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基於微生物條形碼系統的高分辨率物源追蹤技術

文章標題:Barcoded microbial system for high-resolution object provenance

發表期刊:Science

發表時間:2020.6

第一作者:Qian Jason;Zhi-xiang Lu;Christopher P. Mancuso;Han-Ying Jhuang;Rocío del Carmen Barajas-Ornelas;Sarah A. Boswell

第一單位: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A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a5584

編譯:李婷 雲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

摘要

確定物體源於何處是人類健康、商業和食品安全的一個重大挑戰。位置特異性微生物提供了一種經濟且靈敏的方法來確定物體的來源。本研究創建了一個合成的、可擴展的微生物孢子系統,該系統可在1小時內以米級分辨率和接近單孢子的靈敏度識別出物體的來源,且可以安全地引入環境,並從環境中回收。該系統解決了物體起源中的關鍵問題:環境持久性、可擴展性、快速簡便的解碼和生物保護。該系統與SHERLOCK(一種Cas13a RNA引導的核酸檢測方法)兼容,可實現廣泛應用。

引言

供應鏈的整體化使確定農產品和成品的來源更加複雜。在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方面,確定物體的來源可能十分重要,但目前的標籤技術過於費力且準確度較低。標記經過該地點的人或物的工具可作爲指紋識別和視頻監視的補充,有利於執法部門的工作。微生物羣落爲標記方法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替代方法。任何物體都可吸收環境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因此可利用物體的微生物組成來確定其來源。但這種方法面臨的挑戰在於隨時間變化的微生物羣落多度,不同地點之間微生物組成的相似性,以及自然環境圖譜測試的廣泛性、昂貴性和耗時性。

爲克服這些挑戰,建議引進和使用合成的、不易存活的微生物孢子,這些孢子帶有條形碼,能夠唯一識別感興趣的位置(例如,食品生產區)。這些合成孢子可以提供一種靈敏、廉價和安全的方法來追蹤物體來源,但前提是要滿足幾個標:1)微生物必須與工業規模的生長模式相適應;2)合成孢子必須含生物成分,在野外不能存活,以免對生態造成不利影響;3)合成孢子必須在環境中存在並能標記通過它的物體;4)物體來源信息的編碼和解碼必須快速、敏感且特異。類似的條形碼方法也曾用於模擬病原體的傳播,但沒有明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敘述了條形碼微生物孢子(BMS)系統,這是一個可擴展、安全和敏感的系統,可使用DNA-BMS混合物來確定物體的來源(圖1A)。

BMS技術的原理

BMS系統利用孢子在環境中長期存在而不會生長的自然能力。設計了非冗餘的DNA條形碼,將其整合到枯草芽孢桿菌和釀酒酵母孢子的基因組中,創建了一組BMS,可以組合使用以提供無限的識別碼。BMS可以使用標準克隆和培養技術大規模生產,通過噴灑接種到表面,並轉移到與接種表面接觸的物體上。爲了識別條形碼,從物體中取樣的BMS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分析和解碼,包括SHERLOCK、重組酶聚合酶擴增(RPA)法、基於Cas13a的核酸檢測分析、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和測序(圖1A和圖S1A)。

圖1. 條形碼微生物孢子系統檢測的高特異性和靈敏性。

BMS的應用不會影響本地環境

首先,使用需要補充氨基酸才能生長的營養缺陷型菌株。第二,保證細胞萌發不足。對於枯草芽孢桿菌孢子,我們敲除了編碼萌發受體的基因和編碼細胞壁裂解酶的基因。從該突變菌株產生的1012孢子表明,它們無法形成菌落或在豐富的培養基中生長,並且在室溫下,可在 3個月內保持穩定且不發芽(圖S2,A和C)。對於釀酒酵母,在使用前加熱30 min,以殺死營養細胞和孢子。在豐富的培養基上培養超過108個煮沸的孢子不會產生菌落(圖S2、B和D到F)。用於產生BMS的抗生素耐藥盒通過位點特異性重組移除,以防止耐藥基因水平轉移到其它生物。最後,插入的條形碼不編碼任何基因,如果發生水平轉移,則不應賦予任何適合性優勢。追蹤土壤樣本的微生物組分,發現與隨時間的自然變化或對水分的響應相比,BMS接種對微生物組的影響並不顯著。

