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境界至简

身为自封的高智慧生物,没有文明,那是可怕的,必然是星空之下,野蛮为正,遍地之上屠戮为主,同类互食,兽性猖獗,而一个文明,如果没有开始的历史,那是可悲的,记得毕淑敏在《破冰北极点》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放在历史上就是“历史在我们犹知来处,历史无我们只剩旅途。”而一段历史中,只有名人传记,只有铁马金戈,那也是可怜的,【司马迁】于《史记》中有这么一句评价,“以史而鉴今。”这句话便有很多可思考的东西。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成为王侯将相吗?是为了勾心斗角吗?还是为了高高在上?我想,都不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塑造出了我们独有的文化特点,我们所希望的只是明君,这点看文艺作品,以及民间形象就能看出来,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景文之治,凡是圣德的明君,都被当做后世模仿的对象,模仿的不是他们如何成为君主的过程,而是那份德行,我们也渴望有清廉的官吏,“包公”断案如神,铁面无私,“海瑞”刚正不阿,廉明公正,有人甚至喜欢到将“包公”放进了神话体系中,据说“包公”死后成为了阎罗殿的阎罗王,专门惩罚恶人,廉洁奉公这个词,由生到死都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我们最后渴望侠客,这个我想大家都是认同的,从《水浒传》到【金庸】,【古龙】的小说,我们都渴望有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侠客出现,贤明的帝王,会让我们免于战乱,廉洁的官吏会让我们免于被压迫,最起码也可以有个侠客来惩治恶人,我们这样的期望,无非只是为了安定,因为农耕的社会形式,需要安定!

所以“以史而鉴今”看的是古人的错误,以及古人的智慧,其中又以古人的智慧为主,错误次之,同样重要,只是智慧能让我们少犯错误,就像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能够找到往哪里去学的方向,【曾仕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学历史,不是学那些古人的名字,而是懂得历史所能给我们带来的智慧。”我是非常尊敬【曾仕强】先生的,他说的话我也是非常赞同的,而历史的智慧在哪里?

答案是在经典中,经典的含义是,无法超越的,集大成智慧而成的,称为经,《南华经》,《诗经》,《佛经》西方来的《圣经》经史子集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众多优秀经典记录中华夏又以先秦以前的经典为源流,源流这个东西是世界所有文明都有的,西方有《伊索寓言》,《荷马史诗》,《理想国》而我们有《史记》,《易经》,《庄子》从最初的哲人开始,去解释我们的由来,解释我们的演变,最后所寻找的都是一个目标幸福!以及价值!

先秦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系统,号称百家,著名的“阴阳家”,“墨家”,“法家”,“道家”,“儒家”,“名家”这是数得过来的,还有很多没法数的,被其他家总结归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融入自己理论学说中去的,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比较常见的事,最简单的就数儒家,道家的思想,都在说道,都有互通,追溯回去群经之首的《易经》曾经也不止一种,“连山易”从坎卦开始,“归藏易”从坤卦开始,最后这些思想,也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易经”中,看似不在,实则存在,这或许就是《庄子》所说的“圣人无名”吧。

在复杂的文化中,中国人并没有选择那个好,或者那个坏,并没有丢弃任何的文化,而是包容“它们”这也是身为中国人的特点,包容性强,秦焚书坑儒,没有毁掉大乘经典,汉的时候儒术大兴,而作为道家的诸葛亮却使用法家的方式去治理国家,缓慢的演变,使百家互通,百家共存,中国的文化体系也就此形成。

然而文化的互通与共融,并没有解决思想上的冲突,人生比较痛苦的莫过于活一生没有经典的薰陶,不懂世界的广博,不知生命的渺小,“平凡但是不平庸”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路遥】先生说的,没有见闻是可悲的,所以《神童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为功利而读的书,是高尚且清明的,那是否读的多便是好事?

也不见得,思想的冲突便是由于读了太多的经典而来的,比如儒家与道家的冲突,孔子说“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没有什么是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没有什么是可为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为的,而庄子说极致的人是没有的,至纯至善,却没有实际作为,神人无功,纵使世界发展的那么神奇,却和神灵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神灵的力量,如果只是用来做这些小事,那就不应该被称为神灵,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攸,许攸问;“天下既以治,又让给我,难道我是为了名吗?”没有实际的名是不应该的,如果得了就是不道德,就是一种侮辱,是对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的一种残酷,所以圣人应该不是为了名去做事,而是为了实际的作为去做事。

孔子说变化之道,说广学,博学,以应对变化《易经》“随”卦之道,“观”卦都是儒家的思想之道,而庄子则认为精学,深学为好,庄子的格局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那,从“逍遥游”中就能看出来,“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三万两千年为一轮,“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彭祖的高寿众所周知,然而人的寿命,最多区区百年而已,在其他生命面前,显得那么的悲哀!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庄子认为,牛毛比泰山要大,牛毛的尖已经是能看到的小的极致,而泰山在天地面前,只不过是尘埃而已,在庄子的理论中,似乎永远没有极致,所谓的极致,只是我们的无知而已,于是有了顺呼自然,有了无。

那么这里便要来讨厌了,究竟是广学,博学好还是精学,深学好?这是一个世界性乃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不愧对天地君亲师?

