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先生青城云讲学之:道学传承与大义

(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

【主持人欢迎词】:


各位道友,欢迎大家参加书院举办的“品茶论道”活动。此次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太易先生黄紫檀老师,为大家讲解“道学传承及大义”。

      黄老师是道家文始派当代印证传承人,大道家园传统文化学校创办人。对文始派,大道家园的朋友比较熟悉,书院的朋友可能有一部分还比较陌生。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恭敬执礼,向老子请教,老子留下道德五千言。后尹喜随老子修行,得道成真,称为文始真人。由老子、文始真人传下来的这一脉即是道家文始派。在道家法脉的传承上,外界比较熟悉的,一是张道陵创立的正一派,另外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全真教因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晚年远赴西域与成吉思汗见面,后被奉为国师,法嗣大盛,使全真成为道教最大的一派。王重阳上承吕洞宾、钟离权、王玄甫一脉,而王玄甫得道后被封为东华帝君,所以全真一脉也被称为少阳派。铺垫这么多,是想引出道家内部的一句话:“文始最高,少阳最大。”在道家,少阳的影响最大,而在法脉上,文始派却是最高的。中国文化的根脉在道学,文始派又是道学中最高的法脉。所以今天来现场的朋友,是与老子直传的中国文化最高法脉结缘,这是真正的三生有幸!

    前不久,黄老师刚刚完成文始真经的解读,由于有完整的师承,加之实修和学术功底,黄老师的解读很多地方发前人所未发,在深度、广度和透彻度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特别向大家推荐,也希望大家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推荐。黄老师创办的大道家园传统文化学校,常年开设成人无为法和道家大成净土法课程,小孩的假期有丹道班,内容均为文始派实修的理法与口诀,对有小孩的家长和有志于实修的同道,这些课程都是难得稀有的,也向大家推荐!

    本次活动分两个环节,先是黄老师讲解,后面是问答。现在把时间交给黄老师,大家欢迎!

【太易先生】:

在主题分享开始之前,我想首先和大家传递一个基本的见解,那就是,从终极层面来看,大道平等,殊途同归,但法有差异。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道学的传承和大义。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概念,同时也把道学的大纲给大家稍微的提一下,因为道学的传承史太长了,在这里就尽量简化一点。如果一定要讲道学的传承,它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开端,就是老子说的“古始”——远古的开始。甚至我们有理由相信道学文明的开始,极可能是承接着上一个文明的结束,这两个文明之间的纽带应该说是河图。从当年伏羲“神开我心”开始,经历了广成子、神农、轩辕黄帝、老子、庄子、尹喜、列子、鬼谷子等等这样的历代宗师的传承,然后到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即文始、龙门、正一),这个法脉三开一直绵延到当代。可以说道学文明是目前已知的从未断绝过的文明,它就像中华文明一样古老,有关这方面以后有机会再讲讲,大家还是得多读原典,才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首先想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理念就是跟道学的概念有关系的,因为在当代这个时代,我们发现道学作为一个学科——作为一个求真务实的学科,其可能性越来越大,在我们这批传承人的努力之下,道学极有可能成为将来可以跟科学相媲美的人类两个智慧的顶峰之一,甚至我们提出了以“道学为体,科学为用”的这么一个学术观点,所以还是得有必要对道学的这个定义和简单的内涵做一个提纲式的简介。

        道学定义最早形成书面术语的,是朱熹,但是我们不认为道学的开端在朱熹,其开端在伏羲甚至更早之前,只是在文献上面最早提出来是朱熹;朱熹说的道学主要是指理学,由于他的道学缺乏了我们讲的至道修炼这个核心,所以在后人评价里面往往又被称为假道学,不是正统意义上我们讲的道学。

