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網絡概念(十)重點回顧

聲明:本文爲筆者複習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時的摘錄,文章中的圖片及語句均出自《鳥哥的Linux私房菜》,這裏僅作爲整理自用。

喜歡鳥哥文章的朋友可以到鳥哥的主頁查看:http://linux.vbird.org/


2.6 重點回顧:
    雖然目前的網絡媒體多以以太網絡爲標準,但網絡媒體不只有以太網絡而已;
    Internet 主要是由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INTERNIC) 所維護;
    以太網絡的 RJ-45 網絡線,由於 568A/568B 接頭的不同而又分爲並行線與跳線;
    以太網絡上最重要的傳輸數據爲 Carrier Senc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 (CSMA/CD) 技術, 至於傳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 MAC 訊框內以硬件地址 (hardware address) 數據最爲重要;
    透過八蕊的網絡線 (Cat 5 以上等級),現在的以太網絡可以支持全雙工模式;
    OSI 七層協議爲一個網絡模型 (model) ,並非硬性規定。這七層協議可以協助軟硬件開發有一個基本的準則, 且每一分層各自獨立,方便使用者開發;
    現今的網絡基礎是架構在 TCP/IP 這個通訊協議上面;
    數據鏈結層裏重要的信息爲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亦可稱爲硬件地址,而 ARP Table 可以用來對應 MAC 與軟件地址 ( IP ) 
    在網絡媒體方面, Hub 爲共享媒體,因此可能會有封包碰撞的問題,至於Switch 由於加入了 switch port 與 MAC 的對應,因此已經克服了封包碰撞的問題,也就是說,Switch 並不是共享媒體;
  IP 爲 32 bits 所組成的,爲了適應人類的記憶,因此轉成四組十進制的數據;
    IP 主要分爲 Net ID 與 Host ID 兩部份,加上 Netmask 這個參數後,可以設定『網域』的概念;
     根據 IP 網域的大小,可將 IP 的等級分爲 A, B, C 三種常見的等級;
    Loopback 這個網段在 127.0.0.0/8 ,用在每個操作系統內部的循環測試中。
    網域可繼續分成更小的網域 (subnetwork),主要是透過將 Host_ID 借位成爲 Net_ID 的技術;
    IP 只有兩種,就是 Public IP 與 Private IP ,中文應該翻譯爲 公共 IP 與 私有(或保留) IP,私有 IP 與私有路由不可以直接連接到 Internet 上;
    每一部主機都有自己的路由表,這個路由表規定了封包的傳送途徑,在路由表當中,最重要者爲默認的通訊閘 ( Gateway/Router );
    TCP 協議的表頭數據當中,那個 Code (control flags) 所帶有的 ACK, SYN, FIN 等爲常見的旗標, 可以控制封包的聯機成功與否;
    TCP 與 IP 的 IP address/Port 可以組成一對 socket pair 
    網絡聯機都是雙向的,在 TCP 的聯機當中,需要進行客戶端與服務器端兩次的 SYN/ACK 封包發送與確認, 所以一次 TCP 聯機確認時,需要進行三向交握的流程;
    UDP 通訊協議由於不需要聯機確認,因此適用於快速實時傳輸且不需要數據可靠的軟件中,例如實時通訊
    ICMP 封包最主要的功能在回報網絡的偵測狀況,故不要使用防火牆將他完全擋掉;
    一般來說,一部主機裏面的網絡參數應該具備有:IP, Netmask, Network, Broadcast, Gateway, DNS 等;
    在主機的 port 當中,只有 root 可以啓用小於 1024 以下的 port 
    DNS 主要的目的在於進行 Hostname 對應 IP 的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