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先生青城云讲学之答疑摘录

道学传承与大义(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


答疑摘录:

【主持人】——

下面这个环节是问答环节,大家有什么问题,尤其是涉及到道学、个人修行,还有刚才黄老师讲的这些,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觉得人一般到了40岁就很困惑,就会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生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来做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一个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答:你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象”,对不对?是一个现象,生命最终目标是要回到大道家园,每个人都是,只是位置不同而已。生命惟一的意义是证道,生命给到你这里是用来证悟的。需要什么样的态度呢?周易说的,自强不息!


学员:老师您好!我想提两个问题,一、在您讲的体系里面好像没有西医的位置,您怎么评价?二、您怎么看道学、佛学和儒学的关系?谢谢。


答:好,中医即中和的医学,里面包括西医,都是以道学为体,以医为术为用。如果按照目前部分人的观点,纯用中医的方法,就不能兼容西医那一套——但西医的优势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比如手术,它的优势很大,当然最好是不要手术,这要辩证认识,中西医需要结合为中和之医学。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说道学不同于道教,不同于传统儒释道里面的体系,所以我们一般不单独跟某个宗教做对比,如果一定要做对比,做研究的话,宗教属于道学中宗教学里面的一个分支,有很多东西可能有相似之处,但不一样。如果再讲一点点,就是我们刚才已经讲的大道平等,所有宗教从理论上来说,最后的证果都是证入众妙之门,最后所成就的地位,我们都可以称为真人,如穆罕默德真人、耶稣真人、老子真人,大道平等,但法有差异,有非常巨大的差异。



学员:老师好!我们现在是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现在特别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国家的命运会怎么样?


答:谈国运其实是比较忌讳的,但我觉得能来这里的都是有渊源的,就讲讲我的见解吧。中国它不在东方,中国应该是中央之国,但长久以来我们都太低估自己了,我今天本来还想讲讲道学传承的特点,可没空,道学传承有一个特点,即血脉传承。华夏民族是最接近我们所说的那个“神洲”——即众妙之门——的人种、的民族。我在这里并未鼓吹什么民族至上论,实际上确实是如此;之前我也指导过一些外国的学生,在悟性方面真不行,没有我们这种思维,而是一种直线的、刚性的、对抗式的二元思维,我们先不说静坐能坐多久——当然静坐也坐不了,那更麻烦——这种思维就有问题,这个思维是决定了部分人种要想学道合道,得走更多的弯路。思维跟什么有关系呢?跟地理环境、体格有关系,跟用的语言文化有关系,东方和西方的人种还不一样。中国,如果从标准的地理环境学的目光来分析它,不在东方,东方是印度那边;更不在西方,西方是欧美,中国在大地之中,在中央。目前我们国家的政体都是以中央为最高的,对吧?我们整个国家经历了这次疫情,在经历了生产力的进步之后,它会慢慢的复归传统,慢慢的找到并走向自己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中央,以中国为中央,下一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是以中央带动周边四行,一统天下。


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我其实修行也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食欲就放下了,可以不吃,然后吃很难吃的东西,也不会觉得它难吃,对那种油腻之类的东西,现在完全是没有办法吃下去了。可我想问的是,我对情欲方面放不下怎么办?


答:情欲,男子一般以欲为主,女子以情为主,情和欲还不太一样,这是经验之谈。一开始我也没发现,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女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情,男子表现就很直接了,主要是性欲。这个方法其实是这样子的,要看你在不同的体系,以无为法为例(我们说的万法之王,一切法的最顶尖),无为法不讲破情欲,因为它认识到人的六欲之首是求生欲,无为法直接针对的是求生欲,把求生欲解决了情欲也就自然解决了,所以在无为法体系里面不讲破情欲这个象。不过我后来就发现单这样讲也不行,因为大多数人的根器都不够,所以这个得灵活辩证。在丹道,以及道家大成净土法里面都非常强调破情欲之象,这个就有一系列的功夫,在道家大成净土里面有雌雄慧剑,反复讲的最多了,有灵知灵觉,有断念功夫,断念又包括断念训练、断念实战,甚至如何断你的意淫都很细的,比较适合大多数的学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深入修学。

