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碩的2001交大Microsoft Club宣講會

王建碩先生自2005年創辦客齊集網站以來,都是該網站的CEO。而他在2001年時,在上海交大Microsoft Club舉辦的.NET宣講會,則非常經典。雖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我還是試着回憶一下。可能有些錯訛,敬請見諒。

 

他穿着淺藍色襯衫,帶着細金屬邊框的眼鏡,而又文質彬彬,看上去非常專業。講話的聲調不高,但很有說服力。

 

他先是介紹了.NET平臺的理念。用統一的.NET Passport來登錄,這樣可以方便用戶連接各個不同網站的資源。而即將誕生的C#Visual Studio .NET,則是微軟未來的戰略重心,有了這些,就能讓應用程序開發者更方便自如地借用該平臺強大的功能特性來開發應用程序(具體內容記不清了)。然後,印象比較深的是,播放了一段有關smart phone的搞笑視頻:美國(西雅圖?)的大街上,某人摔倒了,骨折了,他馬上趴在地上用smart phone通過.NET平臺聯繫了他的私人醫生。私人醫生很快把他救了,然後通過.NET平臺查到了他的歷史病歷(這個還是2D的,當年還沒有3DWPF)。最後經過好久,出院了,剛一出院,到了大街上又摔倒了。

 

順便,還說到西雅圖地震,並播放了視頻:那年西雅圖地震,甚至有的服務器摔到地上。但硬盤居然沒壞(讓我對硬盤的抗震性能又刮目相看)。

 

王建碩先生當時通過他非常熟練的操作,向我們演示了WindowsIIS、命令提示程序、Visual Studio .NET等各大神器。記得他在Internet Explorer裏面輸入http://localhost:8080/的時候,我正納悶,還好有嚴奇琦解答:localhost就是127.0.0.1的別名,也就是本機,就算不連在網上,也可以通過這個地址訪問本機上的服務器。還有,在cmd.exe(命令提示程序)的窗口裏,輸入“cd”空格,然後從資源管理器裏拖一個文件夾圖標到cmd窗口,路徑就這樣被拖放上去了,再一回車就切換到那個目錄了。更新鮮的是,cmd裏面執行“start .”,馬上就在資源管理器裏面把當前目錄給打開了。簡直用得出神入化。

 

記得有說道,C#編譯器在Redmond由兩位設計師(當中一位便是Anders Hejlsberg,而我當時還不太認識,後來經嚴奇琦解釋才知道他就是在Borland發明Delphi的大牛,雖然早在1993年就已經跳槽到了微軟;他之前做的Turbo Pascal編譯器是市面上速度最快的編譯器之一)花了5天時間就搞出來了。我當時心想,微軟牛人真厲害,5天搞一個C#編譯器。

 

C#編譯器,也就是csc命令,也很有趣。因爲頭一次見C#編譯器,所以從沒想到命令行上的編譯命令如此之短。當然,之前也是見識過,QuickC的編譯連接命令是qclVisual C++則是clBorland C++bccTurbo C則是tcccsc讓我想起了中國當時有一個教育軟件叫科利華,英文也叫CSC(聽說能自動解初中幾何證明題的,但不知道是人工錄製的還是真的算出來的)。

 

還說到,C#的默認編碼是UTF-8。不僅VS.NET在開發程序時,默認使用的編碼是UTF-8,而且,C#讀寫文件(通過StreamReader/StreamWriter)時,默認也用UTF-8。之所以用UTF-8而不是UCS-2的原因是,UTF-8裏面一個英文字母佔一個字節,而UCS-2(或UTF-16)裏面一個英文字符佔兩個字節,所以西方人覺得不合算。最後我還提了個問題(提了什麼問題記不清了,好像是和C#JIT機制有關),便得到了一套Visual Studio .NET Beta 1光盤(第一版.NET的前身哦~~)和DevDays 2000光盤,在那上面認識了Steve Ballmer。

 

後記:大概是受王建碩先生的cmd裏面start .的啓發,我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寫了不少命令行小工具。再到畢業後,工作時抽空寫了一個roshRobbie's Shell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rosh/),以及更多的命令行小工具。

 

而網絡非常精通的嚴奇琦,則在做計算機網絡大作業的時候,寫了一個Linux上的防火牆交上去。

 

另外,對於C#之父Anders Hejlsberg,我在2008年去Redmond的時候和他打了個照面,打了聲招呼(好珍貴啊)。而高博同學則在2010年有幸邀請他參加訪談,併合影。這張珍貴的合影時常被他放在桌上,包括盛大創新院的辦公桌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