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的經驗和教訓—創業

蘇世民是美國黑石集團創始人之一。黑石集團作爲全球最大的另類投資機構,投資業務集中於私募股權、房地產、對沖基金和信貸等,管理着全球超過5500億美元的資產,而且自1986年拿到第一筆投資款後,資產規模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成功確實來之不易,但卻有規律可循。蘇世明對他的創業經歷進行了思考和總結,並將其中重要的見解分享出來,給那些希望提升個人影響力,實現自我價值,或是建立卓越組織機構的人以啓迪。

一、爲人所不爲,爲人所不能

蘇世民:“一個企業的創立,無論規模大小,都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你會承受相同的經濟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籌集資金並找到合適的人才的難度也同樣大。在同樣的困難和壓力面前,要確保創業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如果要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一個公司,就應該選擇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企業。”

這條經驗有三個關鍵要點:其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現和參與那些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的行業,從業的難度並不比普通的行業或小的事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其二,問題越難,競爭就越有限。如果問題很簡單,那麼願意幫忙解決的人總會很多,但如果問題很棘手,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可以解決此類問題的人非常罕見,有難題的人會找你出大價錢,讓你解決問題。其三,在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中,合夥人也好,員工也好,如果每天工作中還想着“其它副業”,這樣的組織和企點不值得爲之奮鬥,你也不會投入全部精力。

二、保持開放思維,抓住罕見的機會

蘇世民:“作爲營銷人員,我學到僅靠一次推銷是不行的,你對事物存在信念,但並不能保證其他人也一樣,你必須一遍又一遍的推銷你的願景,大多數人不喜歡改變,你必須用你的論點和個人魅力壓倒他們,如果你相信你推銷的東西,對方卻拒絕,你應該假設他們並沒有完全理解。所以,你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第一次推銷是蘇世明向他的合夥人彼得•彼得森推銷私募投資銀行基金的規模,彼得認爲創業應該穩紮穩打,募集資金從5000萬元基金開始,瞭解私募投資的規律,然後逐漸擴大業務。蘇世明則認爲每一個投資者都不希望自己的資金是唯一的資金。所以追求一個5000萬的目標,甚至比得到幾個5000萬的難度還要大。同時,投資者希望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如果基金規模小,就必須做一系列小額交易,才能實現目標。經過多次討論,彼得以他的方式屈服了,如果你真的強烈推薦,那我就同意了。”

第二次關鍵的推銷,是得到日本日興證券的投資。黑石公司成立後的前六個月,向500個潛在投資人發出計劃書,並拜訪了多數潛在投資者,但沒有募集到哪怕1美元的資金,直到保誠集團願意出資一億美元。在募集到第一個一億美元后,他們開始拓展日本市場。遇到的問題更棘手,因爲日本所有的財團沒有接觸過黑石集團投資項目,日本人熟悉於併購業務,但沒有參與過槓桿收購。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專注於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使自己脫困的途徑通常在於解決別人的問題。蘇世明馬上想到了創造性的合作方式,可以滿足雙方需求。黑石集團需要資金,而日興證券需要開拓併購業務,這樣他們組建一個合資公司從事併購業務,同時要求日新證券投資黑石集團一支基金,所得利潤五五分成。他們不僅要關注自己的需求,還要關注日新證券的需求,因此找到解決雙方問題的方案,促成了這次成功的交易。

第三筆大的資金來自於通用汽車養老基金。通用汽車的養老基金是當時美國最大的養老基金,但在幾個月對通用汽車做推介的過程中,每次遇到的都是不同的人,但每次得到的回覆也是一樣,黑石集團缺乏業績記錄。直到遇到通用汽車,房地產部門的湯姆•多布羅夫斯基,從通用汽車投資了一億美元。

其實,這幾次重要的募資經歷的取得成功的直接原因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找到了理念相同的投資人。而堅持不懈、誠信待人、廣結人脈非是讓你最終接近了那些手握鉅款、聰明且有遠見的投資人。

三、看準週期,不要錯過良機

蘇世民:“取得成功,你必須有勇氣打破邊界,進軍自己無權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如果失敗了,你就搖搖頭,承認失誤和不足,然後從自己愚蠢中吸取教訓。僅僅是鍥而不捨的意志力,你就可以讓世界精疲力盡做出讓步,把你想要的東西給你。”

首先,你要看懂週期。隨着市場疲軟和經濟下行,市場會逐漸觸底,但其底部是難以發現的,大多數公共和私人投資者過早買入資產,低估了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此時的關鍵在於保持沉着冷靜,不要過快的做出反應,投資者大多都沒有信心和耐心,也缺乏自律精神,無法等到一個週期,完全過去。避免判斷錯誤,市場資產觸底的方法是當價值從低點回升至至少10%時再開始進行投資,隨着經濟獲得動力,資產價值往往會隨之上揚,最好放棄市場,剛開始復甦室百分之10到15%的漲幅,以確保在恰當的時間買入資產。

