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質量在六西格瑪應用管理現狀及問題

六西格瑪的定義是根據統計學的理念形成的,在質量上表示每百萬產品中只有3.4件是次品,六西格瑪更是一整套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是通過消除過程缺陷和無價值作用,從而改進企業業務流程,實現客戶滿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瑪首先在通用電氣得以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之在世界範圍內颳起六西格瑪風潮,先是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開始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戰略,並且在這些企業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繼而是大型企業開始引入,最後中小型企業主也開始希望在自己的企業推行和實施六西格瑪管理。但是研究者對於在管理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推行六西格瑪始終持懷疑的態度。認爲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具備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先決條件。並且要在中小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企業的管理水平至少要達到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只要方法得當,在中小企業開展基於六西格瑪的質量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受到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資金、人才和管理水平條件的限制,沒有必要也沒有那個條件要求企業內部的所有活動都達到六西格瑪水平。針對中小企業內部活動,建立不同的西格瑪標準,循序漸進的。開展六西格瑪管理活動對於中小企業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
  六西格瑪
  一.中小企業質量六西格瑪管理現狀及問題
  1.質量管理基礎薄弱

  雖然根據一些調查的結果,似乎我國中小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但是現實中不斷出現的質量問題卻讓人無法盲目樂觀。如200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對山東省濟南市進行中小製造企業的全面質量調查,調查數據表明,目前我國中小製造企業有35%處在開展全過程質量管理階段,還有5%中小企業處在更高層次的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階段,這兩類企業數佔到了中小製造企業總數的40%!根據這一結果,似乎我國中小製造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質量管理水平,但進一步調查所得出的情況遠非如此。在這些所謂開展全過程質量管理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中,有兩個問題突出的存在着:
  ①這些企業大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質,而是在全國大規模推廣活動中開始建立企業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制度的。在這種質量管理中有很多形式大於內容的東西,並未對企業的質量提升產生實際的作用,反而讓員工對於“質量管理”這一術語產生排斥心理。
  ②質量管理的統計數據基礎缺乏。這些企業很多都是從無檢驗、無質量管理的“史前階段”,跨越過統計質量管理階段,直接邁進全過程質量管理階段的,這樣的“大躍進”造成全過程質量管理所必需的統計質量控制基礎幾乎爲零,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即使在那些質量管理水平較高的、佔中小企業總數5%的處在按IS09000標準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中,也依然存在着把很多功夫花在制定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上,忽視在實際的質量管理工作中真正貫徹標準。一些中小企業通過了IS09000標準認證後,企業唯一的變化就是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堆砌。
  2.質量經濟性要求更高
  產品質量的改進需要成本投入,爲了達到質量的提升,很多象GE一樣的企業耗費數年時間,投入鉅額資金,這對於基礎薄弱的我國中小企業而言是無法行得通的。中小製造企業只有在實現短期盈利的基礎上才能實施質量改進。從我國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來看,那些需要進行長期投入,而收效又極爲緩慢的長期戰略顯然不切實際。如果某質量改進策略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卻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益,對這些中小企業而言是沒有實施意義的。持續改進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質量管理經濟性基礎上。
  中小製造企業質量改進需達到的三原則是:
  ①淨收益最大化原則;
  ②總投入最小化原則;
  ③投入計劃與企業現金流相適應原則。

  對在這些質量管理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實施質量改進,不但需要對質量過程改進中需要支付的本與所得的收益進行覈算,實現企業的淨收益最大化,而且需要使企業的現金流能夠支撐質量過程改進的資金投入需求,在資金投入最小化的同時實淨收益的最大化。


  二.中小企業質置改進之道
  六西格瑪是一整套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消除過程缺陷和無價值作用,從而續改進企業業務流程,實現客戶滿意。但是以往的研究者對於在管理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推行六西格瑪始終持懷疑的態度。認爲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具備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先決條件;並且指出要在中小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企業的管理水平至少要達到全面質量管理階段。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小企業的優勢所在,作爲一個小規模的成長性的企業,中小企業自身的精簡往往使企業的指令更具有執行性,使六西格瑪在中小企業能更快地將項目落實到各部門乃至個人,適應快速的市場變化,比大企業更加容易導人。中小型企業主也完全可以開展基於六西格瑪的質量管理,降低缺陷和劣質成本以提高質量,增加效益。與有着各種優勢資源的大型企業相比,在中小企業利用好六西格瑪管理工具更具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有利於企業加強基礎管理工作。
  開展質量管理,要求企業的基礎管理較爲紮實,企業應具備科學可靠的原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定額標準,應有完整、制度化的廢品記錄、返修記錄等。許多中小企業的各種定額標準制定得極不科學,不是來自於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物質消耗和人力消耗,這也是一些企業難以開展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開展基於六西格瑪的質量管理對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爲了使這項工作能開展下去,一般都會對企業的各種定額標準做出認真的測定,同時更加重視各種統計數字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的發展。
  ②是有利於企業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隨着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價格往往成爲中小企業贏得競爭的主要手段,殘酷的價格戰在所難免,企業利潤與產品質量,似乎成了不可兼得的兩難選擇。基於六西格瑪的質量管理爲那些想要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六西格瑪管理的基本原則是:提高顧客滿意度和降低資源成本。即質量經濟性是六西格瑪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方面通過對內、外故障成本進行統計、分析,從中找到控制多餘支出的途徑,從而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另一方面這種成本的降低並不是以犧牲利潤爲代價的。企業在確產品的質量水平時,應該使產品的成本與質量水平處於合理的比例,確保盈利處於一個較佳狀態。
  Aberdeen Group在一篇名爲《Lean Six SigmaBeneh—mark Report)的報告中指出六西格瑪管理不僅適合大型公司,同樣也適合於中小型企業。同時報告還指出,中小型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首先要做的是降低額外的無價值造成的成本(52%)和對工作流程進行標準化(46%),而不是通過全公司六西格瑪的培訓計劃或採用DMAIC(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六西格瑪改進模型。另外,Aberdeen建議其採用DPMO(每百萬缺陷的機會)這一指標來衡量質量水平,因爲該指標適合所有類型的企業。中小企業運用六西格瑪進行質量改進的可行途徑是:首先針對中小企業內部活動,運用價值鏈分析法進行分析,建立不同的西格瑪標準,特別是確定核心業務的西格瑪標準,然後採用部分啓動方式,通過首輪項目成功實施的試點,再根據項目運行情況向全企業實施的漸進式質量改進。這樣才能克服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的天然缺陷,實現質量改進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

  原文鏈接:http://www.leanchina.cn/lxgmgllnews/14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