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一年突破1.7萬億的最全真相 | 鈦媒體封面特刊

 關注ITValue,看企業級最新鮮、最價值報道!

一年前的6月13日10點04分,足以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的時刻到來了——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時任上海市市長應勇、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共同推動啓動橫杆,科創板開板,也正式啓動了申報註冊流程。

隨後的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正式開始在上交所交易。

在過去的一年中,科創板的個股數量由最初的25只擴至110只。截至6月12日,科創板股的總市值突破1.7萬億,其中還誕生了3只千億市值的個股。同時,也有35家公司在上市申請過程中折戟。

與此同步,科創板開創了A股市場的多個“第一”:第一家紅籌企業、第一家特殊表決權公司、第一家尚未盈利企業……及至6月12日,開板一週年前夕,科創板出現了A股首單CDR(中國存託憑證)九號機器人。

新變化源自新制度,在科創板及中國資本市場首次試水“註冊制”整整一週年之際,鈦媒體網站不僅正式上線推出了“科股”頻道,《鈦媒體·封面》也推出了六月、七月特別合刊深度報道,也希望以這“科創板一週年記”爲主題的上萬字長文,回溯這1.7萬億市值的全部真實面貌,誰是最大受益者,如何受益,失敗者又緣何失敗。

科創板在主板發行條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精簡優化,精心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除設置了以“市值”爲核心的多套上市標準,提供了市值與淨利潤、現金流、收入、研發投入等指標不同組合的5套上市標準外,還特別針對紅籌企業和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另行制定了2套上市標準,共7套標準供企業自主選擇。

聚光燈下的註冊制開始從理念落到實處,覈准制下的“隱性枷鎖”被逐漸解開。

“A股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優刻得(UCloud)是一則典型案例。該公司2019年1至6月淨利潤同比下滑84.31%,在充分披露下降原因和風險提示後,這一問題不再成爲發行上市的實質障礙。而在覈準制下,如此利潤大幅度下滑的企業,可能並不符合隱性發行門檻。

緊隨其後,澤璟製藥以第五套上市標準“叩門”科創板。報告期內,公司尚無產品上市銷售,且尚未實現盈利。若對照傳統板塊的IPO門檻,其基本無緣A股市場。

企業把利潤下滑的原因和風險充分披露,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則交由市場判斷。這正是註冊制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自德勤中國的數據顯示,“受科創板新股發行的推動,上交所憑藉72宗IPO融資1105億元人民幣,奪得2020年上半年全球IPO冠軍。”

德勤中國指出,今年上半年前5大宗IPO分別爲京滬高鐵、石頭科技、華潤微、公牛集團、中泰證券,融資額分別爲307億元、45億元、38億元、36億元、30億元。其中,鈦媒體編輯也留意到,石頭科技、華潤微均系科創板企業。

截至6-7月,科創板從開板到首批掛牌的“一週年”時點,科創板上市公司正式突破110家,而所有110家公司的2019年經營業績均在年報或招股資料中予以披露,鈦媒體App編輯製作了十張主要圖表,並用詳細圖文作爲審視科創板的“週年成績單”,予以全面觀察。


科創板全景:85倍PE,上市企業近半來自長三角

上市企業110 家,首發募資總額1274億元,總市值 17233 億元,自由流通市值 2693 億元,整體 PE(TTM)達到85.3 倍。這是截至6月12日科創板週歲的核心成績單。

個股來看,科創板勢力已經在A股市場嶄露頭角。

以6月12日收盤價計算,“股王”石頭科技的股價達367.00元/股,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四;股價排名第二的安集科技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六位;股價排名第三的財富趨勢在全部A股中排名第七位。

有超過半數股票(63只)相較發行價翻倍。其中,8只股票股價相較發行價漲幅超過400%,26只股票相較發行價漲幅超過200%。

從公司體量來看,科創板公司總體仍偏小。

市值100億元以下的公司數量最多,共有59家;市值100-200億元的公司,則有27家;市值200-1000億元的公司12家,市值超千億的只有金山辦公和瀾起科技2家。14家市值200億以上的公司總市值達到了7040.3億元,超過了整體市值的50%。

