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日記——失控的生活會主動和你說再見

生活失控對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多年來,工作經常把休息、學習、陪家人、約朋友的時間,侵佔得所剩無幾。嘗試過各種方法,調整心態,像一些不屬於我的工作說不,通過時間管理來改變現狀,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然而,到最後會發現,一切努力無濟於事。

曾經和一位朋友聊過這方面的事,她是一名創業者,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但她的生活看起來都在自己的掌控中。每天12點睡7點起牀,她和我說了規律作息的重要性。但這個對我來說,似乎比較難,工作到後半夜幾乎是常有的事,並且很多時候和工作態度直接掛鉤。

爲什麼我的生活總因工作失控?24小時拼成了完整的一天,每一分鐘都是我的生活,而一旦陷入失控,每一分鐘都是失控的。

曾經有同事的自嘲:比美國總統都忙,奧巴馬每天還有1個小時運動,我們忙得連水都不敢喝太多,不然上廁所的時間就多了,工作就更忙不過來了。

雖然只是一句玩笑,直到某一天我把注意力放到了同行裏另外一些人身上,發現自己對工作這件事認識得有多幼稚。在“默認”加班的環境裏會麻痹一個人,從而忽略自身的問題。

曾經做一個項目需要找美拍達人,但公司沒有媒介資源,那個時候美拍剛剛興起,也沒有合適的供應商,我就只能一個個的找、湊名單。

通過找之前的同事要名片、根據排行榜找合適的KOL,然後私聊加微信,再說明來意、詢價……辛苦了一天,結果甚微。僅聊的幾個願意合作的,因爲都是頭部流量,項目的預算根本不夠。

當時的總監瞭解情況之後,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湊夠了可以發給客戶的媒介資源表,頭部、中部、高性價比的都有。她的方法很簡單,和一個KOL談好之後,讓對方幫忙建羣,介紹認識可以接商務的同行,然後再讓後面進羣的人再幫忙介紹。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之前總是被上司說:你要找方法。在自己狹窄的認知裏,找不到更好的方法,還會爲自己不被理解而大受委屈。通過這件事,我明白當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效率上,是真的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一味地蠻幹和覺得委屈,永遠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很喜歡天海佑希的《BOSS》,她靠自己把一個別人眼中的“廢柴”團隊帶成真正的精英強組。雖然現實是在成爲“大澤繪里子”前,每個人都可能是別眼中的“廢柴”,是一個對環境無可奈何,又時常陷入是堅持自己還是隨波逐流的思考中,但情況卻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而改善。

曾經一度因爲這樣的事,讓自己的生活失控,每一次都是以主動離職的方式解決,直到在上一次離職後整理簡歷,纔有了轉變。

主動離職是希望能通過改變環境的方式,讓失控的生活得到改善。然而整理作品時,卻發現自己從那些日子裏得到的經驗,僅僅是清楚了環境很重要,卻拿不出與工作經歷相匹配的成果。

當看清這一點後,開始明白生活失控僅僅是表象,真正失去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掌控。環境固然重要,但在成果面前只是藉口。

電影《黃金時代》裏,蕭紅在顛沛流離中完成了著作,我所經歷的,簡直好太多。不僅有人付錢、給我提供可落地執行的機會和合作夥伴,還有更好的環境,甚至是創作工具,雖然時間緊迫,但從沒好好想過該如何權衡和掌控。

後來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可控的範圍內,從時間導向轉爲成果導向。雖然生活依然會被工作填滿,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能感覺到未來正在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再次遇到生活的失控時,我不再像之前那樣,選擇戰鬥式的硬槓,也沒想着像從前那樣選擇主動逃避,而是在感覺自己在失控時,列個清單,寫上此刻的自己能做什麼。

這個清單裏,包括工作滿1個小時,必須站起來離開電腦休息5分鐘;把一份比較耗時的工作拆解爲幾個步驟……雖然工作的整體時間依然不受自己控制,但從前那種無可奈何的狀態完全沒有了。

所有失控的生活,都只是人生的一段經歷。當審視的關注點在自己時,它會在適當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主動離開,讓我們可以爲下一段人生做正式的準備。

(本文原創,如非授權,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