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羨慕外向者,向內發展也挺好

作者:傾穎 | 原創文章 | 禁止轉載


“你咋這麼rou,見了李阿姨也不打招呼,見誰都不說話,這樣很沒禮貌知道嗎?”

我是聽着這樣的話長大的,無從得知我本性偏於內向還是外向,後來真真就成了個人圈子裏的內向者。

小時候蠻喜歡出去玩、交朋友的。越長大越不喜歡社交,甚至有一段時間懷疑自己患了社交恐懼症,在所謂朋友們的嗨場裏孤獨到窒息,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像失去了自我一般恐慌。

反而是那些安靜的環境能給我神祕的力量,如同暢遊在海洋裏那般自由自在。每當窩在圖書館的小角落裏讀着自己喜歡的書,內心的雀躍歡騰起來,無法形容。因爲這件事情,一度被一個朋友說成是書呆子,有時候甚至加一句:“內向的書呆子”。

那段時間,憤怒、討厭、責怪等一切不好的情緒全都攻擊自己,我恨自己爲什麼不是外向者,討厭自己是個內向的傻子。越是討厭自己,越覺得自身沒有一點兒可取之處,所能看到的無非就是:醜、矮、矬、窮。

父親可謂是我的良師益友了,他發現了我的端倪,在我傾訴了一部分失落原因之後,他只說:“矮怕什麼,濃縮就是精華;窮怕什麼,它是你活下去的動力;醜怕啥呀,在我們眼中你是最美的。”

後來隨着年齡漸長,我發現內向沒什麼不好,內向可以讓自己在很安靜的環境裏靜下心來學習,做事效率比那些外向者更高,完成的更好,思維深度也比他們強。所以我開始喜歡這一特質。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討厭“內向”這個似乎帶有貶義特質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其實它並非貶義詞,只是它所蘊含的積極面,就是正向的優異的一面不容易被人們知曉。它不像“外向”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尤其在人類這個羣居性高級動物裏面,外向的優秀面盡情無遺的展露出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外向”所散發出的耀人光暈。

外向者們披着外向的華麗舞服,在人羣中侃侃而談,似乎非常之見多識廣,妙趣橫生,悠然灑脫。他們似乎總能找到每個人身上值得探討好久的閃光點,在人們認可的眼光中,在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得到無窮的能量,便越發光彩照人了。

而內向者的短板恰巧就在於此,它的優點盡在人們看不到的安靜的地方,比如善於思考、沉穩冷靜、注意力容易集中、深於鑽研等等。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被“外向”比下去的不活躍的缺憾。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去發現自身的這一長處,然後接納它,喜歡它,從而喜歡並認可自己。

蘇珊·凱恩在TED的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上說: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的。外向的人會從大量的社交活動中獲取能量,而內向者卻覺得在安靜舒緩的環境中更有活力。我們熟悉的許多成功人士,他們都有一顆內向的心,比如,普京、比爾•蓋茨、鄧小平、諾貝爾等等。

也就是說,內向者的優秀面都藏在安靜中。從古至今,我們的學習、讀書、思考都是在安靜環境中進行的,因爲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誰能在嘈雜的亂轟轟的或者說熱鬧非凡的環境中學到心裏去呢。於此造就了那些內向者所擅長的,正是因爲有了內向這一特質的守候,能在安靜的環境中不感到焦慮,不感到孤獨,不感到無聊透頂,他們便更容易靜下心來,在學業方面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

觀察我身邊那些優秀的人,有很多似乎看起來都是話不多的內向者。

我之前所在浙江的一家公司,老闆做事沉穩,是個內斂的人,不善於表達,但他的電商做的風生水起,叫他身邊的人好不羨慕。

老闆的愛人也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我和她交涉過幾次,除卻工作的事情她能侃侃而談外,其餘的話不多說。她有自己的公司,和老闆在同一個辦公樓,只是不同層。很多次見到她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除了和老闆一起喫喫飯,其他時間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讀書。

同事們在一起八卦,說她多麼多麼厲害,也談到了她的性格,就是內向了點兒,沒有朋友似的,看起來特孤獨。

我思忖着,其實我們看到的想到的,並非是他人所思所想所做的。也許她一個人樂得自在,在自己的世界裏愉悅遨遊,並非那些八卦者所說的那樣孤獨,她是在安靜中獲得新生的能量,獲得上進的力量,讓自己在優秀的路上越走越遠。

看她的朋友圈就知道,她輕易不發,一發則驚人,不是讓人深思的句子,就是愛生活愛生命愛世間一切的美食、美圖、美景,還有她去旅行拍下來的美照再配上一段文化底蘊深厚的段子。

很多內向者太過在意自己的不足,把內向這一特質也列爲自身缺點,一度羨慕外向者,認爲他們可以光鮮亮麗的生活,可以得到周遭人的認可,好像有高深的價值。再反觀自己,在社交上沒一點兒價值可言,引不起人任何的注意,更別談認可。無助到只能躲在角落裏舔舐自己的尷尬和孤獨。

你拿你所擁有的內向特質的短板去和外向者所擁有的外向特性的長板做對比,實在就像山羊拿自己的脖子和長頸鹿去比,看誰能夠到更高處的食物,壓根兒沒有可比性。

與其羨慕外向者所持有的外向光輝,倒不如欣賞自己,向內發展。把自己內向性的優質因子全都激發出來,讓它們帶你上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發光。到某個時刻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開始注意你的優秀,認可你的能力,承認你的價值。

也許到一定程度,你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管他們是否對你認可,你自己首先承認了自己,認可了自我的獨特性,欣賞到了自身價值所在。

毛姆大師的《人性的枷鎖》中,主人公菲利普曾經也是個怯懦、內向、敏感、自卑的男孩。在經歷了多種選擇、取捨,以及種種人生路之後,通過嘗試、探索和反覆思考,想通了生命其實是無意義的。人活着就是要繪製自己的人生圖案,精心一點,繪製的就精美一點,經歷多一點,就繪製的豐富一點。所以他不再在乎別人對他的眼光,而是選擇向內發展,去修心,外在已成定局,那就提升自己的內在。

還是那句話,不必羨慕外向者,向內發展也挺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