道学在宋、明以后慢慢经过明清道教的衰败,其中一些比较杰出人物从中提炼出所谓的仙道,就是陈撄宁先生提倡的仙学,我认为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局限性也很大,所以在后来从台湾的萧天石,到当代大陆的胡孚琛先生,他们就详细提出了道学这个定义。但在他们的提法里面,尤其是胡先生的提法里面,在道学前面加一个“新”字,我觉得其定位局限就很大了,而且把道学作为哲学里面的一个分类,局限性就更大了。所以今天我首先提出这么一个论断,就是定义道学不是哲学,这是第一个区分;第二,道学不是科学;第三,道学不是道教。

我们先对这三个学科做一个分类,哲学、科学和道教其本来所指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道学不是哲学、科学与道教?我们先把道学和这些东西剥离开来,慢慢再讲它们的相同性。之所以要先剥离开来,是因为长期以来哲学对一般人来说,甚至对于很多没有传承没有实修的学者们来说,他们往往最容易干错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道学跟哲学混淆了,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不是一码事。

我们来看看哲学的开端在哪里呢?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些人那里才得到一个开端,才形成明确的定义,而在此之前有没有?至少我们在文献里是没有发现的。而道学呢?经文献和考证,道学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定型,并且我们现在还在用,我们还不敢说我们能超越。首先在实证上面我们是肯定超越不了的,这点大家要搞清楚,因为当我们的实证抵达一个顶峰的时候,你只能够说你跟古圣天真们平起平坐,一起回归到众妙之门,但是我们不能说你超越,这个是一个特点,道学不像科学,道学在一开始就已经发展到自身的巅峰。


你不能把一个先出现的事物归到后出现的事物里面,这是一个常识,对不对?所以从时间和历史来看,就决定了不能也不适宜把道学归于哲学里面。至于现代为什么要这样把道学归于哲学?这里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见解在里面,那是因为在1840年以后,因为我们的民族长期的积弱,首先有了一个自卑感,有这么一个自卑感后,所谓“信不足焉有所不信”,老子早就说了,信心不足够,没有自信,所以说就不相信还能够把道学从哲学科学里面分类出来,甚至能够自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这在学术上面是很忌讳的。其次对于一般人来说,对哲学的研究的方法跟道学研究方法还分得不太清楚,哲学是怎么研究的?哲学有没有实修?哲学不讲实修的,讲辩论对吧?讲思辨、讲逻辑。逻辑这个词在中文里面原有的词汇里面是没有的对吧?这是个音译词,逻辑代表什么?什么是逻辑?我们说“青城天下幽”这个词语不逻辑,因为其中语意的空白处太多。好,那逻辑是什么?逻辑是两个推断之间,他衔接得非常的严密、有理性、符合意识的思维跨度。


所谓的理性的思考,就是说思维的跳跃度不是特别高,像我们讲1+1=2,我们可以说他很逻辑对吧?实际上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公理。但是道学说二生三,三之后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它是非逻辑的。为什么二能生三?三之后为什么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呢?这个不是逻辑的。


人类的心灵运作体系,存在两个系统(我们姑且把它笼统的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就是我们的以逻辑思维的推断为主的,是意识系统,这种意识的系统是人类最惯用当然也是最常用的一套思维系统,在道学里面称为识神,何谓识神?简单说有辨识、辨别功能的思维就称为识神,它具有分别性,具有我们说的二元对立性。比如当把所谓的“美”作了一个定义之后,所谓的“丑”也就成型了,你把所谓的“善”做了一个定义之后,所谓的“恶”就成型了,你定义天花板是高的,那么你就会认为大地是低的,定义天空是高的,那么你就会认为大地是低的,你定义某种东西是强的,那么相对面弱也就产生了,这个就是老子的第二章里面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这里列了一系列的对立面,实际上是讲了识神思维的一个特征,即是对立的、区分的、二元的。