我想如果放在西方,这又是一个世纪难题,但是在中国,这是能够解释的,因为我们有“阴阳”阴变生阳,阳极则阴,那么同理,广学的极致便是精学,精学的极致,便是广学,【华罗庚】名言“读书先薄而厚”为什么会薄?因为知识是互通的,有统一的源点,科学与神学看似势不两立实则出自同一结点,为什么会厚?因为一件事物不是单面的,牛顿和苹果的碰撞有了《地心说》牛顿当时如果想的是,祖祖辈辈都知道,苹果成熟便会掉下来,而不是广义的想,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地下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可能就不会知道我们爬坡是更费劲的。

极致的道理,用广博大胆的方式去想,大胆广博的想法去付诸实践,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展开研究,而成为精深的学问,单一的是可悲的,土地没有水分便是黄沙,无法创造,核聚变也需要两种能量碰撞,只有光生物就会被烤焦,只有自我人就会无知,就会愚蠢,这就是华夏文明,给予我们的思考与智慧。

当然问题并没有解决,人的生命,才华,智力都有限,这也是身为人的无奈,也是身为人的弱小面,自认为是高智慧生物,可发展几万年,才能生存成这样,蟑螂在哪里都能活,鳄鱼月于不食也不死,即使百岁的人,创造力也开始下降,有些人穷其一生,没有成就,那么该怎么去选择,这是世界性问题,无法解决就无法解决,只能说博学的极致是奉献,精学的极致是创造,因人而异,选择很重要。

何为无?既然无为什么又要顺呼自然?博学与精学的极致是为了创造,这是顺应自然的,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朋友们都知道,生物有两个目的“生存”与“繁衍”创造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繁衍,社会的形成,政治的形成,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也可以说人类所有的创造与文明过程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这样就是顺应自然,那么为什么又要无那?无在《庄子》的思想中是归于虚无的,堪破生死,认为人的结束是顺应自然的,应该高兴,堪破名利,一生没有进入官场,堪破一切人应该有的感性与理性的东西,“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那是不是老子的“谷神不死”?我想这是其一,其二的目的是归,归于混沌,所有人与物都归于混沌,那才能“逍遥”无疲劳,无创造,无生,无死,一切皆无,一切都无就是一切皆有,无痛苦就是有快乐,无学问,无创造就不会有争端,一个世界没有痛苦,那人生还有什么追求的吗?所以有人才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有些懒惰的,不符合人生的价值观的。

哦豁自己打自己,庄子真是有意思,既创造又不创造,这个问题其实我想了很久,也很痛苦,原因是什么那,就因为我还是名利派,这是一个极致的人生哲学,放弃一切,我们就能获得幸福,就能免于痛苦,就能归于平静,什么所谓的丢脸,所谓的生日,所谓的一切都可以归于混沌,那有什么不好?

回过头来思考,创造的结局是什么?这个答案在美国的影片《黑镜》中寻找,那里面讲述科技到达极致,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同时也有很多痛苦以及,毁灭,人一生的结局也是毁灭,是死是无和庄子的无却不一样,这个无是毁灭的无,那个无是混沌的无,一个来一个去,但是也相同,没有来怎么会有去?没有去怎么会有来?搞不清楚的只是这个来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哪里?在顺呼自然中。

我们来去都是自然让我们这样的,那有什么可伤心的?人如此,鸟如此,椿树也如此,该不该创造?创造就是毁灭,毁灭就是创造,也是顺呼自然,也就是创造。

如何顺呼自然?答案是以天地的视角去顺,因为只有天地兼并毁灭与创造,西方是上帝,用理智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天地是理智的,上帝是理智的,也只有用天地的视角才能看到广和大,小就是广大,大就是尘埃,所以理智和广才是庄子的思想精髓,在自然的面前,所谓的名利,还有用吗?在毁灭与创造的面前所谓的生死还有意义吗?

儒家“世界才是舞台”道家“自然便是唯一”儒家道家还是有分歧,也还是有层次,儒家等于生存,道家等于生活,如果人生到了一切都堪破,一切皆无的境界,那该多开心,如果一个人无法生存那如何顺呼自然?古人先圣的智慧,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解决是不可能的,只会有新的问题来替代“它”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思考,五千年的文化,我感到骄傲!!

当然,这样的两个大思想,不是我这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能理解的,集合了不知道多少代人才理解才有的精华,又怎么能让人轻易堪破那?庄子,老子的思想可不止那么简单,发表一点我自己的看法,结尾处或许有点难懂,但是这也是国语的魅力,可以那么解释,也可以这么解释,本来有些东西的结果就是需要自己去想的,这只是我的想法,或许只有我能看懂,也或许还有人能看懂,那又有什么关系那?庄子写文章给自己,我也能写给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