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機實現高精度定位導航

 

 

「編者按」如果手機能夠實現高精度定位,導航再也不出錯、位置共享更精確,就連AR遊戲都會變得更帶感!在攻城獅們的不懈努力下,這樣的日子就快來了。

 

3月2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博士陶賢露,帶來了一堂題爲《基於智能手機GNSS的行人連續定位技術》的北斗智造者線上公開課,分享了基於智能手機開展的衛星及行人慣性導航定位的研究成果。

 

 

在讀博士研究生期間,陶賢露的研究方向爲低成本多源傳感器組合導航,他的研究成果曾分別獲2017年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和2018 年全球華人導航定位協會學術論壇優秀論文獎。

 

陶博士公開課的核心內容如下:

什麼是行人導航?

行人導航是指藉助專用設備,對個人進行實時的定位和追蹤,引導用戶快速找到目的地的技術。

行人導航的實現,主要依賴於GNSS和慣性傳感器兩種數據源。這兩種數據源在不同的場景中,各有優勢和劣勢。

GNSS能夠提供絕對定位數據,具有全球、全時可用的特性,在開闊的觀測環境下,可以提供精度較好的定位結果。但是,GNSS信號的傳播容易受到環境干擾,當多路徑效應明顯時,定位精度會顯著降低,因此在實際應用當中,會有一些不足。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無源導航,主要是利用自身所觀測到的信息,進行累積計算獲得相對位置變化量。這種定位方式的主要優勢是,在GNSS信號缺失的情況下,能夠進行位置信息傳遞,但是主要的問題是存在累積誤差,只能短時間使用。

GNSS技術與慣性導航技術優劣互補形成的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滿足大衆用戶全域、無縫的定位需求。

Android帶來的新契機

2016年,Android公司宣佈開放其操作系統中的GNSS數據,爲更高精度的行人導航技術出現奠定了基礎。

現在,通過安卓系統的API接口,我們不但可以獲得終端的位置、速度、時間信息以及觀測衛星的分佈情況,還可以獲得終端GNSS芯片輸出的僞距觀測值、相位觀測值、多普勒觀測值。

大量的原始數據結合有效的算法處理之後,我們就可以在智能手機上,體驗到更高精度的位置服務。

手機作爲一種被大量應用的多源傳感器終端,會給高精度位置服務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

 

                                       ▲Android系統中開放的數據接口

 

如何獲得GNSS高精度定位?

從Android 7.0以上的智能終端中,我們可以直接編寫程序通過接口函數獲取到相位、信噪比、多普勒等信息,而僞距觀測值需要通過信號傳播時間來計算。此外,目前已有的GnssLogger和Geo++RINEX等工具軟件,也可以幫助大家記錄相應格式的觀測數據。

                                       ▲僞距觀測值計算

基於上述方法,我們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進行了數據質量評估和定位結果測試,測試過程中, Nexus9的安卓平板作爲評估設備,並以諾瓦泰測量型設備的結果作爲參考。

 

                                  ▲實驗中的測試設備

 

數據採集過程中,我們發現Nexus9信噪比數據有比較明顯的波動,且相比於測量型設備低約10 dB-Hz,而高精度設備在開闊環境中,信噪比的變化非常有規律且起伏不大,這表明Android GNSS觀測數據質量不夠穩定。

 

           ▲信噪比情況

 

根據數據質量分析的結論,我們針對Android GNSS的數據特性設計了濾波定位算法,使得采用原始觀測解算的定位結果更具連續性與平滑性。

                                  ▲濾波算法模型

 

行人航位推算方法

什麼是行人航位推算?人在運動過程中每走一步,腳和地面會有一個接觸特徵,這種特徵是一種規律信息,把這些信息利用起來,就能夠得出行人每一步運動的距離,把這個距離累積起來就能夠得到行人每時每刻的位置。

基於手機中的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可以獲得行人每一步運動特徵,但是由於傳感器會產生有一些觀測誤差,就要利用行人航位推算技術去進行誤差的建模、校正,最終獲得更好位置計算結果。

▲基於MEMS的行人導航算法

在實際應用中,將手機GNSS數據與行人航位推算方法相結合,能夠達到優勢互補,實現用戶位置信息的準確、連續解算。目前,武漢大學已經開展了多個相關算法和軟件的研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