其次,找到那個符合理念的投資。槓桿收構的投資者主要採取的運營改進措施,包括提高製造能源利用和採購效率,投產新的產品線,拓展新的市場技術升級以及提升公司管理團隊的領導水平。這也是黑石集團的重要理念之一,意味着公司永遠不會進行惡意交易。美國鋼鐵行業蕭條,並處於底部時機,黑石集團實現了他們首次槓桿收購的成功案例,即鋼鐵巨頭usx的部分運輸業務。在多數銀行認爲與鋼鐵關聯的運輸業務與鋼鐵企業一樣,在也不景氣和罷工的雙重壓力下,都逃不過破產的命運。黑石集團抓住機會與當時的化學銀行合作收購usx的運輸業務,成立了運輸之星公司,最終取得了總投資回報金額26倍的收益。

知識普及:鋼鐵是一種大宗商品,容易受到投入成本,鐵礦石價格,煤炭價格捏價格以及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相比之下,鋼材的運輸價格是以成交量爲基礎的,而且設定了運輸標準,向運送的美一噸鋼材提供固定的報酬,一旦鋼鐵行業開始復甦,即使價格較低,運輸業也會反彈。

第三,抓住優質資產。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隨着199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新建辦公樓和住房的價值暴跌,此時買家紛紛逃離房地產市場,整個市場已經凍結了。所有的投資人都會認同當前房價較低,未來必將上漲,但是他們仍然無法採取行動,因爲他們對這些可怕的房地產交易深惡痛絕。有錢都不願意賺,這是一個市場上的普遍規律。黑石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介入了房地產行業,他們認爲假設購買一個價值十萬美元的房子,首付40%及投入四萬美元的現金,剩餘60%通過貸款,所以如果首付僅是兩萬美元,隨後,該房價12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利潤也兩萬美元,那麼投資回報率將是100%。而最終結果證明,黑石集團建立的第二條新的業務線及房地產成爲黑石集團最大的業務。

四、如何做正確的決策

蘇世民:“對任何組織而言,失敗也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企業絕對不能掩飾自己的失敗,而是要進行開誠佈公的討論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以此學習新的決策規則,失敗可能是巨大的禮物,他就像催化劑,可以改變一個組織的發展進程,造就組織未來的成功。”

黑石集團運營初期最大的投資失敗案例莫過於愛德科目交易,蘇世民後來覆盤總結,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投資決策“一言堂”,即最大權力者一人拍板。這也是許多組織常見的陷阱,情緒代替了事實。當員工希望公司接受自己的提案時,他們會向會向爲高權重的領導彙報。如果領導認爲提案不好就會拒絕,不管提案是不是真的不行,員工只能離開領導辦公室。幾周後,員工帶着完善後的提案再來彙報,又遭拒絕,離開領導辦公室時,他們的腳步更沉重了,心情更鬱悶。第三次他們咬緊牙關忍受的挫折。第四次坐在辦公桌那邊的老闆過意不去了,認爲設計提案的員工並不差,只是沒有那麼好而已,但是如果第四次的相對還可以,老闆最終會選擇批准,爲的是大家都開心。

這個交易的失敗表明,改變必須從老闆開始。決策系統不應受制於一個人的能力感受,需要摒棄單人決策的做法,審查並收緊企業流程,制定規則來剔除投資流程中的個人化因素。之後,黑石所有的決策則讓合夥人參與投資討論,出席會議的每一個人都將承擔最終決策的責任。你討論兩個基本規則,第一,每個人都必須發言,以確保每個投資決策是由集體制定的,第二,要把討論的重點放在潛在投資機會的缺點上,每個人都必須找到尚未解決的問題。

黑石還有一個最有價值的投資理念,那就是“不要賠錢”。正是有了這樣的理念,讓黑石決策層認識到投資應該象有實現的籃球賽,只要手裏有球,需要做的就是一直不停的傳球指導,確定可以得分的時候再出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球隊可能會失去耐心,在三分球線外失去重心後投出一些命中率低的球,但黑石要求要繼續傳球,繼續觀察,直到把球傳給站在籃筐,正下方身七英尺的中鋒手中。

當然,蘇世民之於中國最大的成就還是蘇世民學者項目。通過參與中國社會經濟15年的經歷體會到,中國人一直在追求卓越和偉大,如果一次沒有成功,他們會一直嘗試下去,直到目標達成。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一樣秉承了這樣的精神,從籌集資金到建設落成,再到選拔學生期間,同樣充滿了各種波折和艱辛,但最終啓動成爲世界文明遐邇的一流學院。蘇世民學院的啓動增進了各國代秀學生相互瞭解,樹立世界眼光,激發創新靈感。這也意味着,從教育開始,全世界的精英開始向中國彙集,中國開啓了偉大復興的新徵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