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佛法?(1) (沈家楨博士著)

—美國佛教會演講詞



前言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怎樣纔是佛


人類思想的病態


怎樣消滅病態


隨時隨地可修的方法


前言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很少有超過一千年以上的統治時間,中國的周朝,號稱是一個極長的朝代,前後一共也不過八百多年;羅馬帝國,在東西分裂以前,統一的時期,也不過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回教是最年輕的一個,到現在也已經一千多年;基督教則將近二千年;佛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都已超過兩千年。世界上以億萬計的個人死去了,萬千的家族滅絕了,萬千的國家和民族衰亡了,獨有宗教卻能在各種激盪變亂中長存不墜。這個鐵的事實,說明宗教是全人類的一個永恆的需要。這個需要是超國家、超民族、超時間和超空間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類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類一天,就有宗教一天。有些人以爲食和色是人類兩個最根本的需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食和色是人類兩種生物性的需求,人類還有一個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需要,那就是宗教性的需要。請注意:這裏所說的‘宗教性的需要’,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類心靈對真理永恆、圓滿,或至善、至美、至真的不停的追求。在這個片暫,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類最是需要心靈的依託,憑藉和歸宿。人生有許多非人力所能補救的缺陷和迷悶,悲哀和苦惱,這些一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解釋和安慰。因此,宗教的需求,是人類最根本的三大需要之一。它的力量,有時遠勝過其他兩大需要。因爲這個緣故,宗教才能在世界上留存這麼久!


以上系就需要的觀點來說明宗教的重要性,現任再就因果的道理,來檢討爲什麼宗教會在世界上永久留存。


古代的帝王,大都說不上有什麼政治理想,憑藉權術與武力,得了天下以後,就樂享其成,還要把天下傳給子孫。他們的目的或發心,多半是自私的,絕少有廣大的理想和悲願。根據佛法所謂‘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原理,以這種發心爲因地,焉能生萬世太平的果呢?現代的政治領袖,則都以自已的國家或勢力範圍的利益爲前提。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正義,更不惜犧牲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與安樂。這種有限的心量,自私的企圖,和不擇手段的唯利主義,怎能爲全世界人類所景仰,而能永恆的在全世界人心中長存呢?宗教之所以恆久留存,就因爲他的教義多半是超國家、超種族和超現世的,在教義上具有國家性和種族性的宗教,例如日本的神道教和猶太民族的猶太教等,雖然也能因其具有宗教的超現世性,而能在其本國或本族長存不替,但終究不能超越國族的界限,成爲一個世界性的宗教,這就是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明證。世界上任何政治主義及政治措施之所以不能在世界上留存長久,就是爲這種主義或措施,每每只是爲解決某時代當前的問題,或人生某一部分的問題。其‘發心’既偏狹,其意圖多自私,所以其價值微小,不夠條件在人心中永恆存在。宗教就不同了,宗教的著眼點,不但要解決人類當前的問題,而且要解決人生永恆的問題;不但談人生,而且談人死;其心量不但超越國家、種族和階級,而且超越現世。所以宗教能長遠的爲全人類所需要。因爲現世的一切,縱然能夠滿足,亦不過是暫時的,人類絕不能因現世的滿足,而以爲得到真正的滿足。


以上說明宗教對人生的意義,也說明了爲什麼二千五百年迄今,佛法的需要和價值,而愈見得明顯,愈有研究及身體力行的必要。


什麼是佛法呢?通常介紹佛教或佛法,多是從歷史的觀點來敘述,從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出家、成道、傳教講到以後分南進的小乘佛教及北上的大乘佛教,以至傳入中國後分各宗各派的說法。這種用歷史的眼光來介紹佛法,雖然有它的價值,但對於‘佛法是什麼?’的這個問題,終究遠僅說明了外表,而沒有深入骨髓。我今天並不想用三言兩語在這短時間內。就可徹底解答什麼是佛法,但想不採用歷史性的介紹,而試將這個大問題,同三個不同的方向來說明;至於我這種講法,究竟是否能使各位得到益處,還是要請各位不吝批評指正。