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道德经》里面道和德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这个问题问其他门派可能比较含糊,但在文始派里面就有最原汁原味的传承,加上我的实践,尝试给你回答。道,包括了德,首先我们要注意道包括德,就是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徳。其次道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至精,即我们说的最原初的宇宙的点,它具有什么特征呢?惟一性,遍宇宙只有一颗至精,这是不需要去想而是需要去实证的,这一颗至精是大道的根源,而且此至精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这个也是违反逻辑而构成的一个外象。至精以圆周运动的规律排布构成先天一炁,这是大道的主体,先天一炁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天命,它具有周行不殆、首尾无端、不生不死而且生生不息的特点,这是第二个层面;至精以河图的形式去形成排布的时候,就构成先天元神,先天元神就是我们说的真心、自性;道学一般不用“心”来描述,因为在中文里面“心”是个多义词,容易混淆,我们用先天元神来指代“心”的本来的面目,具有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死不灭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芸芸众生包括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乃至如果病毒有生命,它们都与我们一样共用这样一个独一无二先天元神,所以在道学里面很强调这点。庄子讲的见到先天元神就是“见独”,这是第三个层面;如果要细化而言,这个先天元神就是老子所说的德,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比如说庄子还讲“道在屎尿”,《清静经》讲大道“生育天地,长养万物”,那么芸芸万物、一切有象之物都是大道的显化。如此我们就把道的四个层面——包括德在其中——讲清楚了,分别是至精、先天一炁、先天元神、跟一切的万事万物,这应该来说是古往今来关于道的最精准的含义。但若要想去实证的话,你知道此文字含义之后还得抛掉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或者循序渐进或者顿悟顿成,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学员:黄老师,我问一下“观窍法”,我观的时候会感觉跳动,而我就失去了那种安宁宁静的感觉,同时感觉心火就上去了,这个应该怎么办?


答:你是学无为法的吧,无为法首先需要很高的悟性,当然你悟性还可以。不管悟性好不好,还是请你去把握三坟四易图这个根本,至于说后面用的什么法,你一定要灵活;心火上炎就得用下窍,这是浅显的道理。我在做后续辅导的时候,就很怕回答一些具体的有关功法怎么去做的问题,因为在无为法里面其实是没有功法的概念,你要善于用法,而不是被法所用,你现在有点本末倒置、识神主事了,这是你根本的问题。


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如果静坐的时候,识神退出感觉,进入那种恍恍惚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状态是不是元神主事呢?比如说很清醒的时候身体没有感觉,仿佛是元神主事状态,只不过没有感觉到身体那种感觉而已。而且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正确,有人说的女丹好像是守中丹田,男子守下丹田,如果在恍惚之中有一丝意守的话,那个感觉就会不一样?


答:恍惚和元神主事还不能直接划等号,还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去判断。而且因为具体判断不好说,须要结合具体的法才行,我这里讲一下总原则你自己去判断。所谓的元神主事它有两个特征,首先是无念,没有念头——但若仅是无念还不是,所以其次在无念之中还能灵知灵觉,甚至遍知遍觉。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就可自行判断了。第二个问题,在丹道而言,以丹道为例,中丹田在女修里面不能随意用的,这是斩赤龙用的。有关具体的法的问题,你要去问传法的老师,不建议自学。


学员: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看到九重境界里面有关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在无为法里有没有其中的某一个段大概跟这几个阶段相对应的吗?


答:首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套说法,最早是我们文始派的中兴之祖——陈抟老祖所提出的,他是从先天易里面提出来的,记录在那张无极图上面,这个本身是源自无为法的,丹道也源自无为法,至于说具体在哪个阶段?能不能对应?一般我们不做对应,若做对应了就把你局限了,但是有没有这种现象?肯定会有。你不要被法局限了,你是学无为法的,还是要把握住三坟四易图这个根本,进而在穷理上多下功夫,有这个根本就可以驾驭一切法并可灵活运用之,要善于用法而不要被法所用。


学员:黄老师我想再请教一下,对我们做父母的而言,对孩子的教育您有什么建议?谢谢。


答: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的建议是分数是次要的,并且总结了八字口诀,给你分享一下。这八字口诀就是:阳光补钙,撒手是爱。

何谓阳光补钙、撒手是爱呢?好,我们做父母的一定得搞清楚孩子跟你的关系,有两个层面,第一,孩子身体跟你有身体的血脉传承,因为有血脉关系,所以你得想办法让他身体更强悍,让他融入自然之中,接受自然风雨的洗礼,拉他去阳光里面多晒晒太阳,我这个比喻是要让他多经历风雨,父母不要老是充当一个玻璃罩的角色把所有的风雨都给挡住了,没什么用,所以要多见风雨,晒晒太阳,太阳烈一点点你不要心疼,这个就叫阳光补钙。第二,孩子在元神层面——我们说的魂,或者就说心灵吧——跟你没关系,所以你要认识清楚,既然心灵跟你没关系,可能孩子在16岁没成年之前还听你的,但以后大概是以10年为一个单位,其元神记忆里面的种子会不断地被时间之犁,耕耘翻出来,从而他会自己决定选什么样的道路,这个时候你再去强扭他,肯定会出问题,他遵循的是他过往的元神记忆,跟父母真没关系,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要懂得撒手,撒手是爱。


学员:黄老师请教一下,在道学中,怎么样去领会和处理人际关系中诸如工作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


答:这个关系要圆融、综合,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怎么做到呢?在元神主事的状态之下可做到,天有风雨雷电,圣人也有喜怒哀乐,是自然的不需要去压抑,只是要在元神主事的状态之下,尽量自然的去表达,在表达同时又能够恰当的处理好这些关系,这应该来说跟实修有关系,所以说实修是唯一的核心,真正实修做好了,在人世间是很圆融的,能出能入能进能退。在《文始真经》的最后一卷即九药篇里面,就是专门写人事间的一些事情的,处理的很细,细到如何与不同价值观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有,可以供你参考。


