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軟件測試活動與產品/開發生命週期活動保持一致?

無論測試是否使用任何模型進行軟件開發,測試都必須是任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測試經理應該完全瞭解組織中使用的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以便測試活動可以正確地與生命週期保持一致。


 
讓我們看一些可用於開發軟件的模型。

目錄
順序模型
迭代模型
敏捷模型
螺旋模型

 

順序模型
示例包括V模型,W模型,瀑布模型等。您必須知道,每個模型都有許多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與其相關的多項活動,例如需求收集,系統設計,設計實施以及最終測試-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

在順序模型中,一個階段的所有開發活動必須在下一階段開始之前完成。

使用此類模型對產品的計劃,分析,設計和實現等測試活動與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數據庫設計和編碼等項目活動同時進行。

的重疊的程度是根據所決定的檢測電平。如ISTQB基礎級課程大綱和先前主題中所述,測試執行順序進行。

迭代模型
它們也稱爲增量模型。示例包括快速應用程序開發(RAD),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等。在迭代模型中,將要實現的功能根據業務優先級,業務風險等一些標準組合在一起。

分組後,將爲每個小組一起實施項目階段及其工作產品和任務。每個特徵組的階段可以順序地或同時發生,並且迭代可以是順序的或重疊的。

啓動項目後,將同時進行諸如高級計劃和分析之類的測試活動,以及諸如計劃和業務或需求分析之類的項目活動。

很多時候,測試本身重疊方式與測試水平實現。

這意味着測試級別實際上會盡早開始,甚至可以在更高的測試級別開始後繼續進行。

敏捷模型
示例包括SCRUM,極限編程(XP)等。敏捷產品開發模型具有遞增的生命週期,其中增量非常短,有時只有兩到四個星期。

與迭代或增量模型一樣,每次迭代的活動和工作產品必須在下一個階段開始之前完成。

敏捷模型中的測試與迭代模型中的測試相同,但是測試活動(包括執行)與產品開發活動的重疊更大。

但是,迭代的所有任務(包括測試)必須在下一個迭代開始之前完成。敏捷環境中的測試經理必須扮演技術顧問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的管理角色。

螺旋模型
在螺旋模型中,首先要進行原型設計,以確定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嘗試新的設計和實施思路。

該原型做根據業務優先級和技術風險參與。原型有助於團隊確定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

解決這些問題後,項目可以採用迭代或順序模型。

讓我們以將ISTQB 測試過程應用於使用V模型進行開發的系統爲例。該測試過程可以被執行如下:

項目規劃活動和系統測試計劃的系統任務可以在同一時間發生一起。在完成系統測試執行和測試關閉活動之前,測試控制將繼續有效。
通過定義需求,系統,高層(體系結構)設計和底層(組件)設計規範,可以進行系統測試活動的分析和設計。
隨着系統設計的進步,與系統測試實施相關的活動也可能開始。但是,大多數活動將在編程和組件測試期間進行。在開始執行系統測試的前幾天,系統測試實施任務已結束。
在系統的系統測試進入條件得到滿足或有意忽略後,就可以開始系統測試執行任務。這意味着在此狀態下,對單個組件以及組件集成的測試已經完成。該系統試運行擴展至測試的出口條件也滿足。
系統測試退出條件的評估以及測試結果的報告和記錄在整個系統測試執行過程中一直持續進行。隨着項目截止日期的臨近,評估和報告的頻率增加。
在滿足系統測試退出條件並宣佈完成系統測試執行之後,將執行系統測試關閉任務。有時,可以在完成系統測試關閉相關任務之前完成驗收測試。
這裏我們以上面的V模型爲例。

對於增量模型或迭代模型,將執行相同的活動,但計劃和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如,在項目開始時實施完整的測試環境可能效率低下,而不是根據迭代級別的需要來實現。
對於任何增量和迭代模型,基本測試活動的範圍都會在計劃的早期階段就儘早完成。
除了計劃之外,每個項目的測試執行和報告還可以由團隊使用的生命週期模型決定。
例如,在增量生命週期中,應在下一次迭代開始之前完成每次迭代的報告和迭代後審查活動。

每次迭代本身都被視爲一個小項目。
這使團隊可以根據上一次迭代期間發生的情況調整每次迭代。
由於每個迭代可能都很短並且有時間限制,因此報告和迭代後審查可能會很費時間和精力。
但是,不能完全跳過它們,以便可以跟蹤整個測試過程,並可以儘快識別出問題區域。
如果不採取補救措施,則由系統進程引起的問題可能會影響下一次迭代。
測試策略可能包含有關測試活動如何與其他生命週期活動保持一致的信息。

測試經理負責確保每個項目在每個測試級別以及任何隨機選擇的開發生命週期和測試過程組之間的一致性。可以在測試計劃或項目計劃階段選擇組。

根據項目,產品或組織的要求,可能需要除ISTQB基礎級別課程提要中所述的其他測試級別,例如:

軟硬件集成測試
系統集成測試
功能交互測試
客戶產品集成測試
測試經理必須確保每個測試級別都必須定義以下功能:

每個測試目標的可行目標
檢驗項目及檢驗範圍
測試依據和可追溯性或評估測試基礎覆蓋率的方法
測試進入和退出的條件或條件
測試的交付物,例如測試結果報告
測試技術被使用時,必須明確界定,以及-如何使用測試技術,覆蓋的正確度可以保證,也應記錄在案
測試進入和測試退出條件,結果報告以及適用於測試目標的測量和測試指標。
適當時,針對每個測試任務的測試工具
測試環境和任何其他需要的資源
測試團隊內部和外部的人員負責測試
必要時,必須符合標準,法規要求,組織標準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