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無所有,到整個世界-梁寧·產品思維30講

8 年前,我的主業是產品經理,產品思維改變了我認識世界的方式,讓我明白司空見慣的設計,也有其底層邏輯。

  幾年後我接觸培訓、運營自媒體……基於產品能力,我從 IT 男變成了創業者。

  年前,在得到App聽完《梁寧 · 產品思維 30 講》,我整個人被點燃了。

  梁寧,著名產品人,江湖人稱中關村第一才女。

  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百度顧問,曾任聯想、騰訊高管,工作經歷橫跨BAT,與京東、美團、小米等企業有長期深度交流。

  在學習 5、6 遍之後,我用 PPT 做了一份筆記,希望把改變我一生的思維模式,分享給你。

  依慣例,回覆梁寧可以拿到這份源文件。

  產品思維:每個人的底層能力/ 序

  科技進步、產品迭代、公司演化、組織變遷……不變的是用戶的情緒和人性。

  那些信奉“用戶驅動”的人,從普通人變成了行業大佬,建立了自己的世界。

  喬布斯、馬化騰、馬雲、雷軍、張小龍、周鴻禕、傅盛……這些改變世界樣貌的產品經理,究竟具備一種怎樣的能力?

  產品思維,需要我們根據觀察和判斷,建立系統能力,向用戶交付確定性。

  運用交互的能力,在連接和迭代中,深化與用戶的關係。

  這也構成了《梁寧 · 產品思維30講》的 5 個課程模塊——

  1、同理心:看懂情緒,找到天分

  2、機會判斷:從一個“點”,看到一個“體”

  3、系統能力:組建系統,製造確定和依賴

  4、用戶體驗:讓產品擁有效率、進行演化

  5、創新模式:找到創新模式,發現新大陸

  同理心:人慾即天理/ 第一部分

  做好產品,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戶和自己。

  1、專業化的觀察和判斷

  只抓表面數據,無法成爲優秀的產品經理。

  但我們對於大多數事物的認識,都停留在非常淺的層面。

  好的產品經理,要看到人在不同的資源推動下,會去到不同的地方,還要看到觸發情緒和推進行動的開關。

  要能看到持續變化的內在動力,能擁抱變化,變得成熟。

  一個人爲了強化自己的存在感,會不斷擴張自己的能力圈;

  一旦存在感滿足,能力圈也就不會繼續擴充了。

  就像很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男人滿足了就不奮鬥了……

  ◇◆◇

  2、讀懂用戶的底層情緒

  用戶往往無法準確說出體驗,只能展現情緒。

  把人比作“手機”,後天學的知識就像一個個“App”,而情緒是底層“操作系統”。

  理性的調用需要時間和思考,驅動一個人的,可能只是一瞬間的情緒。

  通過產品服務人,本質就是用戶是否通過你的服務得到了滿足。

  在一段雙方彼此瞭解的良性關係中,可以讀懂對方的“滿足”和“不爽”,並給予對方“滿足”。

  “愉悅”就是被滿足,“爽”就是繃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滿足。

  讀懂情緒,看到天分和命運。

  爲什麼你照着 PPT 練三次就很痛苦,而喬布斯爲了一場發佈會對着 PPT 練 100 次依然樂此不疲?

  你不厭其煩願意一直去做的事,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是上帝給你的操作系統初始密碼。

  ◇◆◇

  做讓人愉悅到爽,或是抵禦恐懼的產品。

  每個人的痛點都是他的恐懼,人們會爲了解決恐懼,毫不猶豫地花錢。

  醫療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場,爲什麼?對生存的恐懼;

  爲什麼醫美產品比普通化妝品貴那麼多?對青春流逝的恐懼;

  聽羅輯思維、用得到,爲什麼?認知焦慮,還是恐懼。

  如果一個人找不到“愉悅”和“恐懼”,他不會有什麼成就;

  如果一個產品在“爽”和“恐懼”方面無所作爲,那它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產品。

  ◇◆◇

  3、順應用戶的潛意識

  “微笑”會讓我們放下防禦,“重複”會改變我們的觀點……

  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一個產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戶潛意識下的選擇。

  靜態的產品沒有機會去說服用戶,所有的思考,都會讓用戶產生顧慮和戒備。

  爲什麼性格內向、甚至有社交障礙的人(扎克伯格、馬化騰、張小龍),會做出億萬人依賴的社交產品?

