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賴-真正成熟的關係

 

們從出生、長大到年老,無不生活在社會中、人際關係中。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我們。那時,因爲我們還小,不能自立,所以只能依賴大人;隨着年齡漸大,大人們要我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和工作,於是我們學着去獨立,並努力擺脫大人們的照顧。要做給他們看,也是要證明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一切。於是,我們也爲自己的獨立而自豪。

  真正走進工作崗位後,我們慢慢發現,有些獨立的豪情不免會帶來離羣的尷尬,獨立的品質也不免會讓周圍的同事感覺你是“英雄”,但和自己不是一類。當“曲高和寡”的孤獨襲來時,即使有了嘉獎也很難讓心理平衡。雖然你的獨立光彩照人,卻猶如單飛的孤雁。你很強壯,卻少了一路同行的快樂。

  這個時候你心中的“獨立”開始動搖,開始懷疑,究竟是爸爸媽媽錯了,還是自己沒做好。難道自己的獨立不是成人的象徵和追求的目標嗎?是呀,至少獨立已經不是全部的目標了。心理學將人際關係的成長定義爲三個階段:依賴、獨立、互賴。互賴就是互相依賴。也許你要大膽地再往前邁一步……


互賴心理是家庭穩定的需要

  我們發現,“強勢”的個體在家庭中雖然容易有話語權,但是角色不像夫妻卻像長輩。一個情感有着正常需要的人,是不會願意找個領導或保姆度過婚後的一生吧!爲爭得話語權,家庭成員很容易忘記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也有被關懷、被關照的需要。當獨立意識凸顯時,往往就會讓年紀相差不多的伴侶心中不服。可能嘴上不說,心裏卻常想“我並不比你差呀!”

  如此這般下去,通常有兩種結果產生,一種是作爲“獨立”的一方,造就具有依賴品質的愛人。那麼獨立的一方就要更加去照顧這個像孩子般的愛人,不僅會更操勞,而且比以前更辛苦;另一種結果是,伴侶不願意變成“孩子”,爲擺脫管教,就會不斷製造麻煩,引起家庭紛爭。這兩個結果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問題就在於有些人不懂得“互賴”纔是平等家庭關係的合理模式。

  “互賴”關係,能夠體現尊重對方、能夠給對方展示空間。潛臺詞是說,把你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去愛,而不是作爲我的所有品去愛。這種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信息傳達,代表着平等,也是既有獨立又有依賴的“大愛情結”。

互賴心理是工作成功的基石
  現代社會早就進入大分工的階段,合作是工作中上司最看重的品質之一。與人分享,也是處理好平級關係和下屬關係的法寶之一。
  於是,心理學更提倡成人應該適時、適度地學會“互賴”,並收起“獨立”的霸氣。不是說絕對不可以,而是要明白,現在的“功勞”基本上不僅僅屬於個人了。姑且不說一個人的成功凝結着多少部門多少環節的支持。單從心理角度來看,爭強好勝,就容易製造羣體的不團結與不滿情緒。人大多喜歡大同,從衆。中國古語中的“槍打出頭鳥”也有一層意思就是個人離羣太遠,過度表現就會引起別人不滿。
  “互賴”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互相依賴。現在的工作項目,做到一人就能勝任基本很難,往往需要多人協同配合。我們每人僅僅作爲其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做好自己的局部罷了。比如說,你是項目指揮者,但如果事必躬親或是唯我獨行,那下屬又會有何感想?會不會讓下屬感覺不被重視,難以發揮自己的本領。而你事必躬親,卻不僅不落好,大家還容易“不買賬”,兩頭爲難。
  人們往往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人。在自己擅長的方面,認爲自己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好,或認爲自己的方式是最恰當的。但其實那不過僅僅是恰當的一種方法而已,甚至事實上還有可能不是最恰當的。所以,一個有個人能力的人,往往很容易陷入獨立的工作思考模式,而忘記考慮別人的需要。其實,其他人也有自我成就的需要和表現的需要。
  可能達到工作目標,自己累倒卻不被大家認可;或是達不到目標,卻無人配合,這都是一種失敗。而如果既發揮自己的特長,又兼顧團體每個人的需要,合理分配工作,讓每個人都體驗到被需要,他們就會自發、自覺地做得更好。團體的力量往往大於個體,這個道理就是“互賴”的典型應用。
互賴心理能夠促進朋友的友誼
  作爲朋友情,中國人講究常走動,提倡你來我往。爲何要來往,其實,就是在促進關係穩固。關係靠什麼維繫?好多人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以爲一味地對朋友好,就一定能獲得友誼。我們做個自我想象測試就會馬上明白這是行不通的。如果有人把你當朋友,對你特別好,不停地幫助你,送給你需要的、不需要的東西,又不允許你做任何回報,或者你的回報他一點都不放在心上,你會怎麼想?你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嗎?一定會感覺特別彆扭、自己特別沒用吧?甚至想回避與他的下一次接觸或“施捨”吧?
  對了,就是這種感覺。當朋友之間不存在互相需要的時候,這個關係就變淡了,甚至走向消亡。我們爲何一路走來,一路遺失老朋友,又結識新朋友。就是這種互賴關係不存在了,互相依賴的可能沒有了。比如,同學是建立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畢業了,上班了,就會有不少同學遺失,因爲你們不再彼此需要對方;工作換了,一部分同事就會淡了,最終消失了,因爲你們不再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了。
所以,朋友間不要過度給予對方熱情,在需要的時候才伸出手;其後,也要主動給對方一次顯身手的機會,讓對方感覺到,我需要你的幫助,而不總是你需要我的幫助。如此這般循環下去,兩人的關係就會節節攀升,越來越近。況且,付出的一方如果總是付出來獲得友情,而不求回報,這本身就違反平等原則,也很難走遠。
互惠心理的精髓就是給別人打造一個施展的舞臺。重要的是,這個舞臺是屬於你們共有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只當演員或只做觀衆。

互賴基礎必須是先相互可以獨立,然後建立互賴的關係,纔是良性的,成熟的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