学员:黄老师好,我是道友,正一派的道友,家传的道教。我想问一下,可能我稍微问深一点点,道教的修行分为性功和命功,那么在您的体系中无为法的话有没有命功的方面?比如说您说无为法当中没有所谓的上中下丹田的修行,不需要炼精化气,那么需不需要调五脏之气?需不需要去采先天气补后天气?如果说是只需要神、意方面的锻炼的话,这到底是属于命功还是属于性功?好,谢谢。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无为法里面,跟丹道还是不一样,性命的区分是始自吕洞宾祖师,之后才慢慢提倡出来的性命双修,但吕祖的思想又深受陈抟老祖的影响,陈抟老祖正是文始派的杰出传人,从他们俩之后,性命双修就大行于世。但是有一个现象我想给大家提点一下,老、庄大家都读过吧,我们看老庄体系中有没有讲性命双修?老庄,包括老庄之前那些经典,包括文始真经、列子,等等经典基本上是不讲性命双修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庄、列、尹、文、鬼谷子,还有之前的黄帝、广成子、伏羲等等这么一批上古天真的成就,虽说是大道平等,但是从影响力、证道的深度来说,老子之后2500年还没看到有人能跟他们媲美的对吧?至少在深度跟广度上面,是超越我们当代乃至超越以性命双修这个体系为实证的这么一批人。那么这个就给我们一个提示,在道学里面存在着不需要性命双修的法门。但他能不能达至性命双修,或是说你说的命功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在无为法里面是这样讲的:修道而德在其中,而修道德性命在其中。老子说的道德是实证的功夫,包括刚才那位同道问的怎么转化情欲这个是实证功夫对吧?而且是非常核心的,它是天道承负的动力源,在无为法里面,直接讲的就是什么?以德来转化情欲,这个是最上一层的转化情欲的功夫,所以说修道德实际上性命也是在这里面了。情欲转化后是什么呢?情欲的背后是什么?是你的粗精对吧?转化后就是元精、元气和元神,其中元精又分别藏于元神和元气里面,元神就是广义的性,元气就是广义的命,所以说他有没有性命双修呢?他不提,但他包括了性命双修的全部内容和功果,这个就是无为法在法上面的超越之处。


学员:黄老师,我的问题是关于小孩的教育。问:因为我先生是一个理工男,他会对孩子会进行那种逻辑、理性教育东西比较多,以前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天性是有影响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这种外在的后天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其实是没有想象那么大,对不对?


答:对。


问:他自己先天的那些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他最后发出来就是什么样子,他自己会去突破这些逻辑或者是理性教育的束缚,对不对?


答:对。


问:就是说现在比如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些事件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并不用那么的去排斥,对不对?


答:对,体制也不见得那么可怕,要看怎么用。体制教育目前相对来说,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在里面了,你不去上还能去哪里找呢,但是看你怎么去把握,是你用它还是它用你,这还是跟他先天有关系的,当然后天也不要少了,换句话说应该先天为主,后天的教育为辅。


学员:我提一个题外的问题,中国文化我理解包括三方面,即儒、释、道,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冲突或者是相同的地方?。因为我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解释一下?


答:是这样,在中国、在世界、在以后,最好的方法是以道学为主,其他的全部能兼容,必须得以道学一统天下,只有统一在道学里面,才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兼容,因为无论其他宗教、文化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排他性。我们撇开中国本土的不谈,我们放眼世界,伊斯兰跟基督教的千年之争至今还在持续。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且中国文化的底是包容极强的道学,所以这种争斗显得不是那么的激烈,但明争暗斗也是有的。怎么样去处理呢?让任何一个宗教一家独大,在现实生活中都达不到。只有道学,可以让宗教达到最大的平等兼容。


关于儒释道三教,我只能说大道平等,殊途同归,但法有差异,我一开始就强调了,这是我们始终需要建立的一个见解,我再次肯定,惟有道学没有任何排他性,我们这次分享会第一句话给大家强调的就是大道平等。

【主持人】:我们提问的环节也差不多了,其实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没有断,它在外向的表现上,就是跟其他的世界文化相较,它具有连续性、统一性,而且它内在有一个很强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学是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其实黄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就是道学,其容量可以统合这地球上的不同的文化,实际上这才叫有容乃大,关于道学,可能大道家园的朋友及书院的朋友了解一些,而其他的很多人,虽然都是在世间行走,实际上都是被世间的象所局限,我们今天有缘分听了黄老师讲的很多内在的东西,或许未必真正能了解,但是当你在人生路上慢慢走向生命的深层的时候,就会知道今天缘分是多么的珍贵。所以我们再次感谢黄老师!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