可同時應用多個BMS並進行解碼

我們設計了一系列串聯的DNA條形碼,可存在109個單個條形碼甚至更多,每一個的條形碼的Hamming距離都大於5。爲了測試條形碼設計的特異性,構建了22個條碼及其匹配的CRISPR-RNAs(crRNAs),並使用SHERLOCK體外檢測了所有的排列。22個crRNAs都清楚地區分了正確的條形碼目標(圖1B)。爲了擴大系統規模,我們設計了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來同時篩選大量的條形碼和crRNAs,以消除具有交叉反應或背景的條形碼和crRNAs。我們在體外驗證並執行了n-1條碼RPA反應,並用相應的crRNA和水RPA對照物測試了94對crRNA條碼,排除了17對背景值高的和7對交叉反應的crRNA條碼(圖S1、B和C)。爲了檢測體內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我們將57個條形碼整合到枯草桿菌中,11個整合到釀酒酵母中。利用加熱和氫氧化鈉開發了一種有效的孢子裂解方案(圖S4),從而能夠利用SHERLOCK(圖1C)實現接近單孢子分辨率的檢測。crRNA條碼對的體內和體外特異性篩選結果相似(圖S1、C和D)。此外,條形碼採用了特定序列和共享組序列的串聯設計(圖S1A),以幫助在只有部分樣本包含感興趣的BMS的情況下進行高通量檢測。該組序列與野外可部署檢測兼容,可用於確定感興趣的BMS是否存在,然後再進行第二次分析以明確識別BMS(圖1D)。這兩步過程解決了現場可部署探測的吞吐量限制,並降低了測序成本。

BMS系統可在多種模擬真實環境中工作

在約1到2平方米的實驗中(圖S5A和表S6),使用qPCR從表面樣品或表面拭子中檢測和定量BMS。我們發現在沙子、土壤、地毯和木材表面上,BMS可存在3個月,且隨着時間的流逝沒有損失(圖2A)。值得注意的是,多次擾動測試(例如,模擬風、雨、吸塵或清掃)並沒有降低從地表檢測BMS的能力。其次,我們建造了一個約100平方米的室內沙坑(圖2B),在一定區域內接種BMS(圖2C),並且能夠在3個月內使用SHERLOCK檢測BMS(圖2D和圖6D)。擾動沒有引起對未接種區域的明顯傳播(圖2D);即使是一個風扇掉入沙土的災難性擾動,也只能使BMS擴展數米(圖S6)。在室外環境中,接種在草地上的BMS在暴露於自然天氣5個月後仍然可以檢測到,並且在接種區域之外的擴散極小(圖2E)。這與其它芽孢桿菌報告的低水平再霧化一致。

圖2. 條形碼微生物孢子系統的持久性、擴散性和穩定性。

BMS可以靈敏地轉移至受試環境對象上

在1平方米規模的測試中,只需將BMS放在接種表面上幾秒鐘即可將BMS轉移到橡膠或木製物體上,從而產生高達約每毫升100孢子的反應輸入量。在100 m2範圍內,BMS可以轉移到接種沙坑內的鞋上(圖2F)。此外,在非接觸表面上行走數小時後,仍可以檢測到轉移到鞋子上的BMS,根據qPCR定量,當行走2小時時,BMS計數減少了兩倍(圖2G)。我們用經過BMS接種區域的鞋在未接種的表面上行走後,無法檢測到孢子。因此可得出結論,BMS可在環境中持續存在且不發生明顯的擴散,可以轉移到經過環境的物體上並保留,並且可以使用SHERLOCK敏感而特異的檢測到。BMS系統可用於標記特定的位置,以確定是否有人或物體經過該位置。我們將不同的表面劃分成網格;給每個網格區域接種一個、兩個或四個非冗餘BMS(圖3A);並用不同的測試對象(例如鞋子)接觸它們。爲了模擬野外環境,我們使用便攜式光源、丙烯酸濾光片和移動電話攝像頭對SHERLOCK讀數進行成像(圖3A),並確定物體來源(圖3、B和C)。樣品採集後1小時內即可在野外確定種源。爲了評估系統對確定物體來源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我們考慮了不同的分類標準,每個區域的BMS數量也不同。在接種4個BMS的區域中,假陽性率爲0.6%(1/154),假陰性率爲0%(0/62)。每個區域僅接種一個或兩個BMS就可確定物體來源,儘管錯誤率較高(圖3D)。可在四種測試表面類型(沙、土壤、地毯和木材)上確定來源。但在實際環境中需要進一步驗證以確定錯誤率。該實驗表明,BMS可在米尺度分辨率下確定物體來源,而這是利用自然微生物羣落特徵很難實現的。

