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历程》-7..毕业的十字路口

百木-ITer职业交流-北京141588103


      不知不觉5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毕业前的时光总是迷茫、彷徨的,能干什么?方向在哪里?在当时,可能我们像无头的苍蝇。
       说实话,我在毕业前的一年就去人材市场找工作了,一是看自己是否能顺利找到工作,二是为找工作积累一些经验。俺是农村出来的,不仅父母寄予厚望,乡亲们也关注着呢。所以要提前考察、实时规划,每一步都要走的坚实而稳重,不是为了不辜负谁,而是环境使然。让我心安的是找到一份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
       周围的同学有的打算出国、有的打算专升本、有的直接参加工作,总之各有各的规划,只有少数同学还是整天去网吧。我们班里有一半同学是走关系进来的,家庭条件都是比较好的,所以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父母或许早已安排妥当了。
       当时,我也面临着专升本和直接参加工作之间的抉择,出国留学就不用想了。从内心来讲,我是不想再让家里为自己出钱了,直接参加工作,进入社会这所大学锻炼自己,先能生存了,再谋求发展。可是,专科学历确实有些低,最次也得是个本科呀,有没有学位都是次要的。所以让我很纠结。
       恰逢这时,C++的二级考试成绩下来了,总共报名有6个人,就有两个人过了,其中就有我。当时任职学生会主席,和系里的领导、老师都比较熟,系副主任看成绩的时候注意到了我,当时他正在做北京市的精品课程,就叫我去帮他做课件了,后来还给了我400块钱(呵呵)。这事还没有完,学校和外面合作的企业正好招软件开发人员,正好找到了我们系的副主任,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让我过去看看合适不、再和公司领导谈谈。当时公司的部门领导就是这个副主任的学生,关系肯定不用说了,后来副主任还专门请公司领导和我吃了一顿饭,意思是拉拉关系、重点培养一下。至今,我都很感谢这个副主任,当时过年看望过他一次,后来就再也没去看过,总感觉自己是农村出来的,老去看人家,会让他有想法,以为我还想让他帮我呢,赖上人家了。但是,俺绝对不是忘恩之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现在俺辞职了,转型了,打算有机会请他吃顿饭或去家里拜访一下。
       单一因素往往无法形成机遇的,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机遇是复合因素碰撞形成的火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稍纵即逝,抓住也就抓住了,抓不住也不会再来的。我认为这次是一个机遇,也在学校办公,身边的人、环境都熟悉,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在职本科,在当时来看,利大于弊。所以看着其他同学光鲜的专升本、出国,我却“窝”在了这里。
      慢慢走来, 有时,回想起工作这7年时间,努力工作不用说了,也更顾家,租房将近4年时间,后来买房(父母出了20万)、装修、结婚(在农村办的)、怀孕、买车、生孩子......,基本上3年内完成的。2001年就进城了,就自己和老婆在这边,父母在家还上班。这些年走过来,感觉:其实路是自己走的,凡事都是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要么自己承担,要么两人共同承担;其次,每个人的幸福观不一样、成功的标准也不一样,切不可把别人的现状当作自己的标榜;最后,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己的目标和学历、证书、留学没有太大关系,那些都是客观条件,不是主观因素,你的幸福指数更与这些没有关系。
       毕业的起点确认很低,不同层次的起点,可以走入社会的心态不太一样,我将以什么样的心态走进社会呢,磨练刚刚开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