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的培訓班倒閉了““我的也是”

“人倒黴的時候,喝水都會塞牙,去年給兒子報的早教班,今年倒閉了。”

“別提了,我給我女兒辦的游泳健身卡,今年也倒閉了。”

“你們都沒有我厲害,我給孩子報的英語培訓班,學校也倒閉了。”

說多了都是淚,相互抱怨,一陣嘆息。

我們三個人的羣,每人都碰到了這種事,可見關店關企業並非個例,而是疫情後遺症。

對於孩子的學習,培訓都是預付款。就算去個遊樂場,還必須辦卡。否則要麼不給你玩,要麼單價高的離譜。逼迫你不得不辦張卡,交錢進去。

商家就是拿着這些錢去付房租,水電,購買設備。

疫情遲遲未結束,孩童的項目遲遲不能開工,於是出現了各種關店潮。誰也不想,卻毫無聲息的降臨了,鬱悶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有商家。

疫情期間企業放假,百姓居家隔離,不外出不上班。企業也沒了來源收入,但房租水電工人工資,樣樣不能少。

一場疫情炸出了多少公司的短板?現金流的短缺無法支撐的企業一直走下去。據統計,企業現金流的維持力度在三個月左右,而目前疫情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期限。

“我被降薪了,要不是工作了20多年,賠償款太多,公司已經把我辭退了。”

這是一位來自某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中層領導,發出的感慨。

該公司除了國內,還拓展國際市場,然而疫情蔓延至全球,國際市場幾近癱瘓停產,國內市場也毫無起色。

但公司幾千號人等着口糧,公司無奈之下只能先辭退一部分剛性進廠的新員工,給普通員工發低保,中層人員發基本工資。

無法開源,只能節流。

企業斷腕求生,力求自保。

“站在老闆的角度沒有錯,我理解他的做法。”領導不愧是領導,自己都朝不保夕了,還能換位思考。

“會好的,過了這段時間,馬上恢復了。”我安慰他。

“沒那麼快,按我這些年來的經驗判斷,從回繁榮至少要三年。”

“這麼久?”我在單位做內勤工作,經濟行業的敏感度不高。

“是的,這次突發事件,企業毫無招架之力。”

“等各上下游企業恢復不就可以了嗎?”

“沒那麼簡單。這幾個月的疫情,企業收入沒有,但支出固定。這支出就像病菌不停的侵蝕身體,源源不斷,有益菌持久抗戰,最後招架不住,人就生病了。企業也就倒閉了。”

你以爲只是某個器官出現了問題,其實全身上下已經打了一仗,傷亡慘重。細胞成長,分裂,繁殖,回到健康的狀態,需要很長時間。

這就是爲什麼大病後人體特別虛弱,同理可證企業。

“熬過三年就好了。”

“可是這三年了,我不喫不喝,不用嗎?”

還沒想到下一句怎麼安慰,他又說了一句:“好後悔。”

“悔什麼?後悔自己年輕時不夠努力?”

“是的。或許說努力的方向不對。”

按理說,這位朋友是同齡人中算比較勵志的一位。從小家境貧寒,他自知無法依靠家庭父母的關係,謀的一份職業。

畢業後,找了一家靠譜的企業,從最底層員工做起。坐過40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出差,各種汗臭腳臭狐臭以及各種不知名的臭味,混雜在密閉的空間,深深作嘔。

42度的高溫,在毒辣的太陽底下,踩着融化的柏油馬路,徒步30分鐘,走向客戶的公司,曬得掉了好幾層皮。

在有腐蝕性的車間,被產品灼傷皮膚,一塊一塊,觸目驚心。

正是這樣的努力和喫苦的精神,使得他在公司佔有一席之位,且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在外人看來,實現了人生巔峯。

然而這次疫情,企業在狂風暴雨中開始搖搖欲墜。雖說是天災,卻不得不讓人警醒。

在猝不及防的災難面前,企業總被無辜殃及,那麼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風險,或者減少意外帶來的損失,在災難面前做到絕地反彈,儘早重生?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存在於長長久久,沒有一個行業永遠不被取代。

所以當你努力了很久,爬上一定的公司位置之後,或許這個行業開始不被社會所認可,開始走下坡路,甚至打壓關門。而你在此已經耗上了大半生的精力。

嗚呼哀哉!

人到中年,人生歸零,難不成要從頭開始?這麼多年的努力,是否意味着白費?接下來如何努力,方向又該如何選擇?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

我想到了二種方案。

第一,考個有編制的工作,穩定第一。

比如公務員,老師,醫生等,不管世界如何變化,讀書和看病是生活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務員就更加了,政府在,國家在,他就一定在。

收入穩定,旱澇保收。更重要的是,在企業裏中年是人生的頂峯,之後要麼退居二線,要麼走下坡路。總之收入會漸漸減少。

但公務員不會,到達一定高度後,在不犯錯誤的情況下,也不會往下走,只會繼續上,或者持平。

這也是爲什麼中國丈母孃喜歡公務員的原因。穩定,穩定的高收入。

第二,有一份副業。

考上公務員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絕大多數是名落孫山,成爲我們千千萬萬種的普通一員。

當我們在經歷多年的打拼後,主業上站穩了腳跟。切忌洋洋得意,需要居安思危的思想,因爲時代變化太快,誰也不知道,這份行業能走多久?

這時去尋找一份副業,從零開始,投入主業外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幾年後走向頂峯。

此時主業依舊堅挺,那麼二份收入皆大歡喜。

如果主業走下坡路,則副業的崛起可以彌補主業收入的欠缺,從而達到平衡。

如果主業沒落,不得不捨棄,那麼可以將副業可以轉換成主業,再重新尋找另一份副業。

如此循環往復,用不穩定的工作找到合理的方式,保證收入的穩定。

做到這些,需要鍥而不捨的勤奮,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喫苦精神。非一般常人所謂。

疫情是一場意外,也是一次危機,但往往危機中蘊含着商機,二者呈正比例關係。

就像此次,口罩短缺,訂單取消,工廠停工,損失一步步逼近。但有人通過販賣口罩和口罩原料熔噴布,賺得盆滿鉢滿。

之前提到的上市公司中層領導,他進了二噸熔噴布,轉手賣了出去;又給取消訂單壓了庫存的外貿公司,銷售了大半的衣服,僅僅上半年,已經賺回一年的收入。

主業淡泊沒關係,副業一樣可以風生水起。

這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不靠天喫飯,不靠老闆臉色賺錢。失去了外在支撐,還有另一條出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