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做招聘的感受

從事HR工作五年,做過一些招聘,量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些感受,供找工作的朋友參考。當然,其中有一些觀點是個人好惡。
  
  先介紹一下公司和崗位背景:
  服務過的幾家公司都是很正規的公司,規模未必很大,但做事循規蹈矩,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招聘的崗位也是行政、人事、財會、IT、客服、銷售與市場等不要求特立獨行的崗位。
  
  首先說發送簡歷的渠道,一般在廣告上我會要求不要發附件,一是怕病毒,二是怕有的文件打不開,事實上不管怎樣,我還是會打開試試的。當然不排除有的HR直接把有附件的簡歷刪掉,或是系統直接就刪掉了。保險的做法是發兩個email,一個帶附件的,一個在正文中。
  
  我們在系統裏設了自動回覆功能,但是系統收到你的簡歷不等於你的簡歷能打開,所以如果不放心,不妨過兩三天再發一遍。但是千萬不要一個接一個地發,有時我會在同一時間收到五六封完全一樣的應聘的email,這時候就會很討厭這個應聘者。Email的Subject要清晰,寫明應徵職位,職位編號等信息,便於歸檔。同時,email的個人信息設置也要清楚,這樣便於HR在成堆的簡歷中找到你。
  
  我不推薦郵寄和傳真的渠道。首先在時間上就耽誤了,而且不便於存檔。傳真還加上不美觀的缺點。如果一定要郵寄,請用大信封。如果你的簡歷超過一頁,請把它們訂在一起,並在每一頁都留下你的聯絡方式。各種證件的複印件這個階段還不必提供。
  
  現在談談簡歷的內容和形式。
  
  在簡歷的第一部分(不超過半頁),我希望能看到: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聯繫方式、地址、求職意向和個人簡介。如果個人簡介寫得好,即使簡歷再長,我也願意認真地看下去。所謂的HR幾十秒看一份簡歷是真的,有時候幾秒就夠了,但這只是爲了汰劣而不是選優。對於有價值的簡歷,我們是願意認真研究的。如果這是一家大公司,要寫清楚自己所在地以及申請職位所在地。
   建議在這裏不必出現的內容是:婚姻狀況、戶籍、身高、體重、照片、對自己相貌的描述、對待遇的要求和地址。(招聘廣告有要求的例外)可能大家會注意到做爲HR,我希望瞭解candidate的地址,但是又不建議大家寫出來。這是因爲對一些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的初級崗位,我希望能找住得近的candidate來擔任,這樣相對比較穩定。有的年輕人一開始覺得什麼都不是問題,但可能上了兩個星期班就因爲距離的問題而辭職。其它幾項都是不重要,或風險大於收益的項目,所以建議不要出現。 
 
       在內容上,以下內容請不要出現,否則有可能丟分:政治面貌、家庭出身、中學教育(除非是最高學歷)、學校情況、導師情況、所服務過的公司介紹(但應說明行業與性質)。
  
  對自己的概述是很重要的,應該包括必要信息,以客觀事實爲主,主觀的內容不宜太多,而且用詞要平實。對於一目瞭然的東西不必提。什麼重點大學/名牌大學,英語聽說讀寫佳等等都不需要。這些雖然是賣點,但是,哪些學校是好學校誰都知道,特意點出來就有炫耀的味道,如果只是一般的一類大學,這樣寫就更讓人覺得可笑。其實在大部分公司和大部分崗位,外語水平並不重要,不會因爲你只是四級或不會說英語而丟分,但如果英文只是四級,卻說自己英文如何好,會讓人很反感。
  
  獎學金可列可不列,如果是很一般的,或者不寫,或者含糊。我見過的最有意思的是說獲得丁等獎學金。老大,丁等還要說這麼清楚?!
  
  對於應屆生,我喜歡那些參加活動、組織活動的人,卻不喜歡那些列舉學生會頭銜的人,也不喜歡說什麼自己綜合評價排多少的人。應屆生的簡歷一般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這時候形式就很重要了:整潔美觀的排版,誠懇的表達,流暢的語言,乾淨的文字(絕對不能有錯別字!!!)其實對應屆生,我會建議不必準備簡歷,好的應聘信更合適。
  
  最讓人討厭的應聘者就是不發自己的簡歷,卻要求瞭解更多公司和職位的情況,甚至說:“請把資料發給我看看”。或是列出問題清單,要求HR回答。對這種人,我的做法是直接刪掉。
  
  關於是否可以電話查詢或是直接上門。各公司的情況不一樣,對於開拓性的職位,我欣賞這樣的應聘者,但對於其它職位,我覺得他們是不尊重規則的人。我見過的最討厭的做法是先打電話詢問,假稱是爲朋友問,後來又直接上門,勉強爭取到了面試機會,卻不帶簡歷,說什麼覺得面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這個人有兩個錯,第一假裝幫朋友問,但是被發現了;第二,不準備簡歷還理直氣壯。
  
  對於簡歷中的水份,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公司會做背景調查,反正我是一直做的。能查出很多問題,也發現很多HR不夠專業,會披露不該披露的信息,甚至個人判斷。有時candidate自己提供的聯繫人也會有問題。所以請大家不要做假,也不要隨便提供做背景調查的信息。因爲你不知道他們會說什麼,你也不知道你的新僱主會不會貿然打電話找你的現老闆查詢。
  
  關於面試,已經有很多人說了很多了,在這裏只提五點:
  1. HR再nice,也不要把他/她當作朋友,至少在面試階段;
  2. 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繞圈子,不要猜測,不要用標準答案來回答問題,HR看的面試的書也不少,一眼就能看出來;
  3. 不要稱呼HR“老師”;
  4. 在讓你問問題時,可以極簡略地再強調一下自己具有的優勢,如果剛纔沒有表現出來;
  5. 英文面試不怕聽不懂,就怕不懂裝懂;不怕說得不好,就怕不敢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