很明显,哲学从开始乃至当代的发展来看,所有的哲学家们的著作、思想全部都是对立的,他形成不了大统一、形成不了一个天地人一体的、过去跟未来一体的、心灵跟身体一体、物质与物质一体的大统一的学说,这就是哲学的一个特点,也是其局限之所在。所以我们不把道学列为哲学,那是因为道学讲的是一元的、整体的、系统的、全息的,用的是我们讲的元神的功能。当然元神如果细分开来还有先后天之分,在这里就先不展开了。总而言之,元神具有一元、整体、系统、全息这几个特点,而这种状态——元神主事的状态,不是强求而来的,也不是说我们通过努力奋斗有为能够证得的,是我们本来就有的,我们只需要将识神轻轻的退下来,让它停熄掉,识神的背后就是元神,就这么简单,所以老子说“大道至简”也是基于这一方面。但是我后来就发现这个方面,人跟人、文化跟文化有时候差距很大,为什么道学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传承还是在中华大地?这是因为人种差异很大,文化的差异更大,很多的差异就导致了在西方文化里面他们是讲思辨的、二元对立的、讲分析的、讲判别的、讲逻辑思维的、讲理性的——而理性和感性都是识神主事!这个文化传统源自西方哲学,乃至后来影响到科学。所以当我们把人类的思维或者说人心灵的特点稍微的剖析一下,其实有些东西就可以言下顿悟。道学,绝不能在学术归于哲学,否则会给我们的实证实践研究和应用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困境,这是第一个须要辨别的。


把第一个辨别讲完了,实际上第二个辨别也就呼之欲出,我们讲到道学他不能是科学,其实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言下之意了,因为哲学跟科学在本质上面并没有区别,只不过科学比哲学多了什么?多了实验,多了精准的一系列的实验,还多了什么?多了数学对吧?多了一套很精密很严谨的数学,但到后来我发现这套数学是没有用的,西方有0的数学是现实理想化完美化的模拟,但是现实的根本特征,就是不完美啊,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尤其是微积分以后的数学,与现实是根本脱节的。你不要看现代社会很多奇技淫巧的发明,就认为这是数学的成果,其实那是经验的积累,与数学关系不大——如果一定要做严密的不先入为主的偏见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应该是不到0.1%,甚至更少。大家不相信可以检视一下自己从事的行业,看看里面的实用发明,与我们大学学的高等数学,有几分联系?在场数十个人,大家可以做个真实的汇总,就是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


西方有0的后天数学的真正现实功能,它是唤起人们的“信”,用这种“信”去凝聚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府的支持,从而造出很多奇技淫巧的东西,如果我们有这种“信”来凝聚各种力量,也可以造出很多东西,所以数学这一功能也是没什么用的。但如果从学术的角度一定要说数学的用处,就是将我们人类的思维、人类的逻辑极度的强化,它是一种训练方法,就像武术的站桩和拳架套路,是一种训练,它本身并不能用于实战。数学的训练,使人类的思维可以从一个事物,例如从1+1=2推断出很多引申的东西,就像从广义相对论跟狭义相对论来自经典力学的漏洞,大家还可以从相对论里面推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从哪推导?根源在哪里?根源还是在1+1=2,并不出这个范畴。


所以科学跟哲学本来是一体的,只不过他做了一个强化,用实验、用数学做一个强化,但思维依然是离不开识神,尤其是元神里面的逻辑思维。所以我们不要看科学很强大,我的意思是,建立在元神主事基础上的道学可以比科学更强大,所以我们才提出“道学为体,科学为用”。


经历近代两三百年,尤其是牛顿以后,经历那么300多年的发展,科学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宗教,人们在潜意识里面已经习惯于把什么事情都归之于科学,好像一样东西不科学他就是错的一样,但是,这样的论述我们只要想想就知道很有漏洞。比如,当我们说你爱一个人跟恨一个人的时候,你科不科学呢?不科学对吧?有啥科学可言呢?你的喜怒哀乐有科学吗?它不科学。艺术家创作一个很夸张的抽象派的作品,或者说一个写意的作品,我们不能说它跟现实的场景不符合,我们就说它不科学,这个说法是很荒谬的。我们也不能说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科学,如果去实地量一下,肯定没有3000尺,但却不能说不对。地球一天围绕太阳的公转,应该是不止8万里,但我们常说坐地日行8万里,你也不能说它不科学,这是一种文艺的手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并不科学,但不见得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郑重的提出道学不是科学,并且我们也很郑重的提出,如果人类只用科学就走不到尽头,反而会走向一个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是冒着很大的压力的。而且这种压力,还是来着社会无意识非理性层面。

