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計算項目評估的"偏見"

如何評估一個項目是不是值得投資,這件事情可能VC最有專業性,本文站在一線工作者的角度,闡述目前隱私計算項目的深淺。(有些東西,一定是老百姓口中說出來的可能更貼近現實)


做硬件的拼技術
荷蘭ASML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制造商,也是全球唯一可以提供EUV光刻機的廠商,在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處於壟斷地位。簡單講,硬件廠商如果要做成功,核心是技術和工藝,我們國家出現不了Intel、ARM、英偉達這樣的企業,原因之一就是技術與工藝的落後。
做軟件,我覺得不太一樣,軟件的可複製性比較強。爲了說明問題需要,我這裏把軟件重新做一個定義:包括數據、基礎、業務系統、算法、人工智能等在硬件環境裏面存儲和運行的,我都把它暫且歸類爲"軟件"。
做軟件的拼業務
在這蓬勃發展的十年中,Cloudera和Paltantir始終是繞不開的兩家公司,它們一直代表着大數據公司的兩個方向:一個向左,聚焦大數據基礎軟件平臺,一直沒有過多行業屬性,希望更多用戶羣體能夠採用大數據基礎軟件;一個向右,自開始就聚焦在一兩個行業之中,爲行業用戶打造從大數據基礎軟件到行業應用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多年以來行業屬性明顯。(摘自:BigDataCoffee)。
這兩家公司,做大數據的同學應該都有所瞭解,碼農可能對Cloudera更加熟悉一些,hadoop的基礎服務企業之一;Paltantir則是一家將大數據技術深入應用於政府、金融、醫療、航空等領域的全棧式解決方案企業。時至如今,Cloudera的市值維持在37億美元左右,正在考慮出售;Palantir計劃於幾周之內上市,目前估值達到了410億美元。
評估早期的隱私計算項目
隱私計算一定屬於軟件項目(除非有國內的企業從0開始設計一個國人的TEE硬件可信環境)。早期的隱私計算項目,五花八門、品種繁多,參與者從大廠到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如何去評估這些項目,我覺得有幾點可以參考。
看POC階段
POC一定是toB業務的重要指標,代表着可能性的市場份額。我來舉個例子:如果隱私計算的最核心的客戶是數據源和金融機構,那麼國內數據源(大的一手數據源不超過100家,頭部的比如三大運營商、銀聯體系、SDK設備廠商、徵信數據、電商數據、社交媒體等)、金融機構(銀行、保險、消費金融,這個方向的客戶不超過200家)。
VC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可以重點關注BP裏面介紹當前階段的POC數量,當然最好可以做一些客戶背調,從POC階段的客戶得到對項目的反饋。比如半年內數據源POC有20家,金融機構客戶有50家,至少在業內的認知是不錯的。看業務穿透

如果一家做隱私計算的公司一年下來只做了POC,沒有實際的業務落地,基本上這家公司在後續的產能上是很疲軟的。爲什麼如此說?做隱私計算的公司如果要看到增長,一定不是看它賣了多少套軟件的軟件設施費用,而是看這個解決方案解決的業務規模。這就是"安全即服務"的業務模式。結合業務與隱私計算解決方案,賦能數據源和甲方,具有這樣的能力的項目團隊,是值得加分的。

業務必須穿透技術本身,隱私計算雖然很難,但是隻要是軟件,就會被聰明的程序員複製,時間問題。但是帶着業務能力,就像在混凝土裏植入鋼筋,變的堅不可摧。我想舉個例子,第四範式是一家發展很快的人工智能企業,從和他們創業初期聊的經歷到今天的規模可以看到,第四範式的成功不是說他們的AI技術有多麼超乎尋常的牛逼(當然已經算牛逼),更重要的是他們把AI和銀行業務已經喫透了,他們的收入來自與將AI賦能銀行,並給客戶帶來價值。因此,我想說,做AI的很多,給銀行做賦能的不少,但是,第四範式很獨特。
因此,如果你看的隱私計算項目中,如果有一個running中的數據源和銀行的風控建模評分項目,看看調用量,可能會成爲下一個第四範式。
嘗試多和業務團隊做背調,可以問的不能再細,如果這個團隊是能carry業務的,那它一定能回答具體到哪個客戶在3方數據建模的KS提高到多少、調用量多少、過程中出現過的問題。看團隊深度
早期項目,核心團隊非常重要。一般都會有一兩個大牛站臺。但是如果只是看站臺的人,那我覺得可能就眼瞎了。真正能做出一個商業化的隱私計算產品,我覺得除了看合夥人基本的核心團隊,更需要看這個團隊的其他四個關鍵要素:

算法團隊:

需要有比較強的密碼學專家、機器學習分佈式算法專家,如果有GPU、芯片等更底層的算法應用專家,則團隊能力加分;

工程團隊:

需要有精通高併發、大數據的服務端架構師,需要有比較完整的企業級平臺軟件開發經驗的工程技術團隊;工程團隊必須有交叉學科能力的架構師和程序員(隱私計算裏面的重中之重是)

方案團隊:

我把商務也算在這裏,因爲要在這個階段把隱私計算軟件賣出去,賣給銀行、賣給運營商,不是簡單的喫飯喝酒,需要有專業的解決方案能力,幫助客戶如何將隱私計算結合實際業務需求,產生 1+1 大於2 的效果,這是將產品推向市場最重要的環節。

交付團隊:

隱私計算軟件不像一個office光盤或者oracle的數據庫,如果客戶採購了這套軟件,我們交付過去的不僅僅是軟件本身,更重要的是隱私計算的解決方案,從方案確定到方案落地的整個環節,都需要有專業的實施人員來服務好客戶。

算法、工程、方案、交付,這四個是我從實際經驗中看到最關鍵的幾個組成部分,換句話來說,如果一個早期的隱私計算項目,把錢都投入在一兩個大牛身上,它還有錢投入到真正落地做強的其他幾個花錢的地方嗎?
看生態佈局

如果把隱私計算技術比喻成寄主,那它要生存必須依賴宿主,這就是說做隱私計算的公司如果要做大做強,需要在佈局上形成生態。某種意義上,耕耘於哪些行業應用,佔領多少數據資源,爲決定這個生態是不是可持續的。
如果某天隱私計算的概念再放大3倍,成爲二級市場比如同花順的一個概念,那我再來寫A股市場哪幾家上市公司與這個概念真的有關係。
看背書專利

背書、專利不能100%證明一個項目技術有多牛逼,但是能成爲佐證。目前比較有共識的是信通院的多方安全計算證書、多方安全計算標準、聯邦學習標準等。如果能進入這些標準,再有十幾項專利,至少可以說明在學術理論上,能排的上第一陣營。

"安全即業務"是隱私計算的趨勢

"我們賣的不僅僅是隱私計算軟件,我們賣的是隱私計算解決方案,這是有區別的!"安全即業務",最大限度用隱私計算技術來修正數據業務的安全偏差,提高業務效能,這是行業剛需。隱私計算的創業公司,是選擇走Cloudera路線,還是走Paltantir路線,我相信本身並沒有對錯,就從回報率來看,後者也許更加可複製。

很幸運,隱私計算是國內發展快於國外,期待早日出現”隱私計算的Paltanti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