從行業分佈來看,中國產業鏈上的短板或者說“卡脖子”領域,如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半導體行業)、醫藥生物(創新藥)等,可謂穩穩佔據“科創板C位”。

按照證監會的6大領域主題定位——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數量佔比達到42.7%,代表有金山辦公、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等;生物醫藥主題公司佔比達到23.6%,代表公司華熙生物、海爾生物%。這兩大領域就已幾乎佔據了 科創板的2/3。

而按照券商慣常採用的申萬行業分類方法,這110家企業中,計算機、醫藥生物、機械設備以及電子四大領域佔據了絕大部分版圖。

顯而易見,不論從哪一套行業分類標準看,“硬科技”是科創板的核心主題。

在這11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19 年歸母淨利潤增速超 50%的有 28 家,超 30%的有 41 家——可以作爲對照的是,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總淨利潤爲3.78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6.45%。

同時,這些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研發人員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市場板塊——110家企業研發投入2019年合計133.62億元,同比增長24.54%,其中22家企業去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超過50%。

科創板與存量A股一級分行業PE(TTM)對比,來源:廣發證券

市盈率方面,當前科創板整體 PE(TTM)爲 85.3 倍,其中醫藥生物和計算機最高,分別爲 183及136 倍,各行業市盈率均遠超A股的對標行業。

從地域來看,110家科創板企業中,22家位於江蘇,囊括了科創板五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除江蘇外,北京和廣東分別攬下1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此外,上海和浙江分別貢獻了15家和11家科創板企業,江浙滬上市企業合計佔比超四成。

總而言之,高成長、高毛利、高研發投入,以及投資者的高預期,刻畫出科創板的主要面貌。本期《鈦媒體封面特刊》下文還將分成醫療生物板塊、半導體板塊、化工板塊、有色和軍工等其他板塊一一作出板塊分析。

 

醫療生物:“疫情紅利”明顯,玻尿酸龍頭坐穩頭把交椅

作爲科創板的最重要的主力軍之一,按照申萬行業分類,醫藥生物門類共計包含22家企業。在其他門類中,還有三家企業與醫療行業密切相關,分別是:申聯生物,主營業務爲動物疫苗;邁得醫療,主營醫療耗材的裝配;潔特生物,主營醫療耗材。

爲了進行更全面地分析,鈦媒體App編輯也將以上總計25家企業定位爲科創板的醫療生物板塊。

總體來看,2019 年,科創板醫療生物產業整體營收爲131.28億元,同比增長28.5%(同期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增速爲12.98%);2020年第一季度,醫療生物產業整體營收爲 29.75 億元,同比增長23.13%(同期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增速爲-7.79%)。

可以明顯看出,科創板醫療生物產業 2019 年的經營數據明顯超過 A 股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尤其是在疫情衝擊嚴重的 2020 年第一季度,申萬醫藥生物板塊營收出現了顯著下滑,但科創板醫療生物產業卻保持了大幅上漲。

目前來看,科創板上市的未盈利企業也主要集中在醫療生物領域。

以澤璟製藥爲例,其是第一家使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成功過會的生物醫藥企業。自2016年開始,澤璟製藥長期持續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淨利潤爲-4.62億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正在開展11個主要創新藥物的29項在研項目。

而第五套上市標準,除市值要求外,並無其他財務指標要求。

第五套標準並無這些指標要求,……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半導體板塊:政策引導推動產業發展,但外部因素影響較大

2006年2月,國務院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正式提出“核高基”重大專項,即“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並且排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首,被業內人士稱爲“01專項”。半導體產業被國家和產業界所重視,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自此之後,半導體產業迅猛發展,技術、人才、資本駢興錯出。得益於政策大力扶持,以及自身的市場性和透明性,中國半導體行業企業紛紛選擇加入科創板。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於6月22日表示,科創板推出後,創新型企業到科創板上市非常踊躍,尤其的半導體領域,半導體行業對國家今後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接下來還會有一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正如方星海所言,科創板半導體陣營也即將迎來擴容,中芯國際、力合微等5家企業已成功過會,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

