力着,沒有享受過,這個時候我就突然死了,那多不值。我在筆記裏寫,如果過了明天我就死了,那我明天的十多個小時要做哪些事。在我的時間安排中,仍然分配了兩個小時複習期末考。

psychology reading

這幾天在看《慾望之源》(英文版),我思考了一些東西。
書中講到,美的表徵是什麼呢?對稱的外表、潔淨的皮膚等等。這些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外表的美麗常常意味着基因的健康,對美麗外表更青睞的基因更容易保留下來,所以現在留存下來的人的基因本身就是看重外表的。但是,人不由自主對外表的看重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造成社會的不公平。
書中又有一節的內容,講到悲觀的物質主義。中了彩票的人也許狂喜,摔斷了腿的人也許抑鬱,但是一年後,兩類人的幸福程度差別卻並不大,金錢所帶來的快感是會過去的,有錢跟開心之間關係並不大。判斷一個人是否開心不能從他的職業或收入來看,最有用的信息可能是去看他在20歲或者甚至6歲時的幸福程度。
當然,書中這麼一講,我就這麼一想,有錢跟開心之間的關係程度,還得等我有錢了之後去親身體會。我想,好比,性所帶來的快感太短暫了,遠不如讀書源源不斷地滋養我們好,在選擇娛樂方式的時候我更應選擇有長遠益處的習慣去放鬆。

my thought

反思我自己的生活,似乎太單調了。每天編程、期末複習,跟家人、同學都很少聯繫,在技術上的進步很明顯,但卻並不是很開心。像吳曉波說的,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規律的生活之餘,我也要做些奇怪的事情,因爲大學過完後,我想做可能都沒時間去做了。不怕犯錯,在大學裏,我並沒有太多顧忌,犯了錯,低下頭,認了就是,後續改進。但以後出去工作,犯了錯,可能就直接要滾蛋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