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系統有了,芯片有了,編譯器有了,那編程語言呢?

國產操作系統一直在發展,市面上也早有了多款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各大OS廠商也都有自己的市場和擁躉。而芯片這塊,雖然我們起步晚,商業市場也顯得浮躁紛繁,但依舊有務實的IT科研工作者、工程師爲主的企業或團隊默默無聞十年磨一劍,苦心孤詣,尋求突破,先後也有一步步的進步和成果推出。
多年來我們的企業就在不斷的爭議質疑中發展的。而由於大環境的變動,讓華爲系列技術和韜光養晦的備胎計劃一夜前置亮相,企業、科技、成果一下子被推入高光位置,舉世矚目,似乎一夜之間我們的國產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早些時候,命名深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國產芯片已運用到各相應領域,也時不時有新芯片推出的報道;而之後,我們自己企業打造的編譯器也問世了,而且以後開源。最後一項,頂着超高人氣的、讓大家翹首以待預熱多時的國產操作系統鴻蒙也已經隆重推出。而此時,國產化的端、雲、芯、魂一應俱全。
終端有,雲端有,芯片有,操作系統更是也有了,與此同時,與OS相守相生的編譯器也應運而生。那麼想必很多人和一人客一樣,順理成章會想到這樣一個很自然的問題:那麼我們的國產編程語言呢,我們以後會不會推出自己國產化的編程語言,以適應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的發展呢?

說起國產編程語言,有些人可能會想到很早之前就有的易語言。的確,那個就是用漢語來寫程序的。但很多人也都知道,那個不算真正的國產編程語言,因爲它並沒有開發自己真正的編譯器(據網友用查殼工具檢測)。我們在談到一種編程語言的時候,一般都會問有沒有相應的編譯器,畢竟有相應的編譯器是一種真正編程語言的基本要求。而目前的計算機底層是西文字符,易語言發展有限。編程語言,總是和其他事物一樣,應時而動與時俱進。

所以,就目前而言,國產編程語言,未必一定就要本土化用漢語編程,畢竟要面向世界,擁抱程序員極客精神,但總歸會帶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一人客根據網上介紹得知,現在的國產編譯器,使命幹掉虛擬機,幹掉大家熟知的JAVA,C/C++等混合編程程序互相調用帶來的開銷,幹掉卡頓和其他很多開銷,現在的使命,是對當前的系統做極致的優化,爲開發者進行代碼優化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舞臺。而未來呢?

在新時代新操作系統的加持下,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的大背景中,時代不會只滿足於已有的編程語言。或者說,在目前的情況下,爲了更快更好地搭建生態,要開源要吸引更多有能力的開發者參與,國產編譯器會最大化改善世界乃至改革世界。

而隨着時機成熟,或者到了某個節骨眼時間點上,總會像Google、蘋果等國際企業一樣,推出自己的編程語言和標準,進一步地改變世界,當然這些只是不成熟的猜想。在前有重量級的編譯器加持,後有劃時代操作系統支撐,外有AI物聯網等大環境的烘托的情況下,的確有利於催生新一代編程語言的誕生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