有科学科技传统的西方文化,他们的所有的预言全部都是悲观式的,而中国以道文化为基础的这些预言(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全部都是很乐观的,这本身就透露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现代世界的巨变已经越来越近,我们提出“道学为体,科学为用”,将道学、科学这两个学科不但进行分离,而且我们还提出科学是用,不是体,我们要用科学,而不要被科学所用了,这个更是需要顶着很巨大的、各种层面的,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压力。意识形态是什么?意识形态是一系列的价值观的组合而形成的,而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是一系列是非判断的概念构成的,本质上来说,价值观也是识神之凝结。所以我们在求学上讲究求真,有时候必须破一些东西,不破不立,这一点也是帮大家做一些“破象”的工作,“破象”,如果是老学员应该来说是老生常谈了,我经常讲而且反复强调,因为一不强调就很容易又跌入科技陷阱里面去。对于新的同学们来说,可能课堂这样讲有点匪夷所思,没关系,慢慢尝试,在实证当中去印证。


甚至道学也不能说是道教,这点我们也要搞清楚。道教是道学里面的一个术的应用,这个术叫神道设教术,我们在当代把它归纳为宗教学,实际上就是周易里面说的神道设教,它是一种术,具体来说就有很多技巧,大体上来说有十几个,比较简单的有以下几个:


夸张化,首先是要把大道的本体以一个宗教偶像来替代,而且如果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宗教偶像最好在历史上是不能存在的,因为不存在你才能够无限的神话,所以西方的基督教往往批判东方的宗教多神、一神,而且这个神还曾食人间烟火的,认为不究竟,这个是有道理的。从宗教学上来看,基督教是最完美的宗教,因为上帝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这是很明显的一个神道设教术里面的一个特征,它首先得把大道的本体以一个宗教偶像,而且最好是虚拟的宗教偶像来替代,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以各种各样的神话文献来强化,并进而虚拟化、夸张化、变异化来达到一个渲染的效果。经过这些一系列渲染,同时还需要获取宗教经济来源,这个很关键,没钱什么事都办不了,所以他还要形成一种围绕宗教而产生的供养经济,当这种强力偶像文化具有这样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宗教就能产生并生存下去的,而且还会象滚雪球一样壮大。当然宗教里面还用到一种我们说的很奇特的、变异化的“祝由术”——道学里面讲的“祝由”,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可以理解为催眠,西方文化里面说的催眠是“祝由”里面的大概一半的含义,只是“祝由术”的一部分。经过一系列的祝由强化,信仰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教团,宗教也就由此产生了,宗教是道学里面的一种术的应用,而道学则是有体有用的一个庞大的整体。


在当代,我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结合自身的实修实证,将道学梳理为一个比较大的一个纲领,这里给大家也做一个分享跟简要剖析,这是我本人的学术研究但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作为一门学科,就得有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和独有的符号语言,道学相关的文献是以十大道学根本经典为主,十大道学根本经典首要经典是《易经》,《易经》又包括三坟和周易两部分,严格来说《易经》是证道之书,是为了证道而设。十大道学根本经典,除了《易经》,还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阴符经》、《道德经》、《文始真经》(就是我们文始派的祖经)、《庄子》、《列子》、《淮南子》、《清静经》,需要牢记总共10本,大家了解一下。

