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OSI參考模型

最初,網絡體系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家公司如IBM、DEC、美國國防部等都在自家的產品上用自己制定的標準,造成不同公司的產品不兼容。後來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4年提出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共分爲七層,如下圖所示

上三層爲資源子網,下三層爲通信子網

具體解釋如下:

中間系統是指路由器、交換機這些橋接設備。上四層稱爲端到端,下三層稱爲點到點。端是指用戶直接使用的那一端,點指節點;中間系統可能包括好多個交換機、路由器,單個節點只關注轉發給下一個節點、不關注具體用戶。而計算機上OSI七層過程都包括。OSI通信就是一個打包和拆包的過程,發送端A將數據層層打包,B層層拆包獲得數據,如下圖所示

下面來看一看每一層的具體作用:

1.應用層

所有能和用戶交互產生網絡流量的程序都屬於應用層,包括局域網。典型代表QQ、郵件系統

2.表示層

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語法和語義)
功能1:數據格式轉換(翻譯官)

比如將二進制轉換成圖片

功能2:數據加密解密
微信聊天時涉及到敏感信息,發送端加密後再發送,接收端再解密。防止信息在中間過程被盜

功能3:數據壓縮與恢復
視頻聊天時,我們知道視頻體積很大,需要先壓縮再在信道上傳輸,收到後再解壓縮

主要協議:JPEG、ASCII

3.會話層

向表示層實體/用戶進程提供建立連接,並在連接上有序地傳輸數據。這是會話,也是建立同步(SYN)
之所以我們拖播放器進度條對百度無影響,就是因爲我們向兩個進程分別建立了同步

功能1:建立、管理、終止會話
功能2:使用校驗點可使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同步點繼續回覆通信,實現數據同步。比如我們在傳一個PDF文件,傳到一半突然斷網了,當網絡恢復時,不必重頭傳輸,可以從校驗/同步點最近的位置開始傳輸。適用於傳輸大文件

主要協議:ADSP、ASP
3.傳輸層

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每個進程都有自己的一個端口號(PORT)

功能1: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收到數據報後有回覆應答機制就是可靠傳輸(TCP),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收到只管發就是不可靠傳輸(UDP)
功能2:差錯控制(丟包、重傳等)
功能3:流量控制(控制發送速率)
功能4:複用分用
複用:運輸層同時服務多個應用層進程    分用:運輸層把收到的信息分別交付給上面應用層的進程

上例:兩部手機上各有微信和QQ通信,微信和QQ就是兩個不同的進程,他們共用中間的傳輸層。傳輸層將A中微信消息發給B手機的微信,將A中的QQ消息發給B中的QQ(分用)TCP、UDP位於傳輸層

5.網絡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絡層的傳輸單位是數據報。分組是數據報的再次下分。

功能1:路由選擇。中間系統上有好多個路由器和交換機,那麼本路由器要發送給下一個路由器是哪一個呢?這就是路由選擇,即選擇最佳路徑 IP位於網絡層
功能2:流量控制
功能3:差錯控制
功能4:擁塞控制。若所有結點都來不及接受分組,而要丟棄大量分組的話,網絡就處於擁塞狀態。因此需要採取措施緩解擁塞。

6.數據鏈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網絡層傳下來的數據組裝成幀。鏈路層的傳輸單位是幀

功能1:成幀(定義幀的開始和結束).................100011101010111...........
功能2:差錯控制 幀錯+位錯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訪問(接入)控制 控制對信道的訪問.比如多臺主機共用一個信道時,同一時刻信道上只能接入一臺主機,其他主句都處於監聽狀態。如下所示

主要協議:SDLC、HDLC、PPP、STP

7.物理層

主要任務是物理媒體上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對數據沒有任何加工包裝

物理層傳輸單位是比特

透明傳輸:指不管所傳數據是什麼樣的比特組合,都應當能夠在鏈路上傳送

功能1:定義接口特性(引腳個數等)
功能2:定義傳輸模式 (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功能3:定義傳輸速率
功能4:比特同步
功能5:比特編碼
主要協議:Rj45、802.3
同軸電纜、無線電波都屬於物理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