  爲什麼溝通能力強的人(馬雲),很難成爲優秀的產品經理?

  善於溝通的人,擅長打破防禦、說服用戶;但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則根本不會觸發用戶的防禦意識。

  好的產品經理,往往比較自我。

  ◇◆◇

  4、認清角色化生存本質

  微信之父張小龍認爲:“好的用戶體驗,目標就是做到自然。”

  這裏的自然,指的就是“去角色化”

  爲“個體”設計產品,要把對方當成鮮活的人,拋開刻板想象,不去假設他“應該”處在哪個角色。

  如果給特定集體做產品,那就應該充分研究他們的集體人格(在集體中形成的思考和行爲模式)、共同記憶和核心觀念。

  首先,用專業化視角對人和產品做出判斷,思考在哪個層面下功夫。

  然後,回到內心,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戶的情緒,瞭解他們的潛意識和集體人格,不要觸發防禦意識。

  這是我們做好一個產品的起點。

  機會判斷: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第二部分

  順勢而爲,找到外部勢能爲組織賦能。

  找到有勢能的“面”,不要只寄希望於“點”。

  1、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我們都有體會,努力工作的工資,遠不如幾年前買騰訊股票或者北上廣的房子。

  你再努力也只是一個點,工資只是一個點的努力成果

  但騰訊股票與北上廣房子的收益,是點附着在了快速崛起的經濟體上線性週期的收益。

  從一個點開始着手做產品,這個點附着在哪個面上?這個面如何展開?面在哪個經濟體上?這個經濟體是在崛起還是沉淪?

  怎樣做好機會判斷

  1、從你能做到的、能穩定提供的那個“點”開始;

  2、要看到這條“線”,而不要糾結於當下的“點”;

  3、當“面”打仗時,“面”上的“點”是有紅利的;

  4、CEO 應該去找到外部勢能,爲組織賦能。

  ◇◆◇

  2、產品機會:找到痛點、癢點、爽點

  痛點的背後一定有恐懼;

  有需求,還能被及時滿足,這就是用戶的爽點

  網紅系列產品擊中的是癢點——讓用戶成爲理想的自己。

  喫飯也可以圍繞痛點、癢點、爽點去做產品:

  酣暢淋漓地喫火鍋,感覺爆爽;

  怕喫火鍋長胖,這個痛點也有產品空間;

  或者做一個美美的網紅餐廳,喫一把乾冰爆米花,兩個耳朵往外冒白氣,人人都會拍張照然後發朋友圈,這是癢點。

  ◇◆◇

  3、爲用戶繪製“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是按照一定的動機和行爲方式,抽象出的用戶標籤和模型。

  可以用來把握用戶特點和喜好。

  第一套用戶畫像:第一隻羊 / 頭羊 / 狼

  第一隻羊是種子用戶,讓他得到及時滿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頭羊是意見領袖(論壇版主、微博大V、淘寶店主……),當頭羊自發管理羊羣時,產品就建立了自組織;

  狼是利潤的貢獻者,如果你向B段收費,那狼就是B端。

  第二套用戶畫像:大明 / 笨笨 / 小閒

  大明對於自身需求非常瞭解,核心需求是價格或硬貨,忠誠度低;

  笨笨有需求方向,但不明確。可能會逛 10 家店看了 200 條裙子,最後買了一頂帽子……一旦決定了要買的產品,大概率會變成“大明”;

  小閒沒有消費需求,單純爲了打發時間。

  兩套畫像互爲補充,你想服務哪種羊,就要按大明、笨笨、小閒,三種不同羊的需求,來設計你的產品。

  ◇◆◇

  4、場景:在特定空間 / 時間,觸發用戶情緒

  “場”是時間和空間,用戶可以在一個空間裏停留和消費;“景”是情景和互動。

  在這個空間時間裏,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並裹挾用戶的意見,這就是場景。

  很多時候,你以爲用戶是在消費產品,其實是在消費場景。

  喫午飯有哪些場景?