那三個不同的方向呢?第一是比較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目的是在用襯托的方法來說明佛法。第二是以大乘佛法人人都具佛性的真理爲中心,說明我們還未成佛的原因及何以修禪定是成佛的途徑。目的在用直敘的方法深入佛法骨髓。第三是針對現代一般人的生活情況,介紹若干符合佛法修持原則而人人可以隨時隨地容易實行的方法。目的在使人人易於自己體驗,逐漸引入,終有一日,明白佛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一般人都以爲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種宗教的一種,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異;其實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著大大的不同。在今日人類思想紊亂、彷徨,各種宗教都在聲嘶力竭想挽救這個崩潰的趨勢的時候,這些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點,正是說明佛法爲什麼是頂偉大、徹底、積極,足以擔當起挽救狂瀾,解脫人生痛苦的最上法門。


我這裏的所謂一般宗教,是指基督教、猶太教、回教等而言。這些宗教,在他們的教徒之間,也許認爲彼此的教義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我們如用佛教的教義來和這些宗教的普遍宣傳的教義比較,則覺得他們的基本教義,實很少大不相同處;因此爲易於說明起見,我將佛教以外的宗教,列爲一個系統,而拿佛法來和這個宗教系統作比較。


我歸納比較的結果,認爲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七個大不相同之點:


一、佛法否認上帝造世界最初的開始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猶太教也好,或其他任何宗教也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上帝,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上帝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卻不承認有這麼一位創造世界萬能全能的上帝,因爲佛法在基本理論上,根本不承認有一個創造世界的最初開始。佛法的理論:‘開始’這個觀念,是因人類‘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萬千的因果關係,爲其本身的思想便利起見,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一個假想或假定罷了。


讓我舉一個例來幫助說明:譬如講今天這個演講吧,大家都說是八點鐘開始,九點鐘終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演講是有確定的開始,和確定的終了。但是這個演講絕不是一個最初的開始。因爲顯而易見地,在演講開始之前,還有其他許多‘因果相續’關係的存在。八點鐘以前,各位或在家中,或在其他的地方,紛紛到這裏來。這些都是在演講會以前所發生的事。對這些事而論,八點鐘的演講是終了而不是開始。演講會之後,各位又紛紛散去,坐車的坐車,走步的走步,這些都是在演講會以後所發生的事。對這些事而論,九點鐘的散會是開始而不是終了。因此‘開始’這個概念,只有在對某一特指事物而言時,方有其意義,否則說沒有意義。最初的開始,或絕對的開始,是根本無意義的。


一般宗教的‘宇宙原始’論,即是犯了這個錯誤。將漫漫無窮無盡的宇宙‘因果大相續流’硬生生地憑著自已有限性的意思將它截斷,硬說有個開始。因爲有這麼一個最初開始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個創造世界的萬能上帝來。問題是:上帝如果是萬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爲什麼不把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這些苦痛的衆生,當皮球一樣,一腳踢上極樂天堂,豈不痛快!可是事實上,他沒有這樣做。


實則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上的假定。上帝這個概念,是由於古代人民震懾於宇宙間許多不能解釋的現象,如雷電、地震、海嘯、瘟疫等而來。人類創造出來這個‘神’的觀念,不僅對宇宙現象的奇妙,有了解釋,同時也滿足了人類實際的需要,使他們得到了‘安全感’。這種觀念,在人類政治社會的進展上有它的價值。可是要談真理,這種人爲的假定,就很難自圓其說。佛法不但說明‘最初的開始’是人類有限性思維的產物;而且告訴我們,這個創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中的幻象。佛法的智慧因此超過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義,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最大的一個區別。


二、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


佛教裏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薩,也有天神;但是佛教裏的至尊的佛卻與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說明這一點,我想先對‘佛’下個簡單的定義。通常我們簡稱釋迦牟尼佛爲佛。在歷史學家的眼光裏,釋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餘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裏,釋迦牟尼佛是這個世界裏佛教的創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裏,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在無盡世界中,無量諸佛中的一位佛。我這裏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複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裏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


