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爲一個卓越的技術人員

這是我老婆的公司曾經的一個技術牛人王克偉的博文,感覺很不錯。聽老婆同事說他也有一個技術博客,經營的挺不錯。百度了出來,翻看了他的好多篇文章,雖然很多看不懂,但是給我的直接感覺就是文章雖然很少,但是都很精,很細緻,很有條理,思路清晰,而且圖文並茂,引用很多的外部鏈接力圖構建面向更多讀者羣的完整知識網絡,顯然經過了精雕細琢。這些都是我的博客需要借鑑的長處,或者叫做一種優秀的習慣。

這篇文章不談技術,但是談比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你感興趣或者持反對意見,那就別不好意思留言。

我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有1年半了,這一年多來我在學做事,更重要的我在學做人。做人之重要會決定我的一生,做人不行做啥事都不行。這篇文章就扯扯我的感受,很多必備的情商我實際遠遠並不具備,我還在努力。

1.分享

猶豫了一下,但我還是把“分享”作爲第一條件,原因在於我想到一句話:人的真正意義不在於他得到了什麼,而在於他奉獻了什麼。分享對個人技術成長來說,與以下等要素相比作爲第一條件顯得有點過了。但是對團隊,甚至對社會來說它顯得太重要了。一個懂得分享的團隊纔是更有凝聚力,才能更快的成長。

“最牛的大牛也分2個等級,一種是懂得分享的,另一種不懂。”這是我瞎說的。高德訥是大牛,他分享了《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我不牛,我就只能寫兩篇博客文章回饋社會了:)

坦白的說我很久以前不喜歡分享,原因在於一方面懶,另一個方面我怕告訴別人了,別人就比我厲害了,找工作就靠這點水平了,最初寫技術博客的原因是想給自己一個“名片”,以後找好工作方便一點。當然實際的效果是不光達到了之前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從我博客中收穫了更多的東西,這也是我最初沒有想到的。當然你會問收穫了什麼東西,除了這幾篇博客中提到的:“爲了更好的思考”,“激勵持續學習”,我還收穫了具有相同興趣的朋友,擴展了我的知識面,幫助我糾正了一些錯誤的知識和觀念…

劉未鵬:爲什麼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寫博客

老趙:博客二三事

走出來纔會看的更清楚,所以朋友如果現在你還有這個疑惑的話請走出來吧。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越寫越覺得之前文章之淺薄,我越沒有寫下去的勇氣,因爲每個人都會成長,之前你所不瞭解的領域此時你也許很熟悉,之前不能理解的東西此時你也許能訕訕道來,你覺得理所應當知道的很多人也許並沒有聽過。所以好的分享不見得一定是技術之深入的。當然一定是你用心寫出來的。(劉未鵬的文章也提到)

我個人的原則是,爲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源,我會在文章中引用較多的外部鏈接,並儘量註明出處,把文章建成一個有聯繫的知識網絡。(相信很多朋友喜歡維基就有這個原因。)另一方面註明出處是對原作者應盡的義務,否則稱之爲“偷”。

我的博客受益者以及我幫助主要人羣是在校大學生和剛工作一到三年的朋友。相信隨着我個人能力的提高,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羣。但是前提是我腦子得有東西,所以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

所以朋友,當你建起來一個博客,並真正用心堅持寫了一年以後,你會發現你發生了“飛躍”。

當然,技術博客只是分享的一種手段。

2.持之以恆

10年時間可以讓你在任何領域成爲專家,要求是每天用心積累一點。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不是!因爲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持之以恆是稀缺的情商之一。

平均只需6個月你就能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從事你從來沒有幹過的工作。但是成爲這個領域的專家你卻要比別人多付出更多的努力。