  你自己帶便當,一邊看網劇一邊喫,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叫便當,在會議室裏邊喫邊聊,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喫,然後AA制結賬,這是一個場景;中午請客戶喫飯,這是一個場景;中午情侶約會也是一個場景。

  在萬物互聯的未來,到處都是屏幕,到處都是網絡連接的入口。

  但入口不是場景,只有能觸發用戶情緒的場景纔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總結一下,做好一個產品,要對這些機會做出判斷——

  * 起名字的話題,出現在課程第4部分。

  系統能力: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 第三部分

  產品的核心價值,在於向用戶交付確定性,建立依賴。

  保障確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一次次迭代和選擇,將會成就你的產品和人生。

  完成一個產品,需要建設“系統能力”

  就像想擁有好身材,就必須得有控制飲食和保持運動的系統能力……

  1、整體流程和確定性

  什麼是“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以 ATM 機爲例,它提供的確定性就是出鈔。

  ATM 機要想提供完整的系統能力,需要七個崗位:戰略、運營、現金、密碼、硬件、客服、技術。

  如果你把過多熱情花在了諸如 ATM 機應該什麼形狀、是紅的還是藍的、可不可以再精美一點……這些對於整體的業務效率和結果並沒什麼影響。

  ◇◆◇

  2、小米的效率革命

  企業是效率分工的產物,效率是系統的核心指標,沒有效率的系統將失去競爭力。

  雷軍說過:“互聯網思維裏最關鍵的兩個點:第一是用戶體驗,第二是效率。小米真正的護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與小米競爭的其他手機廠商,認爲小米是在比拼產品,其實小米在比拼效率。

  爲什麼小米會在手機大戰中勝出

  梁寧在課程中列舉了很多案例,非常精彩——

  1、智能機迭代、消費升級、網紅電商,三浪齊發推動小米崛起;

  2、把資源砸在一兩個機型上;

  3、打造全員面對用戶的組織結構,接受來自用戶的壓力;

  4、用電商大數據支持線下零售做出高效決策,小米之家做到27萬坪效(僅次於蘋果),還打算開1000家;

  5、在幾乎沒人知曉的情況下,不到一年開了20萬家小米小店,渠道迅速擴張成立體的網。

  ◇◆◇

  3、微信迭代的刻意與驚喜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內核的部分先放出來,不斷優化、小範圍試錯,讓互聯網產品在互聯網上生長。

  迭代規劃是產品經理的重要能力:

  1、第一個版本要簡單直接,直指人心;

  2、迭代次序很重要,前面動作是後面的鋪墊;

  3、沒必要憋大招,附加功能沒那麼重要;

  1、微信從導入通訊錄、發文字圖片、設置頭像和微信名這幾個簡單的功能,迭代成了今天的樣子;

  2、微信 2.1 版本“好友驗證”功能,是爲 2.2 版本“查看附近的人”做鋪墊的;

  3、有了微信 5.0 的“綁定銀行卡”,纔能有後面的“紅包”上線,微信用“飛機大戰”,讓 5 億人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升級。

  產品經理的微觀體感和所在組織領導人的氣質,會讓產品變成不同的樣子。

  1、長於溝通說服的雷軍、馬雲出品的通訊工具,從不在表情包上下功夫,因爲老闆沒有被辭不達意困擾過;

  2、改變支付格局的微信紅包,是騰訊員工業餘時間偶然爲之的產物;

  3、微信紅包自然能力達到的極限用戶數是 458 萬,藉助春節這個核心場景,微信支付用戶1天增長了1億;支付寶積累1億用戶,用了8年。

  ◇◆◇

  4、領導力:帶領團隊穿越生死

  在產品演化中,產品經理面對巨大壓力,在一堆事裏找到關鍵任務,帶領所有人穿越生死,這個是領導力。

  33 歲的傅盛,帶領金山穿越生死

  在接手金山的48小時內,他做了四個決定——

  守住互聯網安全產品的根基;All in,砍產品線;砍組織結構;放下友好氣氛,做個野蠻人。

  再加上命不該絕的運氣——趕上了 3Q 大戰。

  最終,在 360 強敵壓境的情況下,金山完成了軟件公司向互聯網企業的轉型,穿越了生死線。

  當年的瑞星和江民,今天已經被邊緣化了。

  在機會、資本、野心、人才雲集的今天,幾乎每一塊藍海,都會轉瞬變爲紅海。

  面對生死考驗,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領導力。

  能夠支撐你的,是你對關鍵任務的甄別,內心的確認感,和你真正的兄弟。

  用戶體驗: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 第四部分

  良好的用戶體驗,需要基於真實的感覺,建立微觀體感。

  這部分內容告訴你:繪製用戶體驗地圖感受用戶的情緒,用服務藍圖設計角色配置資源,設計成癮機制讓用戶滿足,起一個帶有情感的名字,設計用戶口碑。

  1、用戶體驗層次

  一個產品好不好,不是簡單一句“好用”“不好用”能說清的,要將這份體驗再拆分。

  其中,產品的戰略最爲重要——要做到哪些事?提供什麼樣的確定性?

