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覈算與管理

成本覈算與管理
qinglin878 發表於 2006-8-28 14:42:00
一、相關科目設置及覈算思路
1.     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併爲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爲一般中小企業經營範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覈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覈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
2.     因中小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
3.     原材料範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爲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     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     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覈算。
6.     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     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餘額即爲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8.     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
9.     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   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衆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二、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生產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 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三、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原則: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
2. 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準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繫,並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準記入。
(二)、
1、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歸入相應產品。
2、其它成本費用一律採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佔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四、個人對此法的評價
1.     覈算基本準確,能滿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夠精確。
2.     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準確,這也是成本覈算中的通病,沒法。
3.     產值比例法未見哪本會計著作上有記載,感覺沒有理論依據,適用範圍也不太廣,主要適用於已做過詳細成本覈算、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業。不過我認爲其有一定的科學性,雖然其同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樣,效果卻相近。
五、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正常性停工與非正常停工
2.     委託加工問題(互相多重委託)
3.     生產研發耗用問題
4.     試生產階段無產品產出耗用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