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故事 - IHE

今天終於斗膽來談一下IHE。畢竟談到醫療信息系統集成,不談IHE好像會覺得很落伍。前不久,跟一些同事討論IHE,引發了一些思考,不知道會不會也很落伍,但至少代表了這個時期自己作爲一個軟件工程師對IHE的粗淺認識。

IHE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模型,這些模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抽象難懂,因爲它用了大家都能看明白的UML來描述,對於每一個消息,它甚至指明瞭應該用DICOM或者HL7裏面的哪些字段來填充,正是這些使得這些模型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然而,正如能讀懂DICOM但不一定能把DICOM實現出來或者實現得足夠好一樣,讓這些IHE模型真正落地,還是需要太多具體而瑣碎的IT技術支持。比如你拿到一個IHE的集成聲明,然後順着集成聲明可以找到某個Profile的某個Actor的某個Transaction裏的具體要求,裏面告訴你要傳一個要包含某些字段的HL7消息,但你並不知道這個消息用Unicode還是GB來編碼,如果對方是個WebService,你可能還要從WS-Security標準中查找它是怎麼加密的。因此,無論業務專家如何吹捧IHE的價值,在一個工程師的看來,IHE遠非集成的全部。

或者從業務專家的角度,IHE實際上提供了一系列業務層面的設計模型,這些模型只是以業務流程爲主要的關注點,並按照行業標準爲這些流程的表現形式提供了具體的規格定義,從而能指導技術人員設計系統架構和開發解決方案。但由於模型本身的抽象性,以及它所特別關注的流程問題,IHE同樣也不能包含業務層面的全部設計。比如與流程並列的,還有業務規則;在其之上的,還有業務目標和IT戰略。只不過其他這些內容,都太依賴於具體的組織和方案,難以形成行業的共識,被IHE拋棄在外而已。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不需要考慮它們,沒有這些內容,IHE也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然而話說回來,行業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還是藉助IT工具來重組原有的業務流程,從而減低成本提高效益。這些流程在信息系統所構建的人機環境中是如此的重要,使得我們業務層面的很多具體工作(不管是我們爲客戶實施信息系統,還是我們請諮詢公司給我們指導工作)都圍繞着流程改進來展開。我覺得IHE在業務領域的重要意義正在於此,而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爲不同廠家的工程師在相互交流的時候提供一些除了行業標準之外的補充。

---

軟件工程裏面曾經有個時髦的術語,叫做領域工程。我感覺它的產生似乎跟程序員把代碼級的模塊重用方法重用到需求分析領域有關。它是希望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分析出對整個行業來講共性的要求,然後輸出一些業務模型,包括一些實體,流程,規則等等。這些模型通常圍繞着這個行業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產關係,比如病人-就診-醫院,來展開。這樣一來,這些模型不僅僅能夠重用到具體的某個項目或者某個產品的需求分析中去,還會對軟件行業一些基本的生產方式帶來重大變革。

首先,需求分析的工作就不單是從用戶需求中整理出系統需求,而是從這個行業的領域模型出發,與當前用戶的需求和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相結合,提煉出既符合客戶的短期要求又能適應這個行業長遠發展的系統需求。從而爲那些忙於做項目的小團隊,以及那些緊張開發產品的小公司,指出了一條通往行業老大位置的技術路線。比如,等這些小團隊和小公司的不斷髮展,它們的領域模型中積累的行業經驗也日益豐富,他們就可以基於這套模型,開發面向整個領域的平臺級產品,同時提供體面的諮詢服務,象SAP這些企業信息化領域的很多先例那樣,在產業鏈中佔據更高的位置。

如果我們把EAI或醫療信息系統集成看做一個大尺度上的編程的話,IHE實際上把領域工程不知不覺又實實在在地引入了我們的工程實踐,讓我們的集成率先走進一個模型驅動的時代。當然我們也會從軟件工程的角度意識到,IHE並非全部,爲了真正實現集成,我們還需要很多領域無關的東西,比如SOA,XML等等。

---

另外,IHE的成功,不單是技術上的含義。IHE一直聲稱自己不是標準,但地球人都知道它遠不只是一個給工程師提供建議的技術框架。IHE的這種曖昧定位着實耐人尋味。多年來,人們在介紹IHE的時候,總是以DICOM和HL7這些標準如何如何不夠,IHE如何在其基礎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來入題。從這些標準的角度來看,IHE的確還是很受歡迎的。多年以前我們還可以在DICOM標準裏看到類似Patient/Study Management這些信息管理方面的服務類,實現這些服務類的人估計也不多,後來就完全被HL7給吞沒了。我不清楚HL7是否也想過要自己開發一個圖象傳輸的協議,應該沒有,或者沒有大張旗鼓地這樣幹。我在猜想IHE的盛行是否在客觀上促進了標準之間的調和。的確有點嫌疑,不過也只是猜想,我不是史學家,所以暫時不必去考究了。其實,作爲商業模式的IHE,主要還是體現在行業俱樂部裏面的各種測試、演示和推廣活動上,這些應該爲IHE技術理念的不斷髮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這個俱樂部也是個有趣的團體,它從來不會聲稱Connectathon公佈的測試結果是對集成能力的一種認證,但越來越多的醫院卻把這些結果作爲選擇廠商的依據;它也從來不會把沒錢的小公司排斥在外,但沒有人會相信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哪怕最純粹的技術組織也還是一個憑實力說話的地方。於是,IHE終究還是跟各種行業組織一樣,一方面通過廠家和用戶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儘可能地降低集成的成本,一方面也建立了一種透明的機制,讓各方(尤其是大廠商)的博弈顯性化,從而避免壟斷、黑幫甚至邪教的出現。很多人說現在最體面的產業不是做產品做服務,而是做標準做品牌。喜歡行銷的人,應該也值得去研究一下IHE,看看爲什麼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包括我現在),都來免費地,麻木地,不辭辛勞地爲它搖旗吶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