  基於產品的戰略和存在價值,我們才能決定做哪些事,或是對哪些事堅決不碰。

  建設資源固然和能力有關,但更與戰略相關。

  感知層感知到的一切內容、功能,都是在資源框架內被框定的。

  就像給用戶端上你精心烹調的牛排,用戶喫一口就放下了餐具。

  是火候問題嗎?是調料問題嗎?是擺盤裝飾問題嗎?是服務生的笑容不夠甜美嗎?是餐具嗎?是燈光嗎?該從哪開始優化?

  在你調動全部資源,開始新一輪產品迭代前,也許應該問自己: “是不是用戶不餓?

  ◇◆◇

  2、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用戶體驗地圖就是通過畫一張圖,用講故事的方式,從特定用戶的角度出發,記錄下他與產品進行接觸、進入、互動的完整過程。

  以用戶視角來思考:能不能一步一步實現目標,這個過程是困難還是容易?

  通過用戶體驗地圖,確認產品的存在價值。

  好的產品,從好的故事開始。

  數據是常態、是結果;而故事是原因。

  與其假定用戶是大明,提供乾巴巴的產品信息,不如提供笨笨可以理解的場景故事。

  用戶研究,重要的不是總結數據,而是建立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

  ◇◆◇

  3、服務藍圖的核心要素:峯值和終值

  設計服務藍圖,是爲了配置資源結構和角色框架。

  平庸的用戶體驗無法成就一個產品,但資源有限,不可能所有點都達到用戶預期。

  你需要做的是:不突破用戶底線的前提下,使用戶擁有一個美好的峯值和令人回味的終值。

  ◇◆◇

  4、上癮機制:用戶激勵系統

  建立激勵機制,就是一旦完成預定動作,給他滿足;並且讓他清楚,完成預定動作,就能得到滿足。

  在遊戲裏,資源是虛擬的,激勵是極爲確定的事。

  但在現實世界中,重要的是找到驅使一個人的內在因素,內在激勵是讓人能夠找到感覺,持續深入,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

  做好一個激勵系統還要努力降低用戶門檻。

  激勵與對方能力不匹配的事情,就是無效激勵。

  ◇◆◇

  5、起好名字,建立產品口碑

  名字是什麼?

  名字是召喚,是連接人和世界的渠道。

  名字是主觀的,強大的名字帶有強烈的情感。

  口碑是什麼?

  雷軍說:“口碑就是把事情做過頭。”

  讓用戶滿意是你的分內事,只有超預期把事做過頭,用戶纔會有深刻印象。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說:“口碑叫口碑,不叫眼碑。”

  口碑一定是聽覺文案,一定是一句口語,直截了當,脫口而出,不能繞彎子。

  口碑就是你把那些事情做過頭,然後別人口口相傳時會說的話。

  口碑是你要替消費者說一句他要說的話,然後讓他說出來。

  創新模式:發現機會,找到新大陸/ 第五部分

  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的締造者俞軍說,產品經理是以創造用戶價值爲工具,打破舊的利益平衡,建立對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鏈,建立新平衡的過程。

  互聯網是增量的競爭,沒有創新的產品根本不應該被做出來。

  同級別競爭大體量佔優,創新是小企業的唯一活路。

  1、用交叉視角,跨界創新

  未來已來,只是分佈的不均勻。

  創新不是高不可攀或者神祕浪漫,不是必須超越環境,橫空出世。

  我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經產生併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個領域被使用着,你需要捕捉靈感的瞬間。

  嬰兒恆溫箱的發明和迭代

  嬰兒恆溫箱的靈感,來自於斯蒂芬醫生去逛動物園,看到的小雞孵化器。

  爲了讓發展中國家具備維護嬰兒恆溫箱的能力,普賴斯蒂洛團隊,用汽車配件做出了新的嬰兒恆溫箱。

  創新重要的是面對痛苦,起心動念,也許它們正在某個動物園、某個車庫裏,等着你的眼睛看到它們。

  ◇◆◇

  2、新要素與新物種

  新產品一定要有新要素,否則不具備競爭力。

  也許用戶的前端體驗,依然是那個產品和服務,合理運用其他領域的新要素,變革內在的商業邏輯,可以誕生出新物種。

  亞朵酒店在流量和轉化率方面的新要素嘗試

  1、引入合夥人房東,實現快速落地和前期投資;

