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郭獎的我爲什麼畢業後選擇一家只有5人的創業公司?寫在濤思數據三週年...

週一開週會時,陶總突然提到說週六是濤思數據成立三週年的日子,要慶祝一下,我才猛然發現,我已經從學校畢業三年了,也已經加入濤思數據這個創業公司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時間一瞬即逝,讓我有些猝不及防。

記得2014年的夏天,我以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的身份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作爲科大最高榮譽獎學金的獲得者,我的父母、妹妹和高中校長都被邀請參加了頒獎典禮。在享受過短暫的榮光後,我坐上了去美國的飛機,去往密西根大學攻讀大氣科學的博士學位。

剛剛到密大的時候,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天藍、草綠,松鼠和鹿穿梭在林間,偶爾會碰上笨笨的小浣熊在垃圾桶裏找喫的。建築風格也很奇特,每棟院樓都像是博物館一樣,有的有真實的飛機,有的存有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埃尼阿克的一部分。周圍都是美劇中的面孔,走在路上就彷彿是走在沒有字幕的電視裏,彆扭而又新奇。

在密大,我體驗了完全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我才知道美國的大學課程裏會花如此多的時間去培訓學生的演講能力,從PPT內容的呈現到演講時的肢體語言以及與人的互動等。我才知道美國的課程期末考試的成績佔比很少,課程中的項目佔比要比考試多得多。我在密大的第一年就這樣,在新鮮勁和學習研究的忙碌中度過。

在異國他鄉的新鮮勁逐漸消退,隨之而來的則是內心的煎熬。我逐漸地發現,我對我研究的項目並沒有多少興趣,雖然我在第一年就已經發了一篇文章。我甚至覺得我對做科研都沒有多大的興趣。與此同時,看着身邊一屆屆師兄師姐們畢業後踏上了漫無休止的博後道路,一股深深的危機感將我重重包圍。一方面是索然無味的研究項目,另一方面是對未來規劃的迷茫,讓我整日無精打采,無助且煎熬。我不想以科研爲生,也不想在博士的中途退出,因爲我認爲那是失敗者的道路。就這樣,我在進退兩難中,做着沒有什麼激情的研究。

直到有一天,我在上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美國小哥,在課上侃侃而談他正在做的研究項目,講到激動之處還忍不住讚歎說“It’s very interesting!”,同時眼中閃着興奮的光芒。雖然我對他做的研究沒有多大興趣,但我可以看得出來,他是真心喜歡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那種溢於言表的心情讓我想起了我在科大暑假學期上計算機系統概論的日子。科大的暑期課程只有一個月,因此課程壓力很大。而學校也費心從美國請了我們用的教材的作者,一個白鬍子老頭,給我們全英文上課,一週五天,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現在想想,科大也是真狠,差點沒把老頭累個夠嗆)。

雖然我對那門課的認識幾乎爲零,但我很明顯感受到我對這門課程十分感興趣。我除了每天上課的6個小時以外,其他時間都是在預習和複習,外加做項目,就連睡覺都在想怎樣用匯編語言寫一個迷宮求解的程序。那一個月是我過的很忙碌,很勞累,但是很興奮,很充實。當然,我最後的成績也是好到嚇人。回想起那段日子,更加堅定了我要做出改變的決心。

爲了重拾那個暑假學期的自己,我決定要轉學與計算機有關的方向,那也是我真正的興趣所在。我經過認真規劃,決定放棄大氣科學博士學位的攻讀,只拿碩士學位,同時轉而攻讀密歇根大學的電子工程(EE)碩士。

我之所以選擇密大的電子工程(EE)專業,主要是因爲密大的計算機專業(CS)是不允許直接轉入的,雖然兩個專業同屬一個系(EECS)。相比而言,電子工程專業允許直接轉入,且可以自由選修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由於密大計算機的課程非常搶手,非EECS院的學生是不允許選的)。就這樣,我轉系成功,並精心規劃了選課內容,在滿足EE專業能畢業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選CS專業的核心課。

