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兆”想起的一些回忆

兴之所至,在微博上评论一篇关于“程序员节”的帖子。想起2003年台湾技术作家侯捷老师到珠海金山讲课,我去看他,一起在酒店喝咖啡。主要话题是请教他技术写作的技巧。谈到两岸技术名词的差异,他问我,为何大陆将mega bytes称之为“兆”。当时未能答出,回家查证后,给侯老师发了一封邮件阐述。侯老师在他的大陆纪行文章中记录了这件事。

于是想找找侯老师原文。孰料jjhou.com早已不再运营。幸而有web.archive.org这个神器,记录了web上的历史存档。赶紧抄下来放在这里,算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以下来自侯捷老师的原文:

(2003年10月27日)晚上 hanlei 从广州来看我。我们在酒店一楼喝了很棒的咖啡。其间我随兴问起 「兆」是什么单位?为什么大陆称 Mega(2 的 20 次方,一百万略多)为「兆」?hanlei 后来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谈此事。

以下是上文中提到的,我发的邮件原文:

侯老师﹐您好﹗

您提到"兆"这个单位﹐当时我一时迷糊﹐也没想清楚。回来后仔细考虑了一下﹐换算方法是1MB(兆)=1024KB。也就是说﹐一个"兆"等于1024个"千"﹐即百万。下面是一篇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从文中可以看出﹐1.44Mb这样的词里面的"兆"﹐是用了三法之中的"下法"﹐即以10递进。在一个台湾网站(http://www.math.tku.edu.tw/mathhall/mathinfo/lwymath/numberBOT.htm)中﹐也提到"自然科学中的兆指百万﹐例如﹕无线电频率一兆周期就是每秒震动一百万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单位﹐如兆赫(MHz)等等。
致礼﹗

hanlei
2003-10-30

 

当时我正准备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离职,前往北京,到CSDN任职,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重大的决定。之后的六年里,与许多台湾技术传播者有了工作交集。例如时任Borland大中华区CTO的李维,Office VBA编程专家郭安定,《Java夜未眠》作者蔡学镛,还有一位主攻架构设计的高焕堂。

2002-03年,李维在《程序员》杂志连载《Borland传奇》系列文章,颇受欢迎。电子工业出版社与CSDN合资的博文视点公司有意结集推出。我是这本书的技术编审,并且编纂了书末的《Borland大事记》。之后在北京,因为Borland与CSDN有业务往来,我也有幸多次参加或主持李维的讲座。后来宝兰公司每况愈下,我也离开CSDN,与李维先生多年未见了。

郭安定先生做过配音、DJ,嗓音浑厚、国语标准。有次我主持CSDN技术大会(大概是SD2China吧),经验丰富的郭先生说,主持人上场前,宜有一介绍,于是帮我旁白“有请主持人韩磊”。现场效果一流,至为感谢。

郭先生也曾带给过我难堪。好像是另一次大会上,Ivar Jacobson做演讲,观众互动环节,郭先生提了一个问题,Ivar Jacobson以英文作答。这个问题及其回答恰好是我没有太涉足的技术领域,翻译得乱七八糟,观众只能是连猜带蒙勉强明白。

说起郭安定,最好玩的是,他每次来北京,不住酒店住洗浴中心。定点在朝阳公园旁边的八号公馆温泉。那地方大概不是真温泉,好处是一张门票进去,24小时吃喝睡泡全包,只要148还是168,比住酒店划算。记得有次我和《程序员》杂志主编孟迎霞老师去找郭安定谈事,就是去八号公馆,郭老师出来接。我们在前台给了钱,各自换浴袍进去,先泡澡,再到公共大厅边聊。聊的什么话题我已淡忘,只记得一通泡、蒸,治好了我的感冒。

点滴记忆,随手写下。若有对当事人不敬,绝非本意。

 

又:上文提到的台湾网站链接,已变404,一并从web archive中复制如下:

附﹕参考文章
中国报导社出版的《世界语课本》第十二课”一兆是多少”中﹐明确地说一兆是 milion-oble miliono=biliono(一百万个百万﹐即10的12次方)。要数完这一兆﹐假如按每分钟数200﹐每小时就是12000﹐每天288000﹐每年就是105120000(一亿零五百一十二万)﹐数完一兆﹐需九千五百多年﹗这需多少代人接力数数﹗这个一兆就是一万个亿。它是中国13亿人口数的769倍多。但是﹐在我们平日工作中也常碰到”兆”。如无线电中就有表频率的”兆赫芝”﹐表电阻的”兆欧”﹐压力有”兆帕”﹐等等。然而现代科技所称的这个”兆”绝不是”万亿”﹐而是”百万”﹐亦即miliono,(即106。)它是万亿的的百万分之一﹐换言之﹐两个”兆”相差一百万倍﹗假如按上述办法数数﹐后一个兆则只要约三天半的时间即可数完! 

这究竟谁对呢﹖其实都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它们源自中国古代不同的计数体系。中国古代亿以上的大数计数方法有三个体系﹕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数述记遗》书中所载。 

一是上法﹐为自乘系统: 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这种系统﹐希腊的阿基米德也采用过﹔10^4=万, 10^8=亿,10^16=兆,10^32=京

二是中法﹐为万进系统﹐皆以万递进﹕万﹑亿﹑兆﹑京﹑垓﹑秭﹑穰﹑沟(土旁) ﹑涧﹑正﹑载……(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万兆为京……) ﹔10^4=万, 10^8=亿,10^12=兆,10^16=京

三是下法﹐为十进系统﹐皆以十递进﹕ 万﹑亿﹑兆﹑京﹑垓﹑秭……到了近代﹐直至解放前我国还流行十进的系统﹐即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土旁)﹑涧﹑正﹑载﹑报﹐皆以十进﹐10万为亿﹐10亿为兆﹐10兆为京……﹔10^4=万, 10^5=亿,10^6=兆,10^7=京

现代的科学技术上用的”兆”属于第三法﹐就是 10^6﹐即百万。如﹕兆周(MHz)﹑兆欧(MΩ)﹑兆瓦(Mw)……﹔而现代的”亿”却属于第二种即中法(与第一法的”亿”也相符)。13亿等于13乘10的8次方而并非10的5次方。 

在一般情况下﹐为避免混淆﹐”兆”仅用于10^6﹐10^12则用”万亿”表达。再大的数字则用”百万亿”﹑”千万亿”﹑”亿亿”﹑”十亿亿”﹑”亿亿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