那麼怎麼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

興趣當然非常重要。做一件不感興趣的事,而且做10年,的確是件瘋狂的事,裝個架子裝10年那也非常人!但更應該“追隨自己的心”,因爲那能發揮你的潛力。

其次是養成習慣,最近我已經把睡覺前看書初步養成了習慣,並享受着,但是不刻意去做。

習慣的形成一般需要需要21天,經歷3個階段:刻意、不自然 > 刻意、自然 > 隨意、自然

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

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

而是習慣。

——亞里斯多德

3.合理計劃和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單單IT就有非常多的領域,如果啥都想搞一下,淺嘗輒止,最後都白白努力了,濫用精力也是慢性自殺。結合自己的興趣,把精力都合理分配好,這本身就是種能力,而且是大部分人不具備的能力。

很多人都在不斷的在學習提高自己,但到底更應該學習什麼?怎麼才能用最少的時間成本收穫更多東西?先談談我自己。

最近發現我算法基礎不紮實,還停留在應付大學考試的水平上,但是這麼基礎、這麼內力的東西實在讓我不忍心放棄,它會影響我以後的技術成長。所以我決定有意識的、主動的提高這方面能力。從每天睡覺前抽一定的時間研讀經典書籍,到利用“暗時間”去思考、消化一些算法問題。並結合工作解決掉一些實際問題。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的不足會有所改觀。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把大問題分割了,靠時間來消化掉,前面一段通過這個方法讓我在操作系統和用戶界面上有明顯的收穫。畢業10年的我大概計劃是:畢業後的3年是我主動的、有意識的打基礎的時間,基礎和我自己的方向一樣重要,之後2年是我有意識的但不是主動的去打基礎的時間,此時把主要精力放到我的方向上。再之後的5年時間是我能夠帶領團隊將技術較好的在產品上實現的時間。

如果把一個具體的方向成之爲“點”,而把這些點的集合稱之爲“面”,那麼點和麪的關係是:

你努力的最終目的是在點上,而不是面上,因爲很難在面上有所建樹。但是單單隻在點上你也很難有所建樹,因爲借鑑其它點上的知識來解決當前點的問題很可能就會創新。

這其實就是“專才”和“全才”的辯證唯物觀點(估計有人扔雞蛋了)。李開復有關的文章: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所以你要有自己的方向(我自己是在嵌入式用戶界面方向),但是你也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能啥都不關心。

4.高效率做真正有意義的事

讀書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起的思考,以及思考之後得到的收穫。從這件事來看讀書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程序員大部分時間是對着電腦,對着電腦本身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除非告訴你老闆你在幹活),相反是壞事(讓你少活幾年)。

所以按這個推理,如果你在WC時思考一個問題,並有進展,那麼WC的時間對你是有意義的,不光從生理上說。(不要扔雞蛋!)

所以前面說到在任何領域努力10年都能成爲專家有點欠妥,至少有的人只需要5年,有的人用了15年也不行。

前一段時間我讀一本經典的書,發現跟之前的感悟真的不同。有明顯的變化。估計以後還能蛻變幾次,真期待!

5.雙贏思維

人活着每天都要做事,事情的結果可以分爲幾種:利人利己利人不利/損己不利/損人利己不利/損人不利/損己。像雷鋒一樣利人損己的事我估計做不來,也沒笨到幹損人損己的事,偶爾乾點損人利己的事也是有的,理性的時候會幹點利人利己的事。我想以後做事前得經常三思下,少乾點損人利己的事,提高下個人魅力^^

6.不要藐視任何人,虛心向他人學習

這點我就沒做到,有些人看到就喜歡,有些人看着就不喜歡,但是理性告訴我他有我不具備的長處,我需要真誠相待。當這個人是你上司並碰巧你不喜歡,那就要命了。因爲就算你假裝喜歡,人家也是會發現的,交際就是面鏡子。你假時它也假。

真正能做到真誠、做到虛心需要不斷的修煉^^,能達到“我不喜歡你,我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支持你”是個境界!一個人成功的原因是因爲一批人願意讓他成功。

 

作者: 王克偉
出處: http://wangkewei.cnblogs.com/
版權聲明: 本文的版權歸作者與博客園共有。轉載時須註明本文的詳細鏈接,否則作者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