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要吐槽,你們的數據管理都是錯的,這纔是規劃和產出

數據治理這種“熱搜體質”,首先是反映了治理的重要性,這裏就不贅述了。再者就是治理的“朦朧美”,正如《數據管理知識體系指南》越來越厚,不要說融會貫通,把DMBOK通讀一遍都是個體力活。討論起數據治理,業內一般從下面幾個角度着手。

  • 一是管理層面。數據治理是一種特殊的管理,所以,首先需要有戰略目標,與企業戰略、業務目標、IT規劃保持一致。然後,管理需要制度辦法、組織架構;最後,無考覈不管理,所以治理需要評估考覈。
  • 二是內容層面。治理是管理,管理是針對被管理對象的。治理領域的管理對象包括:數據標準、數據質量、元數據、數據模型、數據架構、主數據、數據安全、生命週期、數據開發、數據服務等。每個管理對象(主題)都有自己的特點、方法、流程、工具。
  • 三是技術層面。數據治理也緊追最新的“酷”技術,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學習、自適應規則生成等等。
  • 最後是效果層面,或者宣傳角度。此時,成功的治理特別強調:領導的支持、專職治理團隊的重要性、治理文化的必要性;數據價值的凸顯等。

我必須要吐槽,你們的數據管理都是錯的,這纔是規劃和產出

 

把上面的任何一個層面講好都不容易,業內也有很多專家、培訓課程在努力。但是,有個問題好像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數據治理的具體產出是什麼?

  • 數據架構、數據模型、元數據,好像更應該是IT架構部、開發中心的產出;
  • 數據標準是數據治理的產出嗎?但是,企業的其他部門好像都不太在意數據標準。
  • 數據質量的提高是數據治理的產出嗎?分支機構說了,明細數據都是我們錄入的,我們是明細數據的生產者。
  • 數據安全是數據治理的產出嗎?資訊、業務都說:這個可以有。但是,數據安全需要業務部門、分支機構、資訊科技的配合,治理部門是不敢接、接了也做不了的。
  • 數據應用是數據治理的產出嗎?各個業務部門會拎着錘子說:給你治理部門一個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

我必須要吐槽,你們的數據管理都是錯的,這纔是規劃和產出

 

數據治理的產出難以明確,或者治理的產出總是與企業的其他部門糾纏在一起,這也就是治理體系複雜且各個治理案例“千人千面”的主要原因。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傳統的實體世界、互聯網的“賽博空間”、數字孿生空間、及數字世界,在這四個世界中,數據的本質是什麼?不同空間的數據的含義是相同的嗎?這些問題,應該是目前學術界所關注的。

我們數據治理從業者,暫時把“數據治理的產出”這個問題放一下,更要站在企業實踐的基礎上,多考慮一下:我們當下這個項目、治理活動的產出是什麼?

數據治理諮詢類項目都包含三個經典階段:

  • 現狀調研及分析報告;
  • 組織架構及體系規劃;
  • 實施路徑及三年規劃。

其中,未來的三年規劃(或三階段規劃),總體上是個二維矩陣:矩陣的行是各個數據管理領域: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數據架構、主數據、開發過程管理等等。矩陣有三列,代表了三個階段,交叉的單元格表示在這個階段,在對應的管理領域,應推進的任務舉措。

我必須要吐槽,你們的數據管理都是錯的,這纔是規劃和產出

 

站在項目交付的角度,三年規劃報告很完善,大都順利驗收。站在治理效果上看,大部分企業沒有按照三年規劃推進治理工作。這裏的原因大致有三種情況。

  • 資源規劃不足。治理工作需要專人專崗專業部門,但在治理體系設計時,項目往往重視各個部門的職責及協調,忽視具體的崗位設計。這反映在三年規劃中,就是沒有明確每個階段需要入編多少資源,分別對應哪種角色。這導致數據管理部門後續很難再申請相應的人力資源。
  • 協同規劃不足。正如前面所表現出來的,三年規劃是站在專業的角度,對每個治理領域進行單獨的規劃,很少從數據管理的整體,從業務科技的協作來進行設計規劃。
  • 規劃基礎不足。很多客戶現在遵循“快速試錯”的戰略方式,特別是在不斷地進行“嘗試-撞牆-調整”。這給業務規劃、IT規劃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遑論數據規劃。

那是否說明治理的三年規劃就沒有用處,今後就不需要了?

當然不是。三年規劃是對體系規劃的很好補充與解釋。治理的體系規劃,是站在靜態的角度,闡述未來理想的狀態下,治理體系有哪些模塊,如何協同交互。治理的三年規劃,是站在動態的角度,描述完整的治理體系是如何一步一步完善起來的。

針對上面的三種不足,今後治理的三年規劃應進行有效加強。特別的是,企業本身需要在人力資源規劃、業務協同、科技協同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因爲單純依賴諮詢公司是無法完成的。

我整理了100+數字化報告,50+名企案例,10+T行業解決方案,回覆“資料包”即可獲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