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慌了!淘寶上線全球首個C2M電商平臺

疫情後,擺在中國製造業和零售業面前的最大問題:如何挖掘或者創造新的需求,贏得新的轉機。

昨日,淘寶正式發佈淘寶特價版App,這是去年年底成立的淘寶C2M事業部發布的首個產品。

按照淘寶官方的說法,淘寶特價版並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購物App,而是全球首個以C2M爲核心供給的商業平臺。它通過對從生產到消費全產業鏈的滲透,爲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最高的商品。

淘寶特價版App的發佈,意味着阿里將通過這一次加註,真正掌握C2M改革實驗的話語權。

誠然,對於第二梯隊的拼多多、京東和蘇寧幾家而言,只有跟與不跟的選擇。

 

阿里爲何要推淘寶特價版App?

如果從8848、易趣網、阿里巴巴和噹噹網第一批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成立時間1999年來計算,國內電子商務發展也有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整個行業經歷了從b2b,到b2c、c2c、o2o和p2c,再到現在的f2c。整個行業經歷了簡單粗暴的“清庫存”,到專業化運作賣好貨的成熟階段,迎來了增長新拐點問題。

同時,仔細觀察國內製造業和零售業同樣面臨轉型升級的新挑戰。目前,由於國內人力成本的增長,導致許多製造業將工廠轉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便宜的東南亞或者南亞地區。另外,受經濟環境下行壓力影響,無論是國內製造業,還是國內零售業的增長都呈現乏力態勢,大不如前幾年光景。如何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效能,創造新的消費市場,成爲國內製造業和零售業正在面臨的新課題。

另外,也可以看見受益國內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物流等方面的高速發展,再加之在各類電商平臺的瘋狂驅使下,國民消費慾望被充分放大,促使國內消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大部分消費羣體而言,簡單的物質消費已經遠不能滿足每個個體的日常消費需求,追求精神消費,或者說是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爲國內消費新主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於國內無論是供應鏈端,還是零售端,或者是消費端,都亟需一場全新的改變,以此幫助上游生產端提高生產效能,中游零售端實現平臺新的增長,以及下游新消費的滿足。

在這場呼之欲出的新改變運動中,主角非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莫屬。因爲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天然的創新優勢和條件,譬如包含成熟的大數據處理、配套的電子商務環境(IT技術、金融支付、物流快遞和數據化服務軟硬件)、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資源整合優勢等等,放眼整個電子商務領域,阿里的優勢和潛能更明顯。

 

爲何說淘寶特價版能做到的,拼多多做不了?

首先,平臺屬性決定了拼多多隻適合“清倉特價大甩賣”。對比來看,和阿里、京東和蘇寧幾家同行相比,拼多多模式最輕,由於不碰貨物、物流以及售後服務,這就導致拼多多與上下游的關係,只是較弱的走貨渠道。上下游的經營好壞,只能起到好上更好的作用,換言之可與共樂,但不一定能夠做到共患難。

然後,平臺基因限制拼多多不可能涉足更多戰線。拼多多起家於快速幫助商家完成“清庫存”,擅長如何推銷,不擅長產品生產,供需關係管理,物流管理以及售後服務管理,這也就導致拼多多在營銷之外,還是個小學生,拼多多要想做好C2M,可能投入的要比阿里更多更多。

另外,平臺經營現狀決定了拼多多現階段不適合更多的投入到C2M中。根據拼多多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經營虧損爲85.38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經營虧損爲59.81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39.58億元,虧損降低了33.8%。據Wind數據顯示,拼多多上市始終處於虧損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過多投入C2M,必然導致公司盈利時間將再次無限期延後,這恐不符合拼多多的投資人利益要求。

反觀阿里無論是在財力,還是技術方面,又或是其它軟硬件和經驗方面都已經具備相應的條件。

回顧阿里的C2M改革實驗,可以追溯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基於C2M的理念,推出的“淘工廠”。過去七年來,淘寶和1688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C2M數字化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廣東肇慶的一家專門生產汽車內飾清潔和消殺用品的企業,基於淘寶C2M中臺,實現了開發一個新產品過去可能需要3個月研發流程只用了3個小時就初步定型了。現在工廠每天可以生產銷售17.6萬支期起霧酒精,實現了逆勢增長。

報道顯示,截至目前,接入淘寶C2M數字化生產系統的企業已有數千家之多。這些企業在淘寶平臺上一直有很亮眼的表現,2019年的618的大促期間,C2M產業帶訂單達到4.2億單,而在天貓雙11當天,C2M訂單就達到1.7億單。

可以說,在中國製造業C2M改革實驗領域中,阿里已經成爲不可或缺的重要份子。

 

阿里瘋狂加註C2M改革實驗,拼多多到底要不要跟?

近幾年,拼多多不惜成本大打補貼牌,換來了平臺GMV的高速增長,並以此超過京東成爲中國電商市值第二名。

雖然目前拼多多暫時排名第二位,但是要想坐穩第二名卻並不那麼容易。

當整個產業環境迎來新的轉變時,尤其是在C2M這場改革實驗中,正在遭受營收增速放緩、公司持續虧損、月活增速以及人均消費同比增長均放緩的拼多多有沒有精力參與這場C2M改革實驗?已經不是最重要問題。

在淘寶特價版發佈會中,淘寶官方同步公開了淘寶C2M戰略的目標:淘寶將以核心數字化能力和淘寶特價版爲依託,未來三年,幫助1000個產業帶工廠升級爲產值過億的“超級工廠”,爲產業帶企業創造100億新訂單,在全國範圍內重點打造10個產值過百億的數字化產業帶集羣。

按照此目標來看,阿里贏取C2M改革實驗的主導權野心十分明顯。在阿里傾斜全集團資源加註C2M改革實驗,那麼對於其它同行而言,尤其是拼多多、京東等到底跟與不跟?成爲接下來值得關注的重點。

對於拼多多來說,跟,意味着存在分享C2M改革實驗紅利的機會,實現平臺新的增長,但也將進一步放大公司的虧損總額;不跟,意味着將失去新遊戲的參賽機會,從此失去新一輪競爭的主動權,落後於其它玩家。

實際上,結合拼多多最新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在阿里推動的這場C2M改革實驗中,跟與不跟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

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實現營收301.4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131.2億元同比增長130%。四季度,拼多多營收107.9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56.5億元同比增長91%。四季度營收低於市場預期,最終股價收跌6.98%。

綜合來看,拼多多季度營收增速放緩明顯,這是拼多多首次出現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低於三位數增長。

另外,拼多多月活用戶增速自2018年Q4開始放緩。從2019年開始趨於穩定,月活用戶增速保持在74%—88%的區間。

同時,財報還顯示,2019年Q4,拼多多平臺人均消費金額爲1720.1元,較上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長53%。可以發現,人均消費同比增速同樣也在持續放緩。燒錢換來的用戶,“羊毛黨”成分值得商榷。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營收保持穩定增長,拼多多依然未改變虧損現狀。2019年全年,拼多多經營虧損85.38億元,其中2019年Q4經營虧損爲21.35億元。據Wind數據顯示,拼多多上市始終處於虧損狀態。

在平臺營收、月活以及人均消費同比增速幾大核心指標明顯放緩情況之下,持續虧損的拼多多何時能夠找到轉機?眼下還是個謎。

可以肯定的是,隨着阿里加註C2M改革實驗的籌碼越來越多,以及京東和蘇寧等其它玩家的進場,留給拼多多時間已不多。在這個“活下來就是勝利”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唯有進入決賽才能看見真正的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