      道学符号语言主要是:阴阳、五行、四象、天干、地支、九宫八卦、六十四卦等,有卦有爻有象,这是它独有的符号语言,在经典里面都有,是最基本的;但其核心并不在于文字,甚至我们说如果是无为法的层面,不立文字,其核心是至道修炼,这是它的不变的唯一的核心。如果没有至道修炼,没有内修没有实修,那么这个道学就肯定有问题,就像就像朱熹一样,没有实修,他的道学这个体系支撑不起来。所以我们说有了经典,有了基本的符号语言之后,我们就得以确立至道修炼作为核心,所谓至道修炼,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我的定义就是:可以达至长生久视,将你的生命升华,将身体和心灵都升华进入最终的众妙之门、无极之野的境界里面的技术跟学问,就是至道修炼。至道修炼不是一般的锻炼身体或修养心性,它是可以真正长生久视、与道合真的这样的技术。历史上有很多前辈们以自己的身心做实验室,已经给我们给出答案,我们在这里就不讲了,我们现在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以后还会公之于世,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梳理道学史上所有能够搜集到的文献,包括口传的真正证道者的案例,以后会把这个公布出来。

有了这个核心,我们才能够在上面铺设一些应用即各种各样的术,没有核心什么都不是,这句话请大家记住,失去了至道修炼,道学就是假道学,所以我提出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至道修炼是道学的惟一核心,而不是之一,没有之一,就是惟一,失去核心,只能是越走越远,南辕北辙。

但只有核心行不行?理论上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还是可以的,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来玩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可以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不会有人来侵略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对不对?不会有人来因为你的落后、因为你的生产力的落后来侵略你,侵略这个事情,本质上还是什么?也不过是阴阳的碰撞。所以当造化造出了人类的时候,它也分为阴阳,一东一西,你强大的时候侵略我,我强大的时候侵略你,所以既然不是你侵略我,就是我侵略你,为什么我不主动的去侵略他们呢?侵者,阳凌阴也;略者,阴凌阳也,以侵略求和平、以斗争求团结,这是适合教化大众根性的调和阴阳的手段。

理想的情况下,没有阴阳交争,这个世界上没有很多人没有很多民族没有很多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和经济体系都大一统的时候,你只一个人(或一群人)去证道去搞至道修炼,那是可以的,没有问题;你甚至也不用考虑养家糊口,不用考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也不用考虑普度。理想中的世界,每个人证悟、觉悟都很高,不需要去考虑其他——那当然不需要其他“术”的应用。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目前还不圆满不理想有缺陷的世界里,目前时空还处于一个严重有缺、阴阳失衡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有体有用,如果只有本体没有应用,就像大树,只有根没有树干,那行不行?没多久就被人给挖出来烧掉了,对吧?只有本体没有应用,就像一个人只有身体,没有四肢,那是个废物。体跟用是一个很深刻的命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我帮大家提了一个开头,以后怎么填充,我们一起来做吧。

  至道修炼是本体,其他的术全部是应用。好,那么在当代我们就列了15种大的应用,来辅助这么一个核心,以期让我们的道学走向世界,统领科学。我列的这15种应用或者说15种“术”或者说是15种子学科,分别是:数易学,统验学、宇宙学、教育学、地理环境学、运动学、中医学、制器学、术数学、优生优育学、临终关怀学、神道设教学,治国学、文艺学、物质学。




  每一门术的分支都有它的历史的渊源跟现实的应用,我们来剖析一下。


剖析之前,再次强调,娴熟自如地运用“术”的前提,必须是你至道修炼到位!到位的标准是什么?得有至道修炼的实修基础,且达到相应的证验。之后再运用这些术就能够头头是道,真实无妄,不至于说反伤了,象小孩子玩刀枪反而被自伤——这是前提。这是一个道学学者或者说一个传承人,必须要的,必须得有初步的元神主事,有元神主事这个基础才能够把这些“术”用起来,不然的话不是你用它,而是它用你,不是你用它的话,你就被这些术给束缚住了,本末不能倒置。在体用明晰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术”尝试在当代用起来,我们逐一简单的介绍一下:


