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4五运行大论(第4-5段)

卷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第4-5段)

学习时间: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学习笔记内容主要来源: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2-25

【原文4】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阳;

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

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

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

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阳,右厥阴;

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

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下相邀,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译文4】


黄帝说:什么叫做在泉?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少阳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

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

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

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劂阴;

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

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

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

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原文5】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日:应地者静。

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

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运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峰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纬虚,五行丽地。

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

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


【译文5】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气生主气,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

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

地在下,自东而西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

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度之一,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叟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

现在先生乃说:“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

鬼叟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

关于天地变化的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

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质。

日月五星围绕在太空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

所以地载运各类有形的物质。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气的星象。

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象根本和枝叶的关系。

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形象的观察,仍然可以晓得他们的情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