密大CS的核心課程壓力是很大的,一般一學期上一門,就會被接連不斷的項目壓得沒有空餘時間。而我爲了多修學分,一學期修了兩門核心課程,外加一些畢業的必修課,我已經做好熬夜的準備了。在那個學期中,我不僅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完成課程項目,課程作業,還竭盡一切力量找出時間,在網上看MIT的公開課,補充自己的計算機知識。那個學期的我就像是回到了科大的暑假學期一樣,忙碌,勞累,但是很興奮。當那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我跟美國的同學聊天時,我很開心地跟他說:“I made it!”,我可以感覺到,我眼中也閃着興奮的光,就像是那個在講項目的美國學生一樣。

到了暑期的時候,需要找實習了。我對在美國待著並沒有什麼執念,在美國和中國的網上都投了簡歷,另一方面在校友羣裏尋求校友們的幫助。結果機緣巧合之下,我聯繫到了陶總,並最終決定到濤思數據實習。就這樣,濤思數據的開張飯我有幸喫上了。那天在飯桌上,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薛蠻子,聽幾個大佬在酒桌前暢聊。聊的東西過多,我已經記不真切了,只覺得是在聽另一個次元的故事。

剛開始上班的第一天,我去了辦公室,是一間在望京科技園的幾十平的小屋子,聽說是因爲第一年不要錢才租的。幾十平的小屋子裏五六個人就這樣圍着一張桌子辦公。由於我是來實習,陶總就安排了一些很獨立的任務讓我做,比如寫個shell用來輸入命令,做一套針對不同數據的壓縮算法,做個安裝包等。對我而言,在經歷了密大CS課程的折磨後,這些任務都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而且,每做完一件事情,我都會有一種很自豪的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一個半月的實習期很快就結束了,交給我的實習任務我也都完超額並完美地完成了。我的表現超出了陶總對於一個實習生的期望,於是,在我離開北京的那天,陶總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畢業後正式加入,同時希望我遠程兼職幫公司做一些事情,對於兼職,我答應了。而對於畢業後加入,我則要想想。

回密大一邊上最後半年的課程,一邊思考要不要加入濤思數據。想了很久後,我決定加入。前面已經說過,我對呆在美國並沒有什麼執念。另外還有一點,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出國,仔細想想,自己走的路基本都是隨潮流。我想選條自己喜歡的路,即使那條路看起來和大家走得不太一樣。就這樣,我一畢業,就回了國,而且加入的還是一個只有5個人的創業公司。我的舉動讓很多人看不懂,不過我就堅定了一個信念,走一條自己認爲對的路,做自己做着開心的事。不要爲了別人的看法,讓自己無精打采地浪費每一天。

加入濤思數據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是5個人。我們人雖然少,但是每個人都很努力地想要將產品做好。作爲公司20%的力量,我幾乎什麼工作都做過了,從研發到測試,到客戶支持,到上臺講PPT。爲了補充知識,在晚上花時間研究競品的源碼。雖然很累,但是心情很好,很充實。漸漸地,我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在提升,而公司也一路發展,而我們也從幾十平的小屋子裏搬到了更大的辦公室裏。

最開始的5人團隊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決定將代碼開源。我們提前兩個月佈局,打了一場漂亮的開源仗,並獲得了紅杉和GGV上億人民幣的融資,而我們又換到了更大的辦公室裏。現在濤思數據已經遠遠不止五個人了,而我們還在努力着。我們TDengine的2.0版本開發已經接近尾聲,對於新的版本,我更有信心。

我很欣慰我能陪濤思數據走過三週年,看着它一點一點長大。這期間的一切酸甜苦辣都不算什麼,真正重要的是我在做我喜歡的事,就像是那個科大暑假學期的我一樣。我可以在開發了新的功能後,眼中閃着興奮的光給別人講我的設計,自豪而又開心。

濤思數據三週年

作者簡介:程洪澤,濤思數據聯合創始人,TDengine核心研發者。美國密西根大學 EE 碩士,本科畢業於中科大,是中科大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爲面向物聯網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


點擊閱讀原文,體驗滿三週歲的TDengin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