據鈦媒體App統計,目前已有12家半導體相關企業登陸科創板。分別是:睿創微納、瀾起科技、樂鑫科技、安集科技、芯源微、晶晨股份、聚辰股份、滬硅產業-U、清溢光電、神工股份、晶豐明源和華潤微。

從總體上來看,2019年科創板半導體產業整體營收達到153.35億元,營收範圍在5-10億元之間有4家,0-5億元之間有3家,三個層級分佈較爲均衡。但由於半導體領域的研發比重大都高於5%以上,所以,2019年科創板半導體產業總淨利潤僅爲4.36億元。

從營收增幅方面來看的話,有超過2/3的半導體企業營收同比超過去年。……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信息技術板塊:資本較爲看好,但營收利潤兩極分化嚴重

2010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首次明確,信息技術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作爲戰略性新興行業,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顯示,該領域包括半導體、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十種。但由於半導體領域已經單獨劃分到上面,因此,我們對信息技術這個板塊的46家企業重新進行細分,按照申萬行業分類大體分爲三種:

1、計算機軟件型企業(19家)。比如金山辦公、當虹科技等;

2、機械設備型企業(20家)。比如瀚川智能、中微公司等;

3、電子產業企業(7家)。例如福光股份、傑普特等。

總的來看,科創板機構投資者持倉市值前十大個股中,超半數屬於信息技術產業,資本對該領域較爲看好。其中,持股市值最大的是金山辦公,數額達到200億元。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一直都是科創板上的核心領域,特別是雲計算等圍繞新基建主題的科技公司。……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化工板塊:主板、科創板同步顯示頹勢

相對於逆勢增長的醫療板塊,化工企業總體在疫情防控期間面臨着極大挑戰。

在主板市場,根據申萬化工分類,剔除掉部分主業脫離化工業務的上市公司,化工行業共 347家上市公司,2019年收入合計 50,080.04 億元,同比增長 2.82%。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爲 9,727.65億元,同比下滑18.11%。

這一經營頹勢在科創板同樣顯現。

除了主營醫療耗材的潔特生物之外,其餘共8家化工企業在2019年共獲得91.74億元營收,平均同比增長近30%,遠超主板同業的營收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該8家企業中有5家的同比增長率爲負值,最典型了企業爲久日新材和天奈科技,營收同比下滑近四成。……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其他板塊:軍工題材成關鍵詞

計算機、醫藥生物等主力板塊之外,科創板還有總計18家企業分屬於有色金屬(5家)、公用事業(4)、通信(3家)、電氣設備(2家)、國防軍工(2家)、食品飲料(1家)、鋼鐵(1家)——唯一一家農林牧漁企業主營動物疫苗的申聯生物已在上文歸入醫療生物討論。

在這18家企業中,有一些值得重點關注的“遺珠”。

首先是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光伏企業天合光能,其在2006年就實現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2年起,產能過剩、歐美“雙反”等因素導致光伏行業進入“寒冬期”,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多數面臨着估值低和退市風險。國內則加大了對光伏的扶持力度,吸引光伏中概股們將戰略重點由海外調整至國內。

2015年底,以創始人、董事長高紀凡爲首的買方團,向天合光能發出私有化要約。2017年3月,該公司完成私有化協議,正式從紐交所退市。

退市後,天合光能開始謀求登陸A股市場。

2019年5月,天合光能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39億股,計劃募資30億元。該公司計劃,250 MWp光伏發電領跑基地項目投入5.25億元;電池和組件技改及擴建項目投入6.51億元;研發及信息中心升級建設項目投入4.37億元,剩餘的13.8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爲了更好了觀察天合光能的行業地位,鈦媒體選取了主板市場,能光伏設備行業的總資產前三的三家公司——天合光能位居第四。可以直觀發現,天合光能營業收入絕對規模較大,但歸母淨利複合增速低於行業巨頭,並且是唯一一家營收負增長的公司。……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35家“失敗者”統計:註冊制,不只是註冊登記這麼簡單

