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設計模式之結構型模式概述

結構型模式描述如何將類或對象按某種佈局組成更大的結構。它分爲類結構型模式和對象結構型模式,前者採用繼承機制來組織接口和類,後者釆用組合或聚合來組合對象。

由於組合關係或聚合關係比繼承關係耦合度低,滿足“合成複用原則”,所以對象結構型模式比類結構型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結構型模式分爲以下 7 種:

  1. 代理(Proxy)模式:爲某對象提供一種代理以控制對該對象的訪問。即客戶端通過代理間接地訪問該對象,從而限制、增強或修改該對象的一些特性。
  2. 適配器(Adapter)模式: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能一起工作。
  3. 橋接(Bridge)模式:將抽象與實現分離,使它們可以獨立變化。它是用組合關係代替繼承關係來實現的,從而降低了抽象和實現這兩個可變維度的耦合度。
  4. 裝飾(Decorator)模式:動態地給對象增加一些職責,即增加其額外的功能。
  5. 外觀(Facade)模式:爲多個複雜的子系統提供一個一致的接口,使這些子系統更加容易被訪問。
  6. 享元(Flyweight)模式:運用共享技術來有效地支持大量細粒度對象的複用。
  7. 組合(Composite)模式:將對象組合成樹狀層次結構,使用戶對單個對象和組合對象具有一致的訪問性。

以上 7 種結構型模式,除了適配器模式分爲類結構型模式和對象結構型模式兩種,其他的全部屬於對象結構型模式,下面我們會分別、詳細地介紹它們的特點、結構與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