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算法(DFS、BFS實現)

求解最大匹配問題的一個算法是匈牙利算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交替路:從一個未匹配點出發,依次經過非匹配邊、匹配邊、非匹配邊…形成的路徑叫交替路。

增廣路:從一個未匹配點出發,走交替路,如果途徑另一個未匹配點(出發的點不算),則這條交替路稱爲增廣路(agumenting path)。例如,圖 5 中的一條增廣路如圖 6 所示(圖中的匹配點均用紅色標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增廣路有一個重要特點:非匹配邊比匹配邊多一條。因此,研究增廣路的意義是改進匹配。只要把增廣路中的匹配邊和非匹配邊的身份交換即可。由於中間的匹配節點不存在其他相連的匹配邊,所以這樣做不會破壞匹配的性質。交換後,圖中的匹配邊數目比原來多了 1 條。

我們可以通過不停地找增廣路來增加匹配中的匹配邊和匹配點。找不到增廣路時,達到最大匹配(這是增廣路定理)。匈牙利算法正是這麼做的。在給出匈牙利算法 DFS 和 BFS 版本的代碼之前,先講一下匈牙利樹。

匈牙利樹一般由 BFS 構造(類似於 BFS 樹)。從一個未匹配點出發運行 BFS(唯一的限制是,必須走交替路),直到不能再擴展爲止。例如,由圖 7,可以得到如圖 8 的一棵 BFS 樹:

7   8    9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棵樹存在一個葉子節點爲非匹配點(7 號),但是匈牙利樹要求所有葉子節點均爲匹配點,因此這不是一棵匈牙利樹。如果原圖中根本不含 7 號節點,那麼從 2 號節點出發就會得到一棵匈牙利樹。這種情況如圖 9 所示(順便說一句,圖 8 中根節點 2 到非匹配葉子節點 7 顯然是一條增廣路,沿這條增廣路擴充後將得到一個完美匹配)。

匈牙利算法的要點如下

  1. 從左邊第 1 個頂點開始,挑選未匹配點進行搜索,尋找增廣路。

    1.如果經過一個未匹配點,說明尋找成功。更新路徑信息,匹配邊數 +1,停止搜索。
    2.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增廣路,則不再從這個點開始搜索。事實上,此時搜索後會形成一棵匈牙利樹。我們可以永久性地把它從圖中刪去,而不影響結果。

  2. 由於找到增廣路之後需要沿着路徑更新匹配,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結構來記錄路徑上的點。DFS 版本通過函數調用隱式地使用一個棧,而 BFS
    版本使用 prev 數組。

性能比較

  • 兩個版本的時間複雜度均爲O(V⋅E)。DFS 的優點是思路清晰、代碼量少,但是性能不如 BFS。我測試了兩種算法的性能。對於稀疏圖,BFS
    版本明顯快於 DFS 版本;而對於稠密圖兩者則不相上下。在完全隨機數據 9000 個頂點 4,0000 條邊時前者領先後者大約
    97.6%,9000 個頂點 100,0000 條邊時前者領先後者 8.6%, 而達到 500,0000 條邊時 BFS 僅領先 0.85%。

匈牙利算法DFS板子:
(dfs(match[v])就保證了走的是交替路。注意第一個點不要標記爲已用!!)

	static int maxn,match[]=new int[maxn],n;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G[]=new ArrayList[maxn];
	static boolean used[]=new boolean[maxn];
	
	static boolean dfs(int u) {
		for(int v=0;v<G[u].size();v++) {
			if(!used[v]) {//要求不在交替路中
				used[v]=true;//放入交替路
				if(match[v]==-1||dfs(match[v])) {
					//是未覆蓋點,說明交替路爲增廣路,交換路徑並返回true
					match[v]=u;
					match[u]=v;
					return true;
				}
				used[v]=false;
			}
		}
		return false;
	}
	
	static int hungarian() {
		int ans=0;
		for(int i=0;i<n;i++) {
			match[i]=-1;
		}
		for(int i=0;i<left_n;i++) {
			if(match[i]==-1) {
				for(int j=0;j<n;j++) {
					used[j]=false;
				}
				if(dfs(i)) {
					ans++;
				}
			}
		}
		return ans;
	}

BFS板子:

	static int n,left_n,maxn=10010,prev[]=new int[maxn],check[]=new int[maxn],match[]=new int[maxn];
	static Vector<Integer>G[]=new Vector[maxn];
	static int hung() {
		int ans=0;
		for(int i=0;i<n;i++) {
			match[i]=-1;
			check[i]=-1;
		}
		LinkedList<Integer> q=new LinkedList<>();
		for(int i=0;i<left_n;i++) {
			if(match[i]==-1) {
				while(!q.isEmpty())q.poll();
				q.add(i);
				prev[i]=-1;
				boolean flag=false;
				while(!q.isEmpty()&&!flag) {
					int u=q.poll();
					for(int ix=0;ix<G[u].size()&&!flag;ix++) {
						int v=G[u].get(ix);
						if(check[v]!=i) {
							check[v]=i;
							q.add(match[v]);
							if(match[v]>=0) {
								prev[match[v]]=u;
							}else {
								flag=true;
								ans++;
								int d=u,e=v;
								while(d!=-1) {
									int t=match[d];
									match[d]=e;
									match[e]=d;
									d=prev[d];
									e=t;
								}
							}
						}
					}
				}
			}
		}
		return ans;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