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雲計算原創圖書《走進雲計算》







本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本書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對雲計算的起源、發展以及現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使讀者對雲計算這 一新的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第二部分通過一個雲計算系統實例—雲腦系統的實現過程,介紹瞭如何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完成一個簡單雲計算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在 這一部份我們選取了雲計算系統的界面設計、雲文件系統、雲存儲、並行數據處理等有代表性的功能作爲重點。
《走近雲計算》目錄
前 言
第一篇:雲計算基礎
第一章 從歷史中走過來的雲計算
1.1 樸素的計算機
1.1.1 算籌
1.1.2 象形文字民族的計算工具---算盤
1.1.3 符號文字民族的計算工具---計算尺
1.2 計算技術的第一次觸電
1.2.1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1.2.2 計算機的特效減肥藥---晶體管
1.2.3 現代計算機騰飛的翅膀---集成電路
1.3 計算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1.3.1 破繭而出的新生---微機
1.3.2 給計算機嵌入靈魂---軟件
1.3.3 操作系統的誕生
1.4 世界觸手可及-互聯網
1.4.1 第一次信息傳遞---以太網的出現
1.4.2 世界因此而變小---因特網的出現
1.5 雲計算的嬰兒時期
1.5.1 單機計算時代
1.5.2 並行計算
1.5.3 分佈式計算
1.5.4 網格計算
1.5.5 SAAS---軟件就是服務
1.5.6 雲計算---軟硬件都是服務
第二章 雲計算思想的萌發
2.1 並行計算
2.2 網格計算
2.3 SAAS時代
第三章 雲端漫步
3.1 雲計算基礎
3.2 雲計算模式下的網絡
3.3 雲計算基礎架構
3.4 典型雲計算平臺
3.4.1 MapReduce分佈式處理技術
3.4.2 Hadoop架構
3.4.3 Google雲計算執行過程
3.5 雲計算應用
3.6 與零雲計算距離
第四章 雲計算的“大門”---瀏覽器
4.1 Google的Chrome瀏覽器
4.2 火狐瀏覽器
4.3 我們期待的瀏覽器
第五章 雲應用初步介紹
5.1 雲應用平臺
5.1.1 Google雲應用平臺
5.1.2 Amazon基礎架構平臺
5.2 Google文檔
5.2.1 初識Google文檔
5.2.2 Google文檔的功能
5.2.3 Google文檔初體驗
5.2.4 按需選擇辦公軟件
5.3 Google App Engine
5.3.1 初識App Engine
5.3.2 App Engine的框架
5.3.3 App Engine初體驗
5.4 Amazon網絡服務
5.4.1 初識Amazon網絡服務
5.4.2 彈性計算雲
5.4.3 簡單存儲服務
5.4.4 簡單數據庫
5.4.5 雲端
5.4.6 簡單隊列服務
5.4.7 AWS應用案例
5.5 AWS與App Engine的比較
5.6 其他雲應用簡介
5.6.1 Force..com軟件平臺
5.6.2 微軟Azure操作系統
5.6.3 IBM“藍雲”平臺
5.6.4 Adobe AIR平臺
5.7 雲應用的未來
第六章 雲計算界面交互技術簡介
6.1 界面交互技術的發展歷程
6.2 RIA技術概述
6.3 界面交互技術的比較
6.4 Flex技術簡介
6.5 Flex開發環境的搭建
6.5.1 如何獲取Flex Builder 3
