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Linux學習過程

    每個人的學習經歷是不一樣的。而我第一次知道Linux操作系統的時候是在大一,那時候給我的感覺linux就是大神玩的東西,老師在臺上花式表演,鍵盤“亂按"pa的一聲加一個clear看的眼花繚亂但羨慕,興趣也隨之而來。畢竟不是歷史老師,所以在空餘時間自行關注Linux的發展趨勢,當時大體的瞭解就是比較有發展前景,與win2k8相比,穩定是最具有秒殺性的條件。我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同專業的朋友應該知道,學的java、ps、Cisco啥的特別亂),大一的時候同時接觸了win2k8。選擇Linux並不是貿然的,枕頭墊高思考了幾天吧,同時查閱資料。小白的眼裏充滿迷茫和未知,問題總的來說就兩個,不知道怎麼學和不知道該學什麼。有段時間是迷茫的,17年9月,在大一尾聲參與了RHCE培訓(我他?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有想法也有感激),當時是班裏面最先考證書的,整個大學的linux也就這麼學完了,同時也成爲了小白眼裏的大神,大神裏眼裏的彩筆。關於技術的學習,半桶水是最難受的,上不去下不來。在我的眼裏比較極端,只有做到最好或是最差,中等算個什麼呢?考完了證書(個人感覺這張證書並不能幹什麼,只能算是入門級別,只是吹噓的厲害)

  大二大三關於linux的課程都是直接逃的,然後在宿舍裏自學。氛圍是個好東西,一不小心就會被傳染。打遊戲也成了學習中的一部分,最開心的是和同學一起開黑。說不上癮是假的自己都不信,卸了裝..裝了卸..應該也會也有人和我同樣的經歷,最後索性不卸載也不玩也就看淡了。不知道學什麼但總該學吧,我的學習內容是在某招聘網站的需求和某培訓機構的課程結合的,其計劃嚴格執行。

 大二開啓了自學歷程,剛開始學習一個新服務總會遇到一些坑。比如裝lnmp環境裝了三四天搞定,對於小白來說實在是太過折騰。但這並不可怕,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冷靜,然後查閱海量資料,最後問題將迎刃而解(還是解決不了),有個人能交流提升會快的多。培訓除了讓我多學點知識(demo)之外更多的是讓我學會了總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把解決的過程記錄,日積月累這就是經驗,一段時間過後會發現自己強大很多。不僅僅停留在學習層面,在遇到各個問題都會下意識的認真對待。

  故事到這裏總結下該不該去培訓這個問題,之前也是一直困擾我,因爲每個人看的點是不一樣的。考慮培訓或者迷茫的朋友接下看,我說的不一定對但是可以參考下。首先根據環境來說,都是成年人,而更多的是衡量培訓能帶來的價值,能學到什麼?認識多少人?能不能理想的工作?如果身爲一個零基礎的小白,手頭寬裕那麼可以選擇去培訓,就能有一個比其他人好的起步。但是隻能學到基礎知識,深入的一些知識是學不到的。像一些openstack這些服務,學到個demo已經很不錯了,想想一個服務都是一本書的幾天時間的課程能講完? 反之,不建議去培訓,可以搜一些學習視頻、博客之類的自學。我想大部分人的學習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看自己有沒有能力賺回!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思路,思考方式纔是上上之道。說的比較粗俗,還是能明白的吧。

    我的大學學習過程就是如此,下回有靈感時會回來補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