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府大數據的理解

從我開始做政府大數據已經過去八個多月的時間了,由最初的一團亂麻,逐漸開始梳理出一些框架,記錄一點個人的想法。
政府大數據,面向的對象是省級政府或市(區)級政府機構。概括來講,政府的職能包括管理和服務,管理的對象包括人、企業、組織機構、城市部件、事件等;服務可以分爲權利服務、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市場服務等,服務的對象有人和企業。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數據要準確、權威;從服務的角度來看,數據要全面、綜合。在實踐當中,政府大數據一般是從委辦局匯聚人、地、物、組織、事件等各類數據,形成基礎庫、主題庫和部門庫三類數據,對外提供各類應用。我目前接觸到的應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分析展示(大屏、小屏等),常規的數據應用形式,分主題將各類統計數據以圖形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如人口分佈及遷徙、產業分佈等;
  • 政務服務優化,以數據支撐實現一網能辦,通過數據及流程優化,簡化辦事手續。該類應用的關鍵是建好基礎庫,包括人口、法人、電子證照,通過後臺數據查驗減少各類證明材料;
  • 信用體系,通過政府掌握的數據概括人和企業的信用情況,包括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司法公信、社會誠信幾個方面,通過信用體系實現管理與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及智能化;
  • 專題分析,針對各類專題應用提供深入挖掘分析,如營商環境、疏堵整促等,爲專項活動提供量化評估和線索。

對於上面提到的幾個庫,基礎庫、主題庫和部門庫,我個人理解:

  • 基礎庫是服務於流程化的數據查驗場景,重點是數據的權威、準確與及時,比如,戶籍數據來源於公安、婚姻數據來源於民政,這些數據可以支撐政務服務事項的優化,通過後臺數據查驗代替原來的各類證明材料,在數據邏輯上將委辦局的成百上千套業務系統進行整合;
  • 主題庫是服務於分析挖掘,需要將委辦局數據進行綜合建模,以彙總統計的形式服務於專題事項的分析挖掘,如政務服務、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
  • 部門庫是數據源頭,是將各委辦局的業務系統數據進行匯聚,是委辦局工作職責與權利的數據體現。在實踐當中,這個環節是最難推進的,需要通過部門資源目錄梳理實現數據的梳理與匯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