6.5.2 Flex Builder 3安裝
6.6 類Windows雲窗口的Flex實現
6.6.1 桌面背景和圖標的實現
6.6.2 生成任務欄
6.6.3 應用程序工具欄
6.6.4 二級頁面---開始菜單的製作
6.6.5 用戶交互---雲窗口圖標拖動的實現
6.6.6 動態效果---窗口旋轉的實現
第二篇:一個雲計算系統實例---雲腦
第七章 雲腦系統概述
7.1 雲腦系統理念的產生
7.1.1 傳統計算機體系回顧
7.1.2 本書的雲計算機體系
7.2 雲腦系統設計
7.2.1 雲腦系統整體架構
7.2.2 雲腦系統功能分析
7.2.3 雲腦系統工作流程
7.3 雲腦系統預覽
7.3.1 雲登陸界面
7.3.2 雲文件界面
7.3.3 雲存儲界面
7.3.4 雲應用界面
7.3.5 雲監控界面
7.4 雲腦系統機羣的搭建
7.4.1 機羣系統概覽
7.4.2 並行集羣的搭建
7.5 Linux下的JDK的搭建
7.6 Linux下的http服務器的搭建
7.7 Linux下的Mysql的搭建
第八章 雲腦系統的雲登錄實現
8.1 雲登錄實現前的技術難點
8.1.1 Java與XML的轉換
8.1.2 XML數據交互問題
8.1.3 共享數據的實現
8.2 雲登錄的功能分析
8.3 雲登錄的客戶端的實現
8.3.1 註冊與登錄的實現
8.3.2 業務訂製的實現
8.4 主服務器端的實現
8.4.1 數據模型的抽象
8.4.2 主服務器邏輯的實現
8.4.3 主服務控制器的實現
第九章 雲腦系統的雲文件系統實現
9.1 雲文件系統實現前的技術準備
9.1.1 Flex與Java間的中文轉換
9.1.2 Mysql中的中文問題
9.2 雲文件系統功能分析
9.3 雲客戶端的實現
9.3.1 雲文件夾的製作
9.3.2 創建雲文件系統的樹目錄
9.3.3 雲文件系統中的後退與前進的實現
9.3.4 雲文件列表及其操作
9.3.5 新建雲文件夾功能的實現
9.3.6 其餘功能的實現
9.4 主服務器端的實現
9.4.1 數據模型的抽象
9.4.2 主服務器邏輯的實現
9.4.3 主服務控制器的實現
第十章 雲腦系統的雲存儲的實現
10.1 雲存儲模塊技術難點
10.1.1 客戶端的文件操作
10.1.2 Ajax實現異步傳輸
10.1.3 Flex與JavaScript交互
10.2 雲存儲的功能分析
10.3 文件並行上傳
10.3.1 並行上傳的工作流程
10.3.2 並行上傳客戶端的處理
10.3.3 並行上傳主服務器的處理
10.3.4 並行上傳存儲節點的處理
10.4 文件並行下載
10.4.1 並行下載的工作流程
10.4.2 並行下載客戶端的處理
10.4.3 並行下載主服務器的處理
10.4.4 並行下載存儲節點的處理
第十一章 雲腦系統的雲監控實現
11.1 雲監控簡介
11.1.1 本地化雲監控介紹
11.1.2 網絡化雲監控介紹
11.2 基於Linux的雲監控的介紹
11.2.1 使用現有的工具實現雲監控
11.2.2 利用內核模塊實現雲監控
11.2.3 讀取/proc虛擬文件系統實現系統監控
11.3 基於Linux的雲監控系統的實現
11.3.1 雲監控系統界面佈局的實現
11.3.2 雲監控系統數據監測的實現
11.3.3 雲監控系統閾值設置的實現
11.3.4 雲監控系統設備參數採集的實現
11.3.5 雲監控系統節點控制的實現
第十二章 雲腦系統的雲計算器實現
12.1 雲計算器實現前的技術準備
12.1.1 Java與C的通信
12.1.2 並行處理中的MPI函數
12.2 雲計算器功能分析
12.3 雲計算器功能實現
12.3.1 雲計算器的界面實現
12.3.2 雲計算器的Java服務器端實現
12.3.3 雲計算器的C服務器端實現
12.3.4 雲計算器的π並行程序實現
第十三章 雲計算技術展望
13.1 雲計算技術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13.2 手機上的雲計算
13.3 雲計算時代資源的融合
13.4 雲計算的商業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