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書單——Season2_Loading

“無論任何事情,瞭解其本質非常重要。只有瞭解了本質才能提高利用效率。這樣一來,即使有新技術出現,也能很容易地理解並掌握。”——矢澤久雄

1.《計算機是怎樣跑起來的》

([日]矢澤久雄 著,日經Software 審校,胡屹 譯)

“計算機科學概論”圖解趣味版。從硬件到軟件,從軟件到網絡,從網絡到互聯網公司,計算機是如何一條龍服務的,可從本書找到答案,並將它們一線串起。沒有太多晦澀的術語表達,而是將它們進行轉述,猶如長者娓娓道來,不失其準確性、專業性及通俗易懂性。是一本不錯的入門科普讀物,查缺補漏讀物,“引進門”讀物。

2.《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

([日]矢澤久雄 著,日經Software 審校,李逢俊 譯)

“計算機組成原理”圖解趣味版。程序員編寫高級語言程序文件,計算機如何實現對應功能,一條龍服務,正是本書要闡釋的內容。從文件的存儲形式,到程序編譯、解釋,操作系統與CPU如何配搭,鍵盤、鼠標等輸入輸出設備如何喚醒計算機,著者用淺顯的話語慢慢述說。這是一本科普書,也是一本《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預習書。
另,本書部分讀書筆記見——
1.CPU.
2.數據存儲.
3.內存與磁盤.
4.文件壓縮.
5.運行環境.
6.編譯淺談.
7.程序員角度看彙編.
8.I/O.

3.《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

([美]阿圖·葛文德 著,王一方 主編,彭小華 譯)

著者是一名醫生,在尚未親歷死亡的年紀,卻幾乎每天都在親歷他人的死亡。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明明無法共情、體會,卻不得不去體會。書中有豐富的實例,其中貫穿始終的,也許也是作者著此書的源動力,是他伴隨父親生病、日漸衰退、死亡邊緣掙扎、離去這一過程中不得不直面的一陣陣靈魂拷問,那些在理性的醫學與感性的身體灼痛之間需要人給出答案做出選擇的問題。對於死亡,人們究竟害怕的是什麼?當死亡就快來臨時,我們能做什麼?誠然死亡是無人可逃避的話題,如何思考它,如何活着,書中給出了豐富的答案。

4.《西潮》

(蔣夢麟 著)

著者爲民國北大校長。這是他的一本自述,講述近代史時期,他的生活與思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瑣碎的變化,也包括國家局勢的變化。從列強侵華,變法改革,直至抗日戰爭,著者以書童、留學者、高校校長的身份變化,講述他所看到的世界與中國,闡明當時高知一分子的思想掙扎。無疑,是一本瞭解真實近代史生活的個人回憶錄。

5.《人工智能:像人一樣思考?》(知乎週刊112期)

摘自知乎平臺上的高質問答,答者爲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先行者、佼佼者。本週刊以Alpha Go的時事,展開一系列關乎人工智能的技術、倫理問題。對於普通人,不乏爲一本話術專業的科普書;對於剛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小白,不乏爲了解領域熱點問題的綜述;而對於資深人士,智者見智。

5.《北上廣深的年輕人》(知乎週刊110期)

知乎平臺上的高質問答合輯,主題爲北上廣深漂的討論。從地域差異、消費區別、行業優勢等方面,有數據的理性分析,有真實故事的感性分享,有國家地區的發展變遷,有對從前的追憶,更有對往後的展望。漂族是否撤退,亦或者繼續追夢,嘗試紮根?世界不缺故事,正是在這些小人物故事中,可以輕易觸摸世界的百滋百味。

6.《發現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美]理查德·費曼 著,弗里曼·戴森 作序,朱寧雁 譯)

費曼演講、訪談集。內容涉及費曼的童年生活、曼哈頓計劃時的生活、上學研究生活、教師教育生活、科學宗教思考等;聽衆是不同領域的人,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一線教師等等,還有願意讀這本書的人。費曼據說是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偶像,雖然這本書不是傳記,對於初識此大師的人來說,未能詳盡瞭解他的生平,但是卻在零星訪談中瞭解他的思想,瞭解他的成長,瞭解他的立場。不需過多專業知識,也能讀懂。

7.《錢德拉教授想做一個幸福的人》

([英]拉傑夫·巴盧 著,劉國偉 譯)

一本小說,對於普通生活有些浮誇的故事。主人公,錢德拉教授,經濟學家,諾貝爾獎擦肩者。在似乎即將接近人生巔峯的時刻,卻一落千丈,妻子離棄,諾獎花落他人,遭學生唾……搭進大半輩子的奮鬥,最終自詡爲失敗者。自此,他開始探尋生活的本質,尋找真正的幸福,眼睜睜看着破敗現實的發展,直至最後,終於悟出幸福的真諦,答案在書中。

8.《哈佛學子“無我”專注力》

(張勝男,單思聰,王子欣 著)

著者都是國內鼎鼎學霸,哈佛學子,與其說這是一本心理學說,不如說就是著者們的生活自傳。書中生活例子引用恰到好處,使得繁雜的理論易於理解。獨創模型夾敘夾議,多方論述,其理性、哲理便顯然流露出來了。書籍中談論的不僅可當作讀者的生活對照,也是未來計劃的獻策者。也許讀完書你我仍無法成爲“哈佛學子”,但一定頗有豐收之滿足。

9.《擺脫共情》(Against Empathy)

([加]Paul Bloom 著,徐卓 譯)

“我們不需要將共情完全剔除,但需要確保共情能接受理性的改變、塑造、引導和制約,以使其成爲我們可靠且有用的僕人,而非主人。”這是著者的觀點,整書論述的核心。書中內容並非討論如何做到不共情,而是討論爲什麼不能過度共情。有實例論證、有道理分析、有對立觀點比較區分甚至反駁。著者倡導的理智,在行文的字句裏可見一斑。

10.《誠實的信號》(Honest Signals——How They Shape Our World)

([美]Alex Pentland 著,張子柯 譯)

如譯者所說,“這本書所強調的社會化信號、網絡智能、社會感知等理念,涵蓋了物理學、心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等衆多領域知識……”。書中以人的心理分析爲主線,充分使用了各類嚴謹而準確的數理分析工具,以及一系列在不斷隨着科技發展而改善的人類信號採集工具。重要的是,明明書中的各類結論與研究手段,是基於先進的科技工具,但是書中文字讀來易懂又充實。不愧是大師之嘔心瀝血的項目。

11.《傅雷家書·學生讀本》

(傅雷 朱敏馥 傅聰 著)

睿智、冷靜、控制,優秀的音樂學家與生活家,躍然書中。家書的時間點,始於才華橫溢的傅聰,在動盪的年代,揹負全家乃至全中國的希望,獨自赴國外深造琴藝。父親傅雷與傅聰的探討,涉及心理、身體、學習、生活……貫穿始終的,不難發現,是爲父之心。整本書信讀來,印象深刻的是,傅聰與父母交流各領域上的自我認知與成長,不僅適用於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也適用於一切還沒有長大的大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