讀懂科創板,除了弄明白它歡迎什麼之外,瞭解它不歡迎什麼可能同樣重要。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開板一週年以來,科創板共有35家企業IPO失敗,其中有31家終止審覈,3家在過會後主動撤回材料,終止註冊;1家不予註冊。所有IPO失敗的企業,約佔衝擊科創板企業的10%。

通過分析這些案例,我們或許可以瞭解監管層審覈科創板IPO中監管的重點。

唯一註冊被否企業:恆安嘉新;過會後終止註冊:利元亨、世紀空間、博衆精工科技;上會未通過:國科環宇、泰坦科技、博拉網絡……本章節還有更詳細完整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成爲鈦媒體Pro會員查看,全文共14000字。

 

結語:流動性依然是最大瓶頸,負重前行

隨着科創板改革的平穩運行,其改革經驗正在逐步推及其他板塊。6月12日,科創板開板一週年前夜,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方案也正式出臺。

在科創板的基礎上,創業板總體借鑑了註冊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即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精簡優化發行條件、增加制度包容性、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處罰力度等做法。

同時,創業板在發行條件、審覈註冊程序、發行承銷、信息披露原則要求、監管處罰等方面與科創板相關規定基本一致。

面對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競爭,註冊制改革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已是大勢所趨。 

按照證監會的定位,創業板偏向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科創板注重“硬科技”,兩個板塊形成各有側重、互相補充的適度競爭格局。 

定位“硬科技”、試點註冊制、看重成長性、投資者機構化、減持新規配套優化……科創板從誕生伊始,就以諸多創新點,承載着中國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改革的重擔。

現今,科創板已運行一年,它不僅服務了上百家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更是促進了大量的未上市科創企業在一級市場中獲得融資。科創板從整體上促進了科創行業的發展,爲科創企業創造了更好的運用資本市場資源的環境。

不過在科創板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諸多難解之題。

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奧平向鈦媒體App總結了目前科創板暴露的短板所在:

第一,科創板的成交量不高。近期科創板的成交金額在300億元左右,而科創板開市第一天成交額便達到了485億元。相當於科創板近一年,成交量並無增長。

隨着科創板股票不斷擴容,如果科創板投資者人數沒有相對應的增多,會造成科創板股票長期供大於求的局面,行情走勢將會趨弱。科創板急需引進更多的長線投資者。

第二,很多科創板上市公司將募集的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以去年上市的傳音控股爲例,九成的募資額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這體現了科創板有限的資金並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運用,很多並不缺錢的上市公司佔據了並不充裕的上市資源。

第三,目前的科創板頭部企業或獨角獸企業較少,缺乏“明星”示範效應。這也是科創板沒能吸引到足夠多長線投資者的原因之一。 

成交量和換手率都決定了市場流動性,可以看出流動性依然是科創板的瓶頸所在。張奧平建議,爲了吸引更多的長線投資者,從上市制度上,可以鼓勵新股發行、大股東的減持以及配售,優先提供給中長期的投資基金。同時隨着科創板明星和獨角獸上市企業的增多,也會吸引更多的長期投資者參與。

當下,科技創新驅動已關乎國家命運之所在。科創板的推出,正給了輕資產、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以資金支持,投資者也願意給予這些高成長企業更高的估值。從上文分析的110家公司基本面來看,小體量、高成長的特徵與科創板的初心頗爲吻合。

凡是過往,皆爲序章。從1990年滬深交易所開市到今天,中國資本市場剛剛步入“而立之年”。我們或許很難預判中國資本市場未來面目,但可以確定的是,科創板已爲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成功摸索到了突破口。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 | 蔡鵬程、林志佳 

編輯 | 趙宇航、李小年

---------------華麗的分割線----------------

更多T-EDGE X 全球科技月介紹與議程安排,還可下載鈦媒體App客戶端守候全新上線的“前沿直播間”(EDGE Live ),官網地址:

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20summer/index_ch.php

鈦媒體“全球科技月”日程安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