佛不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萬能的上帝不同,釋迦牟尼佛且告訴我們:這個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是像平靜的湖面上起了波濤,失去了明鏡似的水面一樣;人類戀著於外境及現象,與假定的諸般設想,爲所謂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於奔命,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因此埋沒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無限的能力,不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地,不能從煩惱苦痛中解放出來。佛陀(釋迦牟尼佛)說法應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導衆生,開顯其本具的佛性。佛的悲願,是要使人人及一切衆生都成爲和自己一樣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類及衆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其他的宗教則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遠二個對立的單位。上帝是上帝,人是人。這位萬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上帝的救度。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典,死後纔可以上天堂,去和上帝住在一起。可是人卻永遠不能成爲上帝,上帝與人之間,始終有一條鴻溝。基督教和回教中,有所謂神祕主義派,雖也能達到很高的所謂‘與上帝合一’的境界,但此‘合一’:Unification with God:,始終意味著一個二元,人畢竟不能完全成爲上帝,只能與上帝‘合一’而已。此一對立:Dichotomy:概念,實爲其基本教義的限定所形成。因此許多有高深境界的耶教聖哲,如埃克爾(Meister Eckhart)及回教聖哲阿哈那佳(Al hailaj)皆被指爲異端。前者受到教會嚴厲的譴責,後者竟身遭遇害而被處死。


佛不以自己成佛爲滿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導大家如何成佛。這一個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懷抱,其偉大及深廣處,確在一般宗教之上。總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爲使自己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爲使一切衆生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應該珍惜佛陀傳給我們的教導方法,加倍努力,開顯我們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圓滿境地的人格。


三、佛法是一個具有包含性及圓通性的教理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築在人人平等、衆生皆有佛性的理論上,因此在佛教中,找不出像基督教十誡中的第一條:‘你不可相信假神’之類的教義。基督教徒,以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等等所信奉的神爲邪神;回教徒或印度教徒,也認基督教徒的上帝爲邪神。彼此都說,你不可信奉假神。問題是那一個宗教的神是真的,那一個是假的呢?這一個爭端,竟致用戰爭去解決,十字軍東征,和基督教的新舊教戰爭,都是歷史上的實例。佛教就沒有這種毛病。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沒有排外和專橫的氣氛。進一步說:佛教的大包涵性與大容納性,能包涵容納一切宗教的教義。任何宗教中所講的理論,佛法中都具足。但佛法中不少的高深道理,卻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來。


例如就慈悲救世這一點來說:佛教不但與其他宗教有共同的講法,還進一步有無緣大惡,和同體大悲的說法。廣大菩提心和無盡莊嚴的菩薩行願,以及甚深廣大的空慧學,也是在任何宗教教義中找不出來的。佛法絕不詆譭其他宗教。佛法相信衆生根器不同,教導之法,自不能泥一。各種宗教與哲學,皆有其價值和功用。各種宗教,皆能在某一時間空間中,對某一類衆生髮生教化與利益的作用。依循任何一種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現世和未來世得到利益安樂。但如果要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的條件。佛法認爲一切宗教,只有深淺的區分,頗少邪正的差別。對任何一個問題,佛法都有幾種不同深度的解說,來適應各種衆生的需要。佛法這種包涵容攝萬象的特性,真是廣大無邊,不盡其際,難測其底。