数易学是道学里面的基础框架。这套数学,以河图之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小衍之数、万物之数、五行之数等等为核心的代表,还有洛书之数,洛书之数是后天八卦之数——以这套数为代表。这一点在道家大成净土法的班上讲的少,在无为法的内训里面我们每次都讲这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核心的功夫——这不是理是功夫。数易学解答了,我们宇宙如何由惟一的独来独往的一颗至精,怎么样编织成我们的芸芸万象,以及芸芸万象所遵循的数的规律。在道学里面,我们指出,宇宙和生命的共同本体不是心,不是先天一炁,而是至精。我们推证出并且也能实证到,宇宙之根源处,没有很多其他东西,只有一颗至精,就像我们的《文始真经》里面讲的,“道无鬼神,独往独来”,这个宇宙只有一颗至精在那里独往独来,是怎么样独往独来,怎么样由“一”开始左旋右转,然后经历一~十的数的圆满,然后凝结成河图,以河图为枢纽,诞生时间、空间跟引力,宏观层面的引力如何和微观层面的量子力统一协作,然后创造出无生命的物质,然后从无生命的物质世界里面如何在必要前提具足的情况下诞生出生命,而且生命如何由低级到高级,这样一步一步的将来的终极走向是什么?全部都有严谨的数易学做基础,它的符号是中文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有我们的阴阳五行,全部都在数易学里面。它跟西方有“0”的这套数学不一样,西方的数学是有“0”的,其实0这个数字也是很荒谬的,因为在现实世界里面找不到0代表的完全虚无的状态,没有。所以西方数学只能称为后天之数,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他们玩的是后天之数,真正的先天之数是道学中的数易学,是大衍之数,万物之数等等,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一到十是如何排布成河图之数?他们跟连山归藏乾坤这三坟有什么样的差异?在三坟里面如何推导出空间?——注意,空间不是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弯曲的,而是圆形的——如何推导出引力就是太极?这都可以从数易学里面做精准的精确到数字的推导,所以我们讲以道学指导科学,在学术上面的底气,来自我们有严谨的严密的超越的数易学。数易学排在道学子学科的首位。


统验学,就是是怎么样去印证的学科。我们要想能够在科学重围之下,让道学这门学科能被世人认可,我们的做法是,我们无需、不用或者绕过科学的印证,也就说我们不需要用科学去印证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既然不用科学去印证,那用什么去印证呢?这个问题我们抛给大家去体悟一下。(同学体悟:一、是不是实践,不是用科学的逻辑,那么他是用惊艳的事实吗?二、道眼玄览)


我来讲讲,其实这个答案是很简单的,但是自从大多数人被科学洗脑之后,就变得不简单了,就像皇帝身上没有穿衣服,是很简单的事实,但是在识神主事的成年人的看来,都不敢说,对吧?这个简单的答案就是,印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拿科学来说也是需要印证的,科学一开始是在中世纪冲出宗教神学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学科,当时的宗教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怎么样?是冲出束缚的科学用实践去印证,对不对?插一句,“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心”这个命题,等我们把十大道学经典的注解搞完之后,如果有精力,我的想法就是给这个世间做一堆事情、只留一本著作,就是写道学体用的,而这里面肯定还有一个命题,是我要做论证的——那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没有外星人,慢慢去做印证。


那话说回来,在当年这个哥白尼他们怎么样给了当时的中世纪的教会一巴掌呢?最后搞得哥白尼的拥护者布鲁诺被判火刑了?用什么手段,说到底还是用实践对吧。


当两个球从高处同时下落,怎么知道它们是否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用什么去验证呢?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精确的实践验证对吧?精确的实践就是实验。而在道学里面认识到所有科学的实验都是有局限性的。什么局限?人为的局限,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例子说不是人为的实验,所谓的实验全部是人为的实验,人为实验意味着有什么?意味着有个观察者,有个观察者的这种实验本身就有局限了。有观察者意味着,对这个事情有观测,一旦有观测之后,观测行为本身对事件是有影响的,如何把影响减少到最低?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统验学。

