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犟人

這世界上有一類特別執拗的人,也就是那些俗話說的很犟的人。在他們的思維模式中,任何事情的處理都有固定的方式,不那樣就不行。跟他們打交道,要有適當的方法,否則會特別費勁。
作爲普通人,當我們在日常交往中遇到了特別固執、不易變通的人時,就要啓動“犟人”應對模式,冷靜應對。
首先,面對“犟人”,要多聽少說。
固執的人,通常因爲掌握了某些事實、經驗、信息,所以對自己的結論、方法特別自信。因此,他們的意見裏,合理的部分通常是存在的。我們若能放下爭執、辯論、爭勝的心態,通過認真的傾聽,不但能融洽雙方的關係,還能從他們那裏學到有益的東西。
多聽少說,體現了一種包容、尊重的態度,這是一種善意的表達。根據人際交往的黃金規則,善意更容易贏得善意,即便不能收到善意的迴應,至少敵意不會增加,這已經足夠好了。隨着敵意的降低,善意的增加,合作的可能性也就自然增加了。
其次,面對“犟人”,最好避免負面評論,而多做積極關注和評價。
所謂積極關注,就是對人持積極的態度,關注其積極因素,對不理想的方面則不予強調,語言溝通也以正向表達爲主。
跟包容、溫暖、正向看待自己的人在一起,堅硬的人也可能軟化。相反,若用否定、強硬的態度來對待別人,柔軟的人也可能變“硬”,像“非牛頓流體”一樣。
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又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還推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這些教導是極有價值的處世格言。若我們以爲別人身上一無是處,沒有值得欣賞的地方,這種自大狂妄的心態,反而比執拗頑固更令人生厭,需要警醒。
最後,面對“犟人”,要有靈活性。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倘若兩個人爭執起來,責任就算不是“五五分賬”,至少每個人都是有“股份”的。
以婚姻爲例。某省2018年的離婚調查顯示,有34.1%的婚姻破裂,是家庭瑣事引起的。這些婚姻裏,面對分歧通常是針尖對麥芒的相處模式,一個要這樣,一個要那樣,兩個人各自堅持,互不相讓地僵持着。當親情、感情、愛情耗盡了,婚姻也就走到了盡頭。
假如雙方能夠多一些靈活性、可塑性,很多矛盾是能得到妥善解決的。這種靈活性和可塑性,不必一定要雙方同時、等量,只要一方足夠柔軟,問題解決的希望就會大得多了。
傳統文化講“以柔克剛”,這個“克”不宜僅做戰勝、剋制來理解,“柔”其實也是“剛”的好搭檔,雙方若能“剛柔並濟”,就無往而不勝了。
總之,“犟人”並非不可接觸、不可理喻、不可合作。雖然他們形成倔強個性和習慣的原因因人而異,但只要我們心懷善意和尊重,真誠相待,“犟人”也能成爲我們的好朋友。
能否激發出一個人的善與美,不僅看對方的本性和本質,更考驗我們素養和修養,是我們自身水平的體現。與“犟人”相處,就是這樣一種考驗和鍛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