再舉例來說: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們,都能瞭解和容攝低級智慧人的境界;但低智人,卻難夢想,更不能瞭解或涵攝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學家能瞭解涵攝普通人的常識,但普通人卻不能瞭解,更談不上涵攝物理學家們的見解與境界。唯大海水可納百川,亦唯深廣的佛法,能攝盡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四、佛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一般宗教都說:如果人不信從上帝,或是觸犯了上帝,上帝就會發怒,會處罰人,甚至於會將他永遠打入地獄受苦。在各種宗教的記載中,很容易見到上帝震怒,降災懲罰世人這一類的故事和訓誡。基督教的最後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爲這個最後審判,可能將你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如果這些話是真實的,人類當真太不幸了。上帝最初就不該造人,無端被製造出來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禮,就被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瞭解的事。我們姑且先退一萬步,假定有這麼一個全能上帝存在。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上帝的性格。上帝如果會發怒送人入地獄,他就是一個有嗔恨心和報復心的人。嗔恨心是一種喜惡的煩惱現行,一個人有嗔恨心,就表示他的填煩惱種子,尚未斷盡。各位現在在聽我演講,也許此時此刻,並沒有發怒—至少我希望如此。但這並不表示,各位沒有發怒的能力。假使我此刻走下臺來,無緣無故的,在你臉上,打一個耳光,你馬上就會發怒。這說明貪、嗔、癡的潛能(種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易消滅,一遇外緣,馬上就現行。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會發怒,會懲罰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斷盡嗔煩惱種子的人。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凡夫,根本還未解脫,更說不上是圓滿至善的神!


佛不會發怒,不審判衆生;佛不會發脾氣,送人入地獄。如果人會入地獄,那是他自己的業力,送他去的,絕不是佛懲罰他而將他送入的,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獄,佛還要入地獄去救他出來!所以,佛法絕不會恐嚇人說:‘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則佛陀發了怒,就會送你入地獄。’相反的,佛法卻鼓勵人,入地獄去度衆生。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這種精神的表現!我們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的上帝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勝和偉大了。


五、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


因爲佛法的基本教義,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寬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現的,只是寬容和民主精神,與其他宗教的獨斷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個鮮明的對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沒有宗教迫害和異端裁判等等事蹟,而相反的,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有絕對自由的發言權,都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批評其他宗派的主張。其民主精神和重視真理的態度,發揮到盡致時,竟至於‘呵佛罵祖’;在闡明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時,居然說佛是‘乾屎橛’,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這種精神,何等徹底!何等豪放!在那一種其他宗教裏,找得到這些表現呢!在其他宗教裏,上帝或教主所說的話,是神聖不可過問的。上帝的話,錯也好,不對也好,教徒只許全部接受。但佛法卻不然,佛教徒對佛陀所說的話,可接受或不接受。因爲佛陀所說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說的某一部分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分的道理。


在佛經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向弟子及聽講的人說:‘我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總是勸導聽衆,研究真理,注重理性,從沒有用威嚇強迫的口吻或手段來叫人聽從的。妙法蓮華經上明白的記載著:在佛要講上乘難信的佛法時,竟有五千聽衆,自以爲已經得到了解脫,不願聽講,離席而去。佛陀不但沒有發怒,追究或責罰,而只是說:‘他們機緣還沒有成熟,與其聽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業,還不如讓他們離開,也是好的。’這是何等的包涵,民主及偉大!


六、佛法的愛是無限的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你要愛你的鄰居’,‘你要愛你的仇敵’,這些訓示,都是很偉大的。由於基督教的教義,已經超越了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所以能夠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義,雖多能超越國、族、人類和現世,卻不能超越宗教。愛仇敵可以,但是絕不能愛異教徒!一切可以忍讓寬恕,一但涉及上帝和宗教,不寬容不博愛的精神,就馬上暴露出來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異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來的人類嗎?同是上帝的‘子女’,爲什麼無端製造了出來,又要送他們下地獄去永遠受苦?他的博愛,究竟在那裏呢?


佛法的博愛和大悲,則是無限的,絕對的,無條件的。佛法的愛,不只及於全人類,而且及於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愛仇敵,而且叫人要愛異教徒。恆沙(印度恆河的沙,這是佛經裏常常引用代表極多數的意思)衆生,若不度盡,誓不成佛!進一步從哲理的觀點來說佛法的愛,它是超越一切相的。這超越一切相的愛,和不可思議的空性合一,於了達一切法不可得中,無緣大悲,任運興起!這個空悲不二的哲學,是佛教教義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議之處。這些教義,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但我想趁這個機會,在這裏提一提,使各位有個印象。