圖3:使用條形碼微生物孢子系統和現場部署檢測來確定對象來源。

BMS系統可高效地追蹤食物來源

食源性疾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迫切需要確定食品污染源的快速方法。由於現代市場鏈的複雜化,目前的方法耗時較長,而且成本高昂。接種了枯草桿菌BMS的植物能夠將實驗室培育的葉狀植物映射回生長的特定盆栽中(圖4、A和B)。從第一組葉子出現後一週開始,接種BMS4次,匹配蘇雲金芽孢桿菌(Bt)孢子接種方案。最後一次接種BMS一週後,從每個盆栽中收集一片葉子和一個土壤樣本,用SHERLOCK進行測試。除兩株接受變異組條碼序列的植物外,其餘均爲陽性,表現出檢測的特異性(圖4B)。通過Sanger測序,確定了18個BMS植株生長的花盆。從DNA提取到序列識別所需時間不超過24小時。若通過大規模並行化的雜交檢測,可將這一時間縮短爲數小時。

BMS接種植物的交叉關聯並不影響種源的確定

爲了模擬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交叉關聯,將接種了特定BMS的葉片混合。與接種的其他表面不同,與植物接種的BMS不容易轉移到與該植物接觸的物體上。儘管在葉片之間存在一定的轉移,但仍可通過Sanger測序確定每片葉子的起源。(圖4,C至E)

圖4. 條形碼微生物孢子系統確定產品來源。

Bt可以用來確定食物的來源

在農業生產中用Bt孢子作爲替代物來測試BMS是否能在現實的食物供應鏈中持續存在。對於已知Bt接種狀態的植株,我們正確識別了所有Bt陽性和陰性植株(共38株)。此外,在商店購買的24個產品中,有 10個產品檢測到了Bt。出乎意料的是,即使在清洗、煮沸、油炸和微波加熱之後,BMS和Bt孢子仍可以檢測到,突出了從熟食中確定來源的潛力。這些結果顯示了利用BMS系統確定產品來源的潛力。

                                                 

結論

本工作展示瞭如何以高通量的方式製造合理的微生物芽孢,爲物源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本研究已證明:1)BMS在環境中持續存在;2)不會擴散到接種區外;3)從土壤、沙子、木材和地毯轉移到接觸物體上;4)允許使用實驗室和現場部署的方法靈敏和快速讀出。在現實環境中快速標記對象並確定其來源的能力有着廣泛的應用。數據表明:BMS可以在各種環境中工作,但需要進一步驗證。BMS系統的未來迭代可以設計爲有限的傳播,並控制在高流量地區使用。該系統還可以提供有關位置歷史記錄的時間解析信息,使其應用範圍更廣。

猜你喜歡

10000+:菌羣分析 寶寶與貓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發Nature Cell專刊 腸道指揮大腦

系列教程:微生物組入門 Biostar 微生物組  宏基因組

專業技能:學術圖表 高分文章 生信寶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讀懂:宏基因組 寄生蟲益處 進化樹

必備技能:提問 搜索  Endnote

文獻閱讀 熱心腸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擴增子分析:圖表解讀 分析流程 統計繪圖

16S功能預測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線工具:16S預測培養基 生信繪圖

科研經驗:雲筆記  雲協作 公衆號

編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腸道細菌 人體上的生命 生命大躍進  細胞暗戰 人體奧祕  

寫在後面

爲鼓勵讀者交流、快速解決科研困難,我們建立了“宏基因組”專業討論羣,目前己有國內外5000+ 一線科研人員加入。參與討論,獲得專業解答,歡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並掃碼加主編好友帶你入羣,務必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職稱/年級”。PI請明示身份,另有海內外微生物相關PI羣供大佬合作交流。技術問題尋求幫助,首先閱讀《如何優雅的提問》學習解決問題思路,仍未解決羣內討論,問題不私聊,幫助同行。

學習16S擴增子、宏基因組科研思路和分析實戰,關注“宏基因組”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最新文章目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