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ACM大賽手記(三)

看到自己打“手記”這個詞,心裏一毛。爲啥?呵呵,剛看完《女法醫手記》,有點恐怖的說。還爲啥?明天就是北京賽區的正式選拔了,說實話,爲了這次比賽我好像找不到自己了。我不能找到以前那個充滿活力和前進慾望的自己。我覺得自己變得平和,但卻懶散了。很想學習課程,或者技術,但是現在什麼都沒做成,又面臨着這樣一個重要的比賽。不僅僅我一個人,還有另外的3人跟着我一起跑。我不能辜負他們的努力啊!就像奧運會上的雙人跳水一樣,一個失誤了,另一個也只能跟着回家。但是我不想,畢竟我付出了,上蒼應該給我一個屬於我自己的道路。這就是我參加這次比賽的感覺。所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沒有人可以說自己能夠到達最高峯。但是這次自我的挑戰就是站在巨人的腳下和巨人比高低。我們知道自己的實力,瞭解自己的狀況,而且我們沒有氣餒,反而互相鼓勵,艱難的維持着現有的一切,並且慢慢的向前走着,這也是我深感欣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進自己最大努力了,就肯定會受到相應的結果。

扯了好多,我還是想總結一下昨天晚上集中答題的感受。
昨天晚上,我們算是第一次湊到一起,這次的答題比前幾次有了一點提高。但是終究問題還是沒有能夠實現小組的設計。我們一碰頭就說F簡單,好,然後我做B,吳開始F,張開始D,剩下一個俄,不知道該幹什麼,然後意料之中的事情發生了,我的程序出了問題,由於一個人開發,沒有人能幫上忙,因爲各自手中都有活,誰也脫不開身,而且沒有心思讀你的程序上。所以,修改起來頗費一番心血。吳的題目最快做了出來,我的題目無非就是抄課本——克萊姆法則。唉,但是關鍵問題是卡在了語言的輸出上,眼看着時間過去,我們沒有很多進展,最後只能失敗告終。這就提醒我們,能力應該是具備一些的,畢竟大家學了2年多的計算機。阻礙我們的一個是語言,一個是開發方式。所以,在今天下午的討論會中,我們集中討論了答題的方式。決定,明天的題目,分配讀題,集中討論簡單問題的解法。然後分組實現,保證代碼的通用可讀性。2個人的努力肯定比一個人強的,好吧,也許這個手記寫的有些倉促,但是這畢竟是我們這些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希望對那些讀過這片文章的人來說,應該不是浪費時間。

注:2人實現的過程中,一個人編碼,另一個人控制鼠標,這樣一來可以集中2個人的經歷。把心思放在coding上。《敏捷軟件開發過程》上面的指導。感謝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