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三

1、是什麼原因使以太網有一個最小幀長和最大幀長?

       設置最小幀長是爲了區分開噪聲和因發生碰撞而異常中止的短幀。

       設置最大幀長是爲了保證個站都能公平競爭接入到以太網。因爲如果某個站發送特長的數據幀,它會長時間的佔用信道,則其他的站就必須等待很長的時間才能發送數據。

2、在以太網中發生了碰撞是否說明這時出現了某種故障?

       以太網中發生碰撞是很正常的現象。發生碰撞只是表明在以太網上同時有兩個或更多的站在發送數據。碰撞的結果是這些站所發送的數據都沒有用了,都必須進行重傳。

       以太網上發生碰撞的機會是多還是少,與以太網上的通信量強度有很大的關係。這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量的準則。很難說具有多大的碰撞次數就屬於壞的以太網。

3、總線型的以太網和星型結構的以太網?

       總線式以太網接頭數目多而且可靠性低

       星形結構的集中式網絡既便宜又可靠

4、有10個站連接到以太網上,試計算以下3種情況下每一個站的帶寬。

(1) 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Mb/s以太網集線器;

(2) 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0Mb/s以太網集線器;

(3) 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Mb/s以太網交換機。

1. 10站共享10Mb/s,平均每個站1Mb/s帶寬。

2. 10站共享100Mb/s,平均每個站10Mb/s帶寬。

3. 每個站獨佔10Mb/s,每個站帶寬10Mb/s。

5、ATM簡介

       ATM是在LAN或WAN上傳送聲音、視頻圖像和數據的寬帶技術。它是一項信元中繼技術,數據分組大小固定。你可將信元想像成一種運輸設備,能夠把數據塊從一個設備經過ATM交換設備傳送到另一個設備。所有信元具有同樣的大小,不像幀中繼及局域網系統數據分組大小不定。使用相同大小的信元可以提供一種方法,預計和保證應用所需要的帶寬。 

6、爲什麼ATM使用小的固定長度的信元?

       小的定長信元可以快速地選擇路徑通過交換機,並且對其進行的交換操作可以完全用硬件來實現。 

7、 在一個ATM網絡中建立一條新的虛電路,在源和目的主機之間有3個ATM交換機。爲了建立這個虛電路將要發送多少個報文(包括確認報文)?

       讓SETUP報文到達目的地需要4個跳段,除了最後1個跳段外,每個跳段都被確認,這樣共有7個報文。類似地,CONNECT報文也經歷4個跳段,並且有4個確認,共有8個報文。因此,全部加在一起,總共需要發送15個報文。

8、分組交換數據網有什麼特點?

        特點:可以在一條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爲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絡具有動態路由功能和先進的誤碼糾錯功能,是組建計算機通信網的理想選擇。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終端、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局域網間的通信,實現數據庫資源共享。該網絡尤其適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使銀行各分行、營業所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可實現通存通兌等快捷、方便的功能。 

9、爲什麼信元交換方法基本上總是使用虛電路路由選擇,而不是數據報路由選擇?

        數據報路由選擇需要比較多的地址信息。因此不適合傳輸小的信元。

10、引入IPv6協議後,ARP協議要改變嗎?如果要,是理論上的改變還是技術上的改變?

       從理論上講,不需要改變。在技術上,由於被請求的IP地址現在變大了,因此需要比較大的域。

11、多播與同時向多個目的節點發送數據有什麼區別?

       多播的數據報僅在傳送路徑必須分岔時,纔將數據報復制後繼續轉發;

       後者則在一開始,源節點就要發送多個數據報,分別傳送給多個目的節點。這樣,多播可明顯節約網絡的資源。

12、常見的多播路由算法有哪些?

       常見的多播路由算法有:最短路徑樹算法,最小生成樹算法,Steiner算法,約束Steiner問題,最大帶寬樹算法。

13、常用的QoS度量值是哪些?

       路徑長度(跳數),帶寬,端到端延遲和分組抖動,分組丟失率,代價等等。

14、QoS路由就是將傳統的最短路徑變爲一條更好的路徑,其主要目標是什麼?

       爲每一個接納的QoS業務連接請求,找到滿足其QoS要求的可行路徑。

優化全局資源利用率,平衡網絡負載,從而最大化網絡接受其他QoS請求的能力。

15、設計多播路由算法必須考慮哪些問題?

       1)最小化網絡負載:包括網絡資源優化,避免出現環路,避免流量集中於某一鏈路或子網中;

       2)支持可靠傳輸:理想情況是路由的改變不影響剩餘成員傳輸數據;

       3)根據可用資源、帶寬、鏈路數、費用、端到端延遲等因素進行優化;

       4)使路由器保存的狀態信息最小化。

16、傳輸層的任務是什麼?傳輸層在OSI中的地位及目的?

       傳輸層的任務處理一些由網絡層引進的錯誤,如,包丟失和重複包,以及對包進行重新排序、分段和重裝,這樣可以避免網絡層進行低效的分段和重裝。另外,這也有助於傳輸層在網絡發生擁塞時可以相應降低發送數據的速率。

       傳輸層負責端到端的通信,既是7層體系結構中負責數據通信的最高層,又是面向網絡通信的低3層和麪向信息處理的最高3層之間的中間層。

       傳輸層要達到以下兩個主要目的:(1)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2)向會話層提供獨立於網絡的傳輸服務。 

17、傳輸層提供的服務有哪些?

       可靠傳輸、流量控制、擁塞控制

18、主機A和B使用TCP通信。在B發送過的報文段中,有這樣連續的兩個:ACK=120和ACK=100。這可能嗎(前個報文段確認的序號還大於後一個的)?試說明理由。

      完全可能。設想A連續發送兩個報文段:(SEQ=92,DATA共8個字節)和(SEQ=100,DATA共20字節),均正確到達B。B連續發送兩個確認:(ACK=100)和(ACK=120)。但前者在傳送時丟失了。於是A超時重傳(SEQ=92,DATA共8字節),而B再次收到該報文段後,發送(ACK=100)。這樣,在這個報文段之前發送的就是(ACK=120)。

19.、一個應用程序用UDP,到了IP層將數據報再劃分爲4個數據報片發送出去,結果前兩個數據報片丟失,後兩個到達目的站。過了一段時間應用程序重傳UDP,而IP層仍然劃分爲4個數據報片來傳輸,結果這次前兩個到達目的站而後兩個丟失。試問:在目的站能否將這兩次傳輸的4個數據報片組裝成爲完整的數據報?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後兩個數據報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緩存中。

       不行。重傳時,IP數據報的標識字段會有另一個標識符。僅當標識符相同的IP數據報片才能組裝成一個數據報。

20、循環冗餘校驗CRC(移位寄存器+異或單元)

例:CRC生成多項式爲G(X)=X5+X4+X2+1;要發送的數據比特序列爲101011010101

生成多項式:                110101 

實際傳送序列加上6-1=5位:  101011010101 00000

實際序列除以生成多項式餘數:1101

於是實際發送數據的比特序列:101011010101 110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