统验学是以自然以社会的原生态的客观的现象,用尽量吻合事实的不经人为设置的客观现象,作为我们的实证。比如说我们在将来也要提出一系列的假说,我们认为光速是可以超越的,时空的禁锢是可以打破的,我们用什么去做实践?用事实。所以统验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超越实验室环境的一种尽量接近——也只能说是尽量接近——自然和社会真实面貌的一种事实的反映,这种反映也是实践,但是更接近原貌。


统验学的相关实验印证体系要由我们来提出,是符合道学特征的最客观公正的验证体系——这个语话权不能给别人拿去。我们提出如何印证的指标以及如何印证的条理框架之后,我们再用大量的事实去印证事情,用经得起历史验证的大数据检核,才能够慢慢有一系列的真实的实践,去印证这个理论的真实性。由术的理论的真实性,慢慢的确立至道修炼的本体,道学这个学科才能够印证起来,这就是统验学。


下面我们简要说说宇宙学。宇宙学是古人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上对宇宙的一种认知,宇宙包括了地球,包括虚空——虚空包括时间,时间包括空间。道学里面的宇宙学,是与人事息息相关,就不展开讲了。


地理环境学重在研究我们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以及怎么样处理跟这个环境的关系,说通俗一点就是风水。

运动学,包括武术、包括一系列的以动态训练为主的一些功法,尤其是对抗性的功法,这个也很重要,以后有时间、有财力、精力,大道家园会在这方面多一些实践,我们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想法,是因为我发现传统武术并不是不能实战、不能上擂台不能竞技,而是太缺实践了。如果以西方的对抗性训练为技术,以中国的传统的武术训练为本体,应该来说能开发出人体更强大的一些潜力,能培养出一批即使没有泰森、阿里的重量级,但其实战能力比他们更胜更强的一批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可以反过来印证这个学说是正确的,这个很关键,而且这种运动学需要悟性,也能培养悟性,这个更关键。


中医学,这里说的中医的中,是指综合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我们现在运用的治病的中医。应该来说,是以原传的中医学为内核,包括的西方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


制器学,是将道学的一些原理,尤其是建立在对物质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道学的一些原理具体应用于实践,变成一系列我们看得见的发明。制器学的前提是要建模,建一套什么样的模型?以数易学为表达框架的模型,建模之后慢慢的由理论转向实践,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用“信”来凝聚社会的一系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条件具足,制器学——我认为将是划时代的,为什么说是划时代的?几年前我刚出来讲学的那个时候,解读过一些量子力学,我后来还找到很久以前的作品,我发现01年时候对力、时间箭头跟人的关系还做过一些解读——我们先不说以后,我们仅仅把这些里面包括的一些道学图式应用起来,就惊讶的发现,所发明的图示甚至能活起来有生命。如果具备充分的条件,从里面可以看到有很多、很好玩的东西可以深挖出来,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个房间装在一个拳头大小的东西里面;我们可以在这些虚空里面划一个缺口,直接穿越到某一个地方;我们也可以制造一种圆形的滚动的飞行器,让它打破光速的限制;我们可以将能量从虚空之中生发出来......这些都是制器学里面的应用,原理全部是在道学中的数易学,在三坟周易里面都有记载,只不过在当代的应用,我们还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

术数学是古典应用,指的是四柱、梅花、六爻、奇门遁甲等等一些应用,这些古典应用我们的建议是,选择一门学会、练熟、用好,因为它虽然不是本体,但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思维的训练,作为锻炼我们的元神的整体系统能力的基础。


优生优育学和临终关怀学,我们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协会的课题,就是我们大道家园所属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我们先申请申报为研究课题,拿到课题号,然后在将来的5~10年之内,应该来说主要精力会放在这方面。这两个方面很重要。在道学里面的15个应用中,最终能改造人的应用是这两个。优生优育是在备孕之前做干预,而不是说胎教,胎教已经晚了。在备孕之前做干预,干预的是先天的,这样的干预如果能做成功,甚至可以在本质上提高人的教育水平,后天的教育已经太晚了,太晚了,道学里面的优生优育干预是真正的先天的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