  2、設計衆籌,讓消費者變成帶路粉;

  3、引入IP屬性,與“吳曉波頻道”合作,成爲社羣酒店;

  4、場景電商,銷售酒店用品。

  ◇◆◇

  3、三級火箭:互聯網的降維打擊

  三級火箭是互聯網圈的常用概念:

  第一級,獲取頭部流量;

  第二級,沉澱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

  第三級,完成商業閉環。

  玩轉三級火箭的幾個要素——

  第一,第一級火箭一定要高頻,只有高頻才能推動低頻;

  第二,通過第一級火箭獲得大量用戶之後,要快速展開一個能夠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這也是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難題;

  第三,操盤三級火箭的人,一定是個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狠人。

  三級火箭,不是偶然幹成的,而是一開始就想着顛覆現有的行業,幹掉現有的企業。

  如果不是狠人、不是積蓄已久、沒有掌握高頻應用場景,不能承受指責……三級火箭還是沒法輕易玩。

  火箭爲什麼要有三級?

  火箭要想突破大氣層,必須引入分級設計。

  如果衛星重一噸,火箭分成二級的話,要耗費 149 噸燃料進行推動;

  分成三級,需要 77 噸,四級需要 69 噸。

  分級越多,風險越大,三級火箭是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後的選擇。

  ◇◆◇

  4、顛覆式創新:成敗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是屠龍術,是產生新帝國的機會。

  隨着社會能力的升級,新的需求被釋放催生新的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是否開啓了一個新的價值網?是不是到了“新大陸”?

  諾基亞對手機的定義是通信產品,iPhone 對手機的定義是互聯網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終端。

  看上去是一樣的產品,但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兩張價值網。

  諾基亞曾經是手機霸主,雖然在它傳統的價值網裏依然可以生存,但它在新的價值網裏是邊緣企業。

  傳統老企業沒有辦法快速對新價值網做出反應,我們看到的新價值網,就是我們的機會。

  所謂管理得好的公司,往往與現有價值網緊密對接。

  響應現有客戶需求,緊盯對手,滿足投資人。所有的弦都繃得高效、流暢,沒有冗餘和浪費,管理無比完美。

  一旦傳統企業形成像基因一樣的“組織心智”,就很難迅速對接新的價值網。

  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結束語

  課程臨近尾聲,梁寧從另外的維度,對產品能力做出了精彩的詮釋。

  1、怎樣成爲頂級高手

  我們容易學到的是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讓我們成爲高手、促使我們做決策的,是那些微觀體感;

  要想自己爲結果負責,開門立戶創業,必須有長在自己身上的微觀體感;

  產品好手必須同時擁有微觀體感和套路;但要想成爲頂級高手,還必須要有宏觀能力。

  2、找到人生的確定和依賴

  商業是以利潤爲中心,人生是以意義爲中心,商業並非人生的全部。

  人死前盤點自己的一生,其實沒有人看這一生賺了多少利潤。

  做自己真實能做到的,做你有內心確定感的事,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最後,以課程中的這段話與你共勉——

  近幾個月,我每次出門都會隨身攜帶厚厚一摞打印稿,反覆學習之後,整理成了這份 PPT 學習筆記。

  就連過年跟朋友聚餐,我都在不斷向身邊朋友安利這門課程,因爲實在太精彩。

  產品即人生,掌握產品思維,具備細微而底層的觀察力,你將擁有一份超乎常人的篤定和自信。

  回覆梁寧即可獲得這份源文件。

  這份文件嵌入了 5 個炫酷的視頻,文件大小超 600M,相關技巧敬請期待。

  2015年7月,當決定運營自媒體之後,我用了兩個月去觀察和思考。

  定下兩個今天都未曾動搖的小原則——

  1、分享理念,技巧要與場合匹配;

  2、無償分享所有 PPT 源文件;

  這背後當然有痛點和爽點,基於此,濤說PPT 迭代成了今天的樣子。

  牛皮我就不吹了,總之雖然更新少了,但我的生活狀態還不錯,很有成就感。

  2018 年,希望我們越來越好。

  感謝課程作者梁寧女神,再次強烈建議你聽聽這門課程,幾個小時的語音內容加課程彩蛋,很多幹貨和故事,非常超值!

參考 

https://new.qq.com/omn/20180312/20180312G1KKXJ.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