西藏嘎馬巴大師的‘大手印’願文中,有機句說明上述的教義,非常有力:


衆生自性雖常爲佛性 由不了知無際飄輪迴


願於苦痛無邊有情衆 恆常生起難忍大悲心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 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


此離錯謬最勝雙運道 願不離此晝夜恆修觀


諸法與此心的無生空性,是法爾現成的。情感至極的同體大悲,也是本來具足的。悟證諸法空性時,大悲心會不假做作,任運生起,這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事情;對於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不能開顯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會生起無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見我們衆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覺得衆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己的不夠圓滿,所以他會自然地盡未來際,去成熟一切衆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業。有修證的學佛人,能常常有‘我與諸佛同一體’的境界;而十方諸佛卻時時刻刻在‘我與衆生同一體’的境界中。唯有從這種高深的法爾境界裏興起的大悲與博愛,方纔是平等的,無偏私的,最徹底的,最圓滿的,和超越一切分別和限量的愛。


七、佛法所教的往住淨土他教的永生天堂不同


一般不夠了解佛法的人說:基督教徒祈禱上帝,死後登天堂,和佛教唸佛往生淨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話表面上看來,好像不錯,但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別。


其他宗教裏所宣傳的天堂、地獄,似乎是和這個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天堂、人世及地獄,似乎包括了整個宇宙。人世是暫時的考驗場,天堂或地獄,纔是真正的人生之終點。這是一個有限的及消極的論調。佛教所講的淨土,卻根本與此不同。佛法的宇宙觀是無限的。大乘佛教,在開顯諸佛廣大莊嚴境界時,明白地說明宇宙的無限性。恆河沙數世界,也僅是無盡法界中的一粟罷了。所以其他宗教裏的天堂,只有一個;而佛法中的淨土,卻多得不可思議。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只不過是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的法界中的一處淨土罷了。進而言之,佛法中了義的淨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東方、也可以即是這個世界。維摩詰經裏說:‘心淨則國土淨’。你能自淨其心,此土即是淨土。所以往生淨土,與投生這個世界,本質上並無不同,也絕對不是一切的終點。


其他宗教裏所講的登天堂,所謂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樂的。佛法根據因果的原理,認爲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無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將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後,還是要掉下來的。像仰天射箭一樣,勢力盡了之後,箭就又回跌下來。佛法的往生淨土,是說憑藉著你的淨因,你就能夠到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淨土)裏去而已。在諸佛宏願的感應下,整個環境都能助你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願力,並不一定永遠住在這個淨土,而是要到他方無盡世界去和再到這個世界來度脫衆生。


綜結的說:住天堂去享樂實在是有限宇宙論者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而往生淨土去修行,則是無盡志願菩薩的方便莊嚴!


怎樣纔是佛


佛法與其他的宗教的教義,不相同的地方很多,前面所列舉的七點,只是撿最普通及比較容易懂的來說,目的想用襯托的方法,幫大家對‘什麼是佛法’增加一些瞭解。現在進一步從另一個方面來研究:(一)怎樣纔是佛;(二)人類什麼缺憾所以不能顯現這本具的佛性;及(三)佛陀傳給我們什麼方法使我們可以修煉以達到理智、情感及能力都同時存在在最圓滿境地的人格?


前面我已對‘佛’試下了一個定義: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我這裏必需說明一下,這個定義,並不能表示絕對的佛性,而只是憑人的腦筋思想範圍內,想對佛性作一個比較容易瞭解的解釋罷了。說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也就是說:佛是大智、大悲和大能的人。什麼叫做大智、大悲及大能呢?讓我逐一的解釋一下:


第一、什麼叫做大智


佛的大智,包括兩方面的大智慧:一個是縱深的,一個是橫面的。這個縱深的智慧,佛家稱爲‘如所有智’;這個橫面的智慧,佛家稱爲‘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深入法性最深一層的智慧;‘盡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智慧。


我們先來談談‘如所有智’:我面前有一杯水,這杯水在常人的眼光看來,不過是一杯解渴的飲料而已。可是在化學家的眼光看來,卻是氫二氧一的化合物。在物理學家的眼光看來,是無數的電子活動,或更近代的看法,是能Encrgy的一種形體。在哲學家的眼光裏,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或本體的表現。在菩薩的眼光看來,是心識變現的幻相。在佛的眼光裏,卻是圓滿佛性的流露。因此證明,對同一事物,瞭解的深度,竟可以有這樣的差別懸殊。佛的‘如所有智’,不但要透過凡夫、科學家、哲學家的境界,而且要透過聖哲們的境界,處於法性盡地,不可思議的如如境地—法性實相。這種境界,非語言思慮所能及到,只能以‘如’字來代表,所以這個智慧,佛法里名之曰‘如所有智’。


什麼是‘盡所有智’呢?‘盡所有智’就是無所不曉的智慧。這種智慧的說法,是很難爲一般人所接受的。一個人怎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呢?莊子說得好:‘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廿世紀的人們,對於莊子這兩句話,尤其痛切的同感。從前的時候,也許還有所謂‘通儒’三教九流,無所不知。在今天,一個人一輩子研究某一種學問的一個專題,就夠他一輩子的努力了,那能談得上‘無所不知’呢!因此一般人都認爲這種智慧是不可能有的。其實說這是不可能的人忽略了頂重要頂基本的一個關鍵,要曉得他之所謂不可能,是依據了人類習慣了的思想方法、特性及感覺來講的;而人類的心識形態,思想方法卻正是使人不能達到‘盡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障礙:這個毛病,如能根除,‘盡所有智’,自能顯現。


第二、什麼叫做大悲


大悲就是至上的、無比的,和圓滿的慈愛。至上的慈悲,是應該有兩方面的:一個是視一切有情如自己、無差別、無厭倦的‘平等大悲’;一個是顯、空雙融,無生心性中法爾流露出的‘無緣大悲’。


佛的大悲,不只是單純的高度情感,而是最極情感,與最極理智,融爲一體,不可分的‘智慧’。佛的理智和情感,是和普通衆生不一樣的。衆生的理智和情感,是相消而不相成的;是時高時低,此起彼伏的,是不能並起的。佛的情感和理智(悲智),卻是相成而不相消的,是同時並起的;是永遠保持在最上高極而不退失的。理智與情感,在衆生位,是水火不相容;在佛陀位,卻成爲水火相濟。理智與情感,在衆生位,是兩個東西;在佛陀位,卻融成了一個整體。這個不可分開的理智和情感,佛法上叫做‘無緣大悲’。無緣是理智之極,大悲是情感之極。至極的理智與至極的情感,化合爲一,就是所謂‘無緣大悲’;而其表現出來的慈愛,則是平等一律,不分怨親,不分種族,不分教派,甚至於不分動物植物,悲愛所庇,如陽光普照,所以叫‘平等大悲’。


第三、什麼叫做大能


佛的‘大能’,與其他宗教中研宣傳的上帝‘萬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萬能者,無所不能也。換句話說,萬能的上帝,如果高興,他有能力把所有的人類,一併帶到天堂,去享天福;可是佛陀卻沒有這樣大的能耐。佛的能力,雖然是無限的,卻不是人類思想中的所謂萬能。佛的能力,只能做助緣,而不能做‘親因’。其他宗教卻說:神不但能爲一切做助緣,亦爲一切的‘親因’。這是違背因果律,違反理性的說法。


剛纔我說佛的能力,是無限的,但卻不是萬能的,這句話需要解釋一下,我用一個譬喻來說:


太陽的熱能,是廣大無限的,但是我們的吸收或利用多少太陽能,則要看我們自己的努力及條件來決定。用一個普通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著一枝火柴;用一個較大較強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著一根木頭;現在科學家工程師可以用吸收鏡,吸收太陽能來充作工廠的能源。佛的能力與加持,應該用這個譬喻去了解,在不壞緣起,不壞因果法則之下,去